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3
/ 2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孙霞

河南省永城市第三高级中学 河南 永城 476600

摘要:高中地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真正提高能力素养。在教学实践当中,由于受到传统模式的限制,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遇到较大的阻碍。教师应该明确当前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新要求,将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中地理知识的繁杂性和抽象性较强,教师应该构建全新教学模式,以消除传统教学的弊端。同时,从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及规律出发,制定针对性实施方案,为各项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本文将从高中地理教学出发,提出培养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众所周知,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掌握、理解以及运用知识,就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地理学科偏向于理科性质,但兼具人文特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方法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融合各个知识点,做到灵活运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伴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学科素养教学工作受到了广泛重视,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升级教学模式,确保能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一方面,全面落实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方案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根本,单一化的知识讲解和训练无法满足学生综合水平提高的要求,因此,要结合理论知识完善实践培养环节,将学生从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顺应高中地理课标要求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借助对应的教学方案指导学生建立“理论+实践操作”的统一学习模式。基于此,教师要利用野外活动、社会新闻调研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学生的参与度,并且能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综上所述,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手段

(一)创新多元化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模式,进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对于个人单独比赛而言,小组地理知识比赛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在准备阶段,小组成员相互之间可以分享自己的地理学习经验,相互学习对方的记忆技巧,同时还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除了各种竞赛活动以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地理知识比拼小游戏,例如:以理论为主的接龙,分区域进行地图绘画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乐趣。在地理知识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采取鼓励性的教学方法,这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信心。部分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出现这种情况是学生的自卑心理或者是怕嘲笑的心理所导致的。因为部分学生的绘画地图准确率或者反应能力并不理想,害怕别人嘲笑而不敢说出答案,缺乏自信心。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就应积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突破自身的心理防线。

(二)开展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实践调查和实践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学会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很多地理现象也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学生只有在亲身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中才能拓展学习广度与深度。因此,教师应该摆脱对教材的依赖,从实践活动当中为学生的动手操作创造机会,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可以根据本阶段的教学内容设定相应的实践活动主题,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在学生开展调查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地理知识的重新梳理,同时了解知识的具体运用途径,拓宽学生视野与思维。教师应该保障实践活动主题的趣味性及多样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在活动当中的参与热情。在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应该扮演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使学生通过努力解决实践问题。地理实践活动应该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需求相符,防止由于活动任务过大而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

(三)结合实际生活,营造生活情境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营造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高中地理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时间和空间的改变,教师要在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高中地理必修第3册中的《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介绍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治理措施。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与地形结构展示出来,让学生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并针对此提出相关建议。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给学生展示其他地区的水土流失样貌,让学生对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总结和比较,从而理解因地制宜的重要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素养,就要充分落实规范化的指导工作。教师要将基本的社会调研内容和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匹配地理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并优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效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健.探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105+107.

[2]郝良旭.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方法的研究[J].黑河教育,2019(12):24-25.

[3]李雪丽.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1):58-59.

[4]赵凯.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