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利主义的五年制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感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3

基于生利主义的五年制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感调查分析

万婷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223800

摘要:职业认同感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有积极影响。在学前教育行业面临师资缺乏、教师形象负面的双重困境下,了解五年制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现状有利于寻找解决办法。研究发现,五年制学前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整体水平中等偏上,但存在较大的年级得分差异和维度得分差异。根据陶行知的生利主义观点,建议合理增设生涯教育,五年制师范生的培养方案增加实习学时。

关键词:职业认同感;五年制师范生;学前教育;生利主义

一、研究背景

5月14日,教育部召开2020年学前教育重点工作任务视频调度会,会议指出要努力破解普惠性资源不足的难题,确保完成中央确定的2020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目标任务。同时,有关幼儿园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张丽敏等人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的公众形象比较负面,呈现出职业道德低、工作内容技术含量低、个人品质差的“二低一差”特点;与中小学教师相比,网络媒介中幼儿园教师形象特征的描述更为负面、具体、多维且充满情绪化[1]。可以看到,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紧缺同时还面临社会总体评价呈现负面趋势的困境。

研究者在一次与几名乡镇幼儿园园长的交谈中发现,幼儿园领导者层面对五年制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评价有下降趋势。多位园长提到“越来越不如以前”“没有激情”“自我中心”等词语。

已有研究证明,在读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与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显著正相关,且教师职业认同对学业成就有稳定的预测力[2]。可以推测,职业认同感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有积极影响。五年制师范生是向社会输出幼师资源的重要途径。陶行知先生认为职业教育应是生利教育。通过生利之事、生利之物更好地去服务社会和国家。因此,了解五年制学前教育师范生自身的职业认同感现状,结合陶行知先生的观点,或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本问卷采用的是王鑫强等人2010年编制的《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量表从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四个维度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进行测评,共12道单选题[2]。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完全不同意得”一分,“完全同意”得五分。第12题逆向计分。该问卷在师范生相关研究中有较好的信效度[3][4]。为使问卷更符合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问卷中“教师”的称呼调整为“幼儿教师”,“学生”称呼调整为“幼儿”。

问卷利用APP进行编制,通过社交软件发放。本次问卷发放24小时,共收集1500份有效试卷。

(二)访谈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无结构访谈,以小组形式进行。访谈主题围绕“为什么会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及“目前对专业的感觉如何”进行。因为笔者任系部行政工作,经常接触部分学生,相处比较融洽。访谈对象由笔者工作中接触的学生随机邀请。每组6人,每年级访谈一组。访谈时间以活动课或晚自习为主,这个时间学生一日课业基本完成,情绪相对放松、平稳。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S市G校学前教育系五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G校每年的招生人数不一,本研究开展时,一年级和二年级各9个班,三年级8个班,四年级6个班,五年级8个班,共1650人左右。其中男生不分散排班,统一安排在某个班级内。另外,每个年级设有中考成绩较好的班级,属于大家心照不宣的“好班”。

四、研究结果

(一)问卷结果

问卷的数据主要SPSS22.0进行分析。

1.描述性统计结果

有效问卷共1500份,五年制学前教育师范生在职业认同感四个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底依次是职业意愿与期望(13.6761bff0b0eda38_html_7c4a2600f0ee3caf.gif 1.932)、职业效能(12.861bff0b0eda38_html_7c4a2600f0ee3caf.gif 2.265)、职业价值(11.561bff0b0eda38_html_7c4a2600f0ee3caf.gif 3.03)、职业意志(9.261bff0b0eda38_html_7c4a2600f0ee3caf.gif 1.959)。得分可以说明学生比较愿意从事幼师行业,但对长期从事该行业的意愿较低。

另外,尽管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的均分较高,但两者的变异系数分别是9.181、5.129,显著高于另外两个维度。说明,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的认同感在学生之间差异较大。

2.差异分析结果

(1)职业认同感在性别上的差异

四个维度的双尾显著性依次为0.213、0.272、0.957、0.103,均大于0.05。因此,五年制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2)职业认同感在年级上的差异

职业认同感的四个维度在五个年级的双尾显著性都小于0.05,因此五年制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61bff0b0eda38_html_86656e00d4d44078.gif
同时,结合图2.1能够发现,一年级的认同感最强,四年认同感最弱,五年级虽然有所上升,但远低于一年级水平。

(3)职业认同感在入学成绩上的差异

前面已经说明,G校每学年的班级中会有一个入学成绩均分较高的“好班”。将每年级的好班得分与其他班级比较发现,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效能、职业价值、职业意志四个维度“好班”与普通班级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3.43、13.71;8.86、9.25;10.7、11.63;12.45、12.86。两者四个维度的标准偏差分别是2.397、1.85;2.244、1.908;3.401、2.952;2.708、2.186。可以看出,入学成绩较高的学生职业认同感整体得分低于普通班级,且得分处于两端的学生较多。

(二)访谈结果

访谈围绕“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问题进行,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追问,主要了解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看法。

访谈发现,有十六人的回答出于自身想法选择该专业,以“喜欢小孩子”、“一直对教师职业感兴趣”、“做老师比较稳定”等原因为主,其中一年级五人,二、三、五年级各三人,四年级二人。

两人是因为“没有考上高中”,“家长觉得当老师挺好的,就来了”,都是二年级组。

有三人提出“为了转本”,一年级一人,二、四年级各一人。其中一年级的学生目前困惑较大,对经过一学期学习仍然对学前教育不感兴趣,想做小学老师,但是听学姐说要背很多书,比较担心自己能不能考上。别的年级组也有对专业比较感兴趣,仍想转到小学教育,因为“小学老师听起来更厉害”、“工资总比幼儿园老师高一些”。

有十五人提到家长因素,选择该专业主要因为家长觉得好。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认同家长的选择。也有两名学生提到自己“不太愿意”。

当提到高中生活时,有一名学生说到“本来以为这个学校很轻松,来了之后才发现太累了”。随之有四年组的几名学生点头附和“等(四年级)考证才是真的心累”。笔者追问为什么会觉得心累, “考证”、“(专业)课变多”、“难”等字眼出现的频率最高。

五、总结

五年制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总体水平中等偏上。从表1中能看出,四个维度的得分均值都在总平均分之上。

同时,职业认同感在年级、入学成绩上有显著差异。年级越高,职认同感越趋于下降,四年级呈现低谷。入学成绩较好的班级认同感低于其他班级。

职业效能和职业价值虽然得分较好,但有两极化倾向。

根据访谈结果,即将面临教师资格证考试或许是四年级学生职业认同感出现低谷的原因之一。资格证考试在笔试、面试两个环节中,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学习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突然增加的任务量、更高的要求、畏难的情绪等等都会随之出现。所以,四年级在职业意志、职业效能、职业价值三个维度都出现了最低分

另外,入学成绩好的班级认同感低于其他班,或许和转本相关。在访谈中笔者发现,有一部分能够上四星级高中的学生选择这个学校是为了转本、获得更高的学历,以便考公务员或者其他阶段的师范教育,比如小学教育、美术教育等等。

六、建议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利教育离不开生利之事和生利之物,即工具的使用和知识的运用。两者的目的一样,“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5]。职业认同感与“以事利群”密切相关。当出现相当一部分高职教育的师范生不愿意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生利以利群”时,我们需要反思职业教育本身。研究者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生利主义教育的观点,提出以下建议。

(一)合理安排生涯教育

尽管现在已有大量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但比较集中在高中、高职及以上学段。然而,对五年制师范生来说,初中毕业之际甚至之前已经产生了职业选择的需求。但现状是,初中特别是初三年级面临升学压力,从学时和教师资源各方面来说,中学开展生涯教育没有足够的现实条件。笔者建议在中考结束后,相关部门可与职业院校、中学联动,通过宣传会、讲座等形式,集中一段时间组织生涯教育。

另外,中高职院校应根据年级适量加入生涯教育。三四年级可适当增加课时。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坚定职业信念。

(二)调整培养计划增加实习学时

职业效能和职业价值指被试对自己能否有效从事幼师的预测及他人对幼师的认可。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能力、他人对幼师的看法。有研究发现,实习后的职业认同感高于实习前[6]。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实习前后的职业认同感没有显著变化,甚至还有降低现象[7][8]。不过,针对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研究发现,实习指导老师在其中的作用影响较大,而且是实习后在职业效能维度方面有显著提高[9]。因此,五年制学前教育师范生在培养计划中可以考虑给三年级及以上的年级每学期增加连续一周或两周的实习机会。贯彻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充分发挥实习导师的作用。

  1. 减小职业教育班级规模

陶行知在讨论生利主义课程时提出“职业课程既以生利为主,则不得不按事施教。欲按事施教,则不得不采取小班制”[10]。同时,也有研究者发现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堂实效性[11]。以G校为例,自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以来,每班学生不低于四十人。无论从专业技能课(舞蹈、钢琴、声乐)方面,还是专业理论课(幼儿园活动设计、模拟授课)方面,小班化的教学更能充分实现集体教育的价值、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实现课程的“生利”。

1[] 张丽敏, 叶平枝, 李观丽. 公共话语中的幼儿园教师形象——基于网络媒体新闻的内容分析与话语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3):16-30.

2[] 王鑫强, 曾丽红, 张大均 等. 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的初步编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6(005):152-157.

3[] 李铭. 五年一贯制幼师生学业情绪,职业认同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8.

4[] 陈煦海,刘豪,姬雅静.师范生情绪能力现状与培育方法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20(09),24-27.

5[]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2.

6[] 陈李凡.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认同感差异性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7[] 史俊. 师范生教师胜任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三年追踪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6.

8[] 邓杰. 教育实习对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D]. 西南大学, 2012.

9[] 张帝. 教育实习对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9.

10[]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6.

11[] 李丽丽.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