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基 于创新能力培养 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同鹏英 卓丽

空军勤务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0

摘要:机械制造专业的高速发展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因为专业本身的原因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量也逐渐呈现上升缺失,职业院校本身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因为缺乏高额的创新教学资金而导致数控创新教学设备购买的质量相对较低,这也就造成机械数控人才的实际需求培养受到一定的限制。

关键词:《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教学

随着教育创新教学改革要求的不断提升,为了实现职业创新教学水平的优化,在原本理论创新教学的基础上,就要求职业院校内部积极的调节创新教学方式,将实践创新教学作为当前创新教学的主要任务内容进行开展,这样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让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全面提升。

一、《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教学现状

机械制造技术本身就是充分判定国家科技发展状态的重要衡量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械设计的方式已经有了根本的转变,科技成果的不断展示,不断地丰富机械设计的核心思想、基础了理论以及方式方法,继而推动机械设计的创新优化。《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创新教学本身与传统其他工学专业的学习内容之间有所区分,因此在进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对于实践创新教学的关注。为了有效地保证当前的学习质量,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设备及人员的支持,但是因为受到本身条件的限制,很多职业院校本身不能承受《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教学的压力,内部的专业实践引导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加之数控机床设备本身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当前实际的创新教学需求。机械设备的安装往往需要专业的安装方式进行实施。首先机械设备的安装工序一般主要分为吊装运输、设备开箱检验、放线就位、设备固定、清洗、零件装配和部件组装调整、试运转及工程验收等。不同的工作方式对于后期使用都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其次机械设备的安装施工的实施设备的起重和运输、机械设备整体与零部件组装、管配件的安装、切割和焊接、各种容器内部零件的装配、电动机的安装、仪器仪表和自动控制装置的安装调试、试压以及试运等工作,都需要专业人员反复的确认,才能进行后期使用,以保证机械的工作质量。最后要明确机械设备安装的具体施工要求。要充分按照设备安装的设计图纸设备结构图、安装说明书和施工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进行正确的施工安装,另外还要使用科学恰当的施工方式,提升工程进度,确保设备在要求时间内进行使用。而通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积极的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创新能力培养本身有专业的创新教学引导系统,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也会对学生的操作质量进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全面加快学生虚拟实操训练的开展。

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仿真创新教学效果优化的策略

1、科学的进行实践创新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师在进行创新教学引导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当前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尽可能的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现状的创新教学知识内容,同时也要结合当前实际的创新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的创新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合理的进行实践课程规划和梳理。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结合当前自身的创新教学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创新教学策略,以因材施教的创新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学内容的安排布置。很多学生在进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学习中都是第一次深入接触创新能力培养,因此教师在起初进行安排的同时,要以相对简单的创新教学内容为主。当学生逐渐使用利用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学习之后,就要适当的将实践操作中一些较难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反复的通过操作练习,加深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安排不同的创新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学引导,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数控设备的操作质量,提升数控机床练习的速度。

2、建立起科学有效地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创新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是为了衡量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教学中,创新教学评价不是在课程讲解的时候进行的,而是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进行评价分析,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状态,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判断。创新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随着当前创新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要求教师首先按照既定的实际操作任务,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进行开放性实践问题的布置,让学生有充足的发挥空间进行实践操作,同时针对一些较为困难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实践的分析和引导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交流,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一定的转变,提升个人的机械数控实践操作质量。其次教师也要通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及时的表扬鼓励,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操作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提出表扬,让他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让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迎难而上,提升个人的学习质量。最后,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机制的全面建立,教师也能对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引导和重新讲解,这样更加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3、灵活运用创新能力培养,增进学生认知

与传统的创新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本身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力,让学生对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使用优势。要想充分的发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就要求学生在原本的基础上灵活的使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全面改善和优化学生对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认识。教师也可以通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对创新教学的内容进行罗列,在软件的创新教学界面,编写多种程序内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就是为了同步实现机械内部的所有零件生产的换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控的实际场景,进一步分析和认识数控机床本身的操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另外通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己存在的多种问题,通过软件的分析,加深对于难点环节的理解,进而实现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

总结: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发挥创新教学优势,转变传统的创新教学观念,就要求教师在原本的创新教学基础上,尽可能的调节创新教学方式,转变创新教学模式,以新的创新教学设备为基础,逐渐的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带动起来,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而创新能力培养在机械数控创新教学中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减少由于成本支出太大造成的创新教学实践阻碍问题。这种创新教学方式的开展,为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教师要在原本的创新教学基础上建立起规范化的创新教学评价机制,增进学生实践创新教学的引导,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提供更优质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辛绍杰,邓亚.谈机械设计能力实验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13,(11).158-159.

[2]朱永梅,撒红,王明强.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机械设计课程改革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2,(6).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