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倾听习惯的有效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学生倾听习惯的有效培养


黄治琼

咸宁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玉泉校区 437100


【摘要】针对小学生喜爱“表达”不愿“倾听”的现象及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倾听”现状发现,学生的倾听习惯严重制约着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本文从学生倾听的意识、环境、氛围、技巧、评价、误区六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培养的若干做法与思考。

【关键词】课堂现状 学生倾听 习惯培养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随着课堂主动权的逐步交还,学生在沟通表达和创新意识方面带来了惊喜。但同时也看到了这样的现状:有的学生只顾个人表现,不听他人回答。老师话未说完,问题只听一半,就迫切举手,高声嚷嚷。如果老师指名自己,激动发言,说完了事,不听他人意见;如果老师指名他人,则哀声叹气,垂头懊恼,发泄负面情绪;有的学生表面在听,实际无心。让他重述倾听内容,一脸茫然,左耳进右耳出;还有的学生摆弄手指、把玩学具、发呆走神,身在教室心在外……凡此种种 ,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归结于教师忽视了学生倾听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倾听是交流的前提,是学习的开始。学生认真倾听,才能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碰撞思维火花,创造高效课堂。新课程下,教师该如何立足课堂,有效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呢?

一、培养倾听意识

德谟克利特说过:“只愿说而不愿听,是贪婪的一种形式。” 莫里斯说:“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老师要让学生知道,比发言更重要的是先学会倾听。倾听是个人的修养,起码的尊重,最佳的赞美,高效的沟通,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平等而开放的学习交流。《新课程标准》已经把学会倾听纳入到学习目标。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名人轶事、名言、俗语等入手让学生了解倾听的重要性,引导树立倾听意识。我曾经给学生讲过两个故事,一个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故事,他小时候参加一次晚宴没怎么说话,只是让自己细心聆听,却被世界知名植物学家称赞为“能鼓舞人”的一个人,更是一个“有趣的谈话高手。”学生听完沉思不语。另一个故事是不善于倾听,武断下结论的巴顿将军尝药的故事。学生听后笑得前俯后仰。从正反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善于倾听的优点显而易见,不善倾听的缺点暴露无疑。在故事的讲解和交流中学生感知了倾听的重要,萌生了倾听的意识,产生了倾听的愿望。

二、创造倾听环境

良好的倾听环境是保障高效倾听的首要条件。倾听环境包括学生内部情绪的调节和外部学具的管理。刚刚上课的一分钟,学生从室外进入室内,人已进心未静。因此,上课伊始,老师要察言观色,了解学生情绪的起伏变化,花一分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情绪的整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记得有一次,一个孩子在下课时间与其他孩子发生了“不愉快”,觉得特委曲,上课铃响过,还在伤心抽泣。我走到他跟前,摸着他的头说:“受了委曲是吧!来,跟老师一起深呼吸,先把眼泪收住。你看,大家都等着我俩上课呢。待会下课后,你把事情说与我听,我来帮你评评理,好吗?”孩子擦干眼泪,懂事地点点头。老师给了时间安抚,教了方法调整,孩子的心终于静了下来。整节课,孩子高度参与,主动积极。我想,老师怎样解决问题不是最重要的,老师的理解和疏导可能才是最好的灵丹妙药吧!

在做好内部情绪调控的同时,还要做好外部学具的管理。小学生玩心很重,经常管不住自己。几根手指都会玩出很多心思,更别说课桌上散放的花花绿绿的学具。玩着玩着就入了神,分了心,严重影响听课质量。因此,我对低年级学生学具要求是:学具简洁不花哨,数量严格控制好,不能散落装入袋,手上把玩要举报。一年级孩子入学,我会把学具样式、携带数量,装放要求明确告知。做到样式简洁,数量控制(每天削好三支铅笔,准备一块橡皮,一把直尺),装袋严格。上课不得拿捏把玩,同桌互相监督举报。对学具的明确要求和严格管理,一定程度上关闭了学生分心走神的通道,净化了有效倾听的外部环境。

三、营造倾听氛围。

人们判断你是否在聆听和吸收说话的内容,是根据你是否看着对方来作出的。倾听时,必须看着对方的眼睛。没有比真心对人感兴趣更使人受宠若惊了。课堂中,我会让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和老师眼神互动,从学生眼睛的神采和反应判断他们是否在听、在思。他人发言时,训练学生认真倾听发言者的讲解,关注发言者的动作,他指到哪里学生看到哪里。在这种氛围里,发言者受到了重视,被尊重的感觉会让他特别满足,倾听者也不会无所事事,眼睛在看、耳朵在听、脑袋在想,自然就不容易分心了。

除了目光注视,还有肢体回应。当对方的讲述或回答我们能够听懂,或者认可、赞同时,我们可以用点头或微笑的方式表明与对方意见相合;当你没有完全听懂或有一些疑惑时,可以皱眉的方式提醒对方放慢说话的节奏或给出更多的解释。学生在倾听中养成了肢体回应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即时得到反馈信息,促进了倾听的氛围,提高了倾听的效果。

四、传授倾听技巧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容易走神,不能运用意志的力量去调控,去战胜分散注意力的内外干扰,做到有意识地注意,有目的的倾听。教师可以传授一些倾听技巧和方法增强注意力,提高倾听能力。

倾听前猜测。设想发言内容,会不会和自己的想法相同?这样去猜想,有利于集中倾听注意力,提高倾听兴趣。

倾听中思考。整理发言重点,想一想对方说了哪些方面,哪几点和自己的想法相同,哪些意见不被自己认可,他为什么这样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自己思维狭隘,思路出错,可以迅速作出调整,如果是对方出错,找到了出错原因,为后续交流作好准备。倾听中思考,是一种主动的思维,积极的态度。善听者往往也是善思者,要培养学生善听好思的习惯;

倾听后复述。复述法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检验倾听效果最直接的手段。它能训练学生抓住发言精髓,正确领会讲话意图。复述法难度较低,可以作为后进生的倾听跟进和辅导。利用倾听后的复述,逐步培养后进生的倾听兴趣和自信。如:“老师的要求听明白了吗?能否和同学们再强调一下?”“请把故事再复述一遍。”“咦,他刚才是怎样回答的?”等等。倾听后复述,对于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倾听要求,具有短期的倾听任务,产生了一定的倾听压力,无意中提高了学生的警惕,促使他们从无意倾听向有意倾听发展,从而有效培养了倾听习惯。

五、评价倾听效果

“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评价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积极的评价能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引领前进方向。教师要重视运用评价手段,及时总结学生的倾听态度,点评倾听表现和效果,从而巩固延伸倾听习惯。评价时可以运用深情的语言,如:“你听得真用心!”“你听得最认真!”“你不仅听清楚了,而且有自己的想法!”“你听懂了他的发言,还能指出不足,了不起!”“太厉害了,听记了那么多!”“你在倾听中一直看着老师,我感觉特别好!"也可以使用无声的动作,如:赞赏的眼神,轻轻地抚摸,动人的微笑,坚起的拇指,激动的握手,期待的表情等等。还可以借用榜样的力量,如:评选“最美倾听者”,开设倾听专栏,广泛树立倾听榜样等。让学生在一系列评价中感受到老师对倾听行为的高度关注,对倾听习惯的最佳赞美,激励学生以倾听为荣,争做模范听者。

六、走出倾听误区

喜欢说却不耐心听是人性的通病。交流过程中需要克服,做到少说多听。亿万富翁富卡以说得少听得多而著名,他说:“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却只给我们一张嘴是有原因的,我们应该听得比说得多。”倾听过程中,对他人发言有不同见解时,切不可粗暴打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要提醒自己多点耐心,等对方表达完后再提不同意见。随意打断对方发言是倾听的最大误区。这种行为不仅不礼貌,也不可能把对方意思听全弄懂。倾听中请记住:别让舌头抢先于思考!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耳朵,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



【参考文献】

张鸿芩,《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