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解内容与领悟表达方法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解内容与领悟表达方法的途径

蒋桃仁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城北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200

摘要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使得学生有思考和理解的时间,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完成思维的转化,所以,教师需要重视语文阅读教学。部分教师认为阅读只不过是让学生简单理解文学含义,不重视写作方法和表达方法的学习,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念,注重阅读的内涵体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阅读的技巧和表达方法的教学,引导学生的进一步思考,疏通学生的阅读思路,并进行具体的应用和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解内容、领悟表达方法

为了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充分体现语文的技能性,本文从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出发,深入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在含义和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教学重点内容,提出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阅读教学理解内容和领悟表达方法方面的具体措施,从而深化阅读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语文阅读的表达方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阅读是较为重要的基础性教学内容,阅读过程中使得学生的情感认知得到丰富,学生能够根据深入感知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能够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技巧和思路,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解读和分析文章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文章的表层含义,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章人物情感进行思考和理解,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学习更多阅读角度。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对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阅读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能够使学生的个人品质得到进一步的凸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

(一)正确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基本条件,要求教师足够的重视,需要从语文教材内容出发,根据教材内容深入挖掘重要的阅读部分,并由这部分阅读内容展开一系列的教学,符合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逻辑,有着一定的正能量。

(二)内容要深刻

深刻的教学内容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和思想上的共鸣,才能够进一步使学生深入领悟表达方法,为此,要求选择的阅读教学内容是有深度和难度的,增加部分课外知识的引导,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更加广阔的知识认知面。因此,要求阅读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不仅要求表意的完整,还需要有一定的内涵,不能单一局限于阅读,需要深入学生的阅读思维,从而推动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解内容与领悟表达方法的途径

(一)强化阅读基础内容的理解,优化学生的自主表达

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步步深入,其中词汇、句子的理解是最基本的,所以,教师需要从基础的词句出发,让学生对词汇的内涵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句子解读和文章解读。

在讲解文章前,学生应该对文章的大概意思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进行最基础的预习和朗读,对于预习过程中的生词需要进行查询和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强理解和认知,还能够积累一定量的生词。对于具有一定抽象意义的词汇,学生在查询后也无法理解,可以进行整理和记录,在课堂上向教师进行提问。

另外,通过基本内容的学习,学生会形成一定的语感,对于表达较为精彩的词汇和语句进行记录,对这些内容重点学习。在日积月累过程中形成较为准确、全面的理解和认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加强对优美词汇和句子的运用,自主感知其中的内在联系。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美词汇“镶嵌、刹那、灿烂......”,让学生对这些词汇进行意思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词汇进行造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展开阅读表达的综合性练习,学习多途径表达方式

大部分教师认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式为写作练习,但实际上,这种练习方式的难度比较大,应该在学生掌握一定阅读技巧后进行,口语是一种重要地位表达方式,所以,教师需要开展综合性练习,兼顾口语表达和写作表达两种方式。

口语表达的练习并不是对文章进行朗读,其主要是理解学生的思维逻辑,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再次叙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到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确保自己能够完整的表达文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文章结尾进行续写或改编,保证续写内容符合文章逻辑。这样一来,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情感认知更加丰富,让学生能够学习多个渠道的表达方法。

为了丰富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学习情感表达的方式,教师还需要结合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中的角色进行编排和表演,根据角色形象设计台词和动作,完成情节表演,突出角色的情感。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在深化学生情感理解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达方式。

(三)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的理解和表达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需要加强对多媒体的应用,使得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为了体现阅读教学的真正内涵,领悟其中的表达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课堂内容进行呈现,多媒体可以有效聚焦文章的重点表达方法,深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将落花生的人物对话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搜集相关资料内容,理解《落花生》一课的含义,主要展现了童年的快乐时光,有着温馨、美好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对童年生活的追忆。

多媒体动画的播放能够将学生的情感代入文章中,以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文章所描绘的情景,体验文章中对于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和刻画技巧,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等表达方式表现出父亲的严格,学生根据文章的表达方法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技巧。

(四)结合合作讨论方式,帮助学生将知识逐步内化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需要结合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组成互助小组,在小组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内化。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学生按照小组划分,在小组中进行自主合作和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例如,在进行六年级上册《桥》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自主感知文章的深意,学生不同的理解角度对文章表达方法的感知不同,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理解,交流自己掌握的表达方法,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表达方法,还能够使学生收获更多的表达方法,有效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另外,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需要给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理解,教授给学生自己学习到的表达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真正内化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

四、结语

总的来说,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内容,体会文章中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学生能够利用学习到的表达方法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促进学生进一步的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陈飞鹏.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解内容与领悟表达方法”的途径[J].中外交流,2019,000(011):399.

[2]覃其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有效途径[J].赢未来,2017(14):0062-0062.

[3]段荣武.思考,表达,成长——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促成作用[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000(012):P.13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