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俊园幼儿园食育园本课程探索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5
/ 2

《香樟俊园幼儿园食育园本课程探索之路》

袁甜 张馨艺 史建勋 李成洪

昆明市官渡区香樟俊园幼儿园 云南省昆明市 650011

摘要:食育,顾名思义也就是通过吃来让小朋友了解食物对于人类健康的意义。通过触觉、嗅觉、味觉等方式来认知吃的含义,了解吃的文化,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没有健康强健的体魄都来源于我们吃的是什么、怎么吃;而3-6岁的幼儿是培养良好习惯最至关重要的阶段,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将影响幼儿的一生,故在该时期进行幼儿食育建设正当其时。1

关键词:食育、探索、园本课程开发

吃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俗话说:“人一出生,只有一件事是不需要教的,那就是:“吃”,所以从小到大,人们通过自己的味觉就知道东西好吃与不好吃,愿意吃或不愿意吃,同样人类是高等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本质就是人类会思考,如何吃的好?吃的有营养,是人类长期思考的话题。基于幼儿,特别是3-6岁阶段幼儿,懂得从小管理自己饮食与饮食健康的能力是践行幼儿园优质保育的关键,也是帮助幼儿从新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的显性标准,故基于此我们结合香樟俊园幼儿园实际情况及幼儿特点,进行了食育主题幼儿园园本课程探索,在丰富我园幼儿生活化课程习得的同时,夯实我园保育实力。

  1. 谁来授课

在幼儿园里,常见的景象是我们的教学老师给孩子们进行授课,那么生活中“吃”是否也该由教学老师来进行讲授呢?我园袁园长进行了深度思考后,决定由我园保育老师承担食育课程执行,这也是基于幼儿园保育为先,保育老师是生活的主导者这一核心原则来的,但随后我们也发现,由于保育老师工作性质不同,授课能力有限,在自身进行融合化保育-食育化课程探索过程中暴露了不少问题。

  1. 探索与渐进式落地阶段

基于前期暴露的问题,幼儿园聘请到了有着一定前瞻性幼儿园教学服务经验的史建勋老师作为我们幼儿园的教学顾问,来给保育老师进行食育课程的开发以及设计,起初从初期保育老师的不认可、排斥,到后期我们经过快两年时间的钻研,我们初步开发了基础课程。小班幼儿通过简单的闻、看、尝、摸等方式感知我们生活中吃的食物是什么样的;中班幼儿通过具象的形式来了解食物的样子;大班的幼儿通过科学探究来了解食物原来不止可以吃,还能够变“魔术”,蕴含各种神奇的变化。为此我们基于食育基础课程,让我们的孩子从多个角度让孩子们了解食物的魅力及饮食营养及文化。

  1. 授课模式的探索

1.让“食育”走进课堂。幼儿在幼儿园里最重要的一刻就是:吃饭,如何让小朋友了解到我们所吃的东西都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来吃?那就和食育课程息息相关了。2007年绍兴市教育局会同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绍兴一中举行了饮食教育启动仪式,这标志着从此“食育”将和德智体教育一起,开始进入课堂,此举开了全国“食育”的先河。2009年7月学龄前幼儿“食育”教育走进郑州幼儿园,标志着我国“食育”开始步入幼教课堂。2

  1. 开展多姿多彩的授课模式。食育课授课的对象是我们的幼儿,如果只是用嘴巴说一说,孩子坐不住,不理解课程内容,那么给食育课会带来很多的麻烦。如何让孩子能够爱上食育课,这是我园保育老师需要一直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为此,我们两年的时间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我们的园本化食育多样化课程探索之路。

小班课堂中我们更多采用了以实物为基础的课程,通过幼儿的真是感受来了解原生态的食材,通过煮、蒸、炒、炸等形式把食材变成了一道道美味的菜品;或通过盖章的形式来了解食材表面的轮廓,了解切面、剖面的原理,或用彩泥来捏出自己吃过的食材是什么样子等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

中班介于小班和大班之间,课堂的呈现会融入小班教学的内容以及大班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来进行授课,基础内容会涉及到原生态食材的认识,通过艺术学科的角度来呈现食材的美,也会涉及到大班的建构科学内容,来展示食材的科学性。

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对于食物来说不是吃饱就行,更多的是大班的孩子可以运用餐盘计划来认识自己每天所吃了几种颜色,对于身体有什么好处,而且可以加深课堂难度,用食物来进行变魔术,例如火山喷发、炫彩牛奶等,让孩子了解食物其中的科学奥秘以及神奇之处。

3.如何能让孩子更加了解食育课程呢?除了原本课程学习以外,我们本学期增加了食育环创内容,基于学期末的谈论,我们在新学期在幼儿园公共区及各班级加入了适合各个年龄段小朋友的环创内容,让全体师幼及家长眼前一亮。每当下课时保育老师都会带着小朋友一起去认识墙面食育内容,而且加入了部分可操作的环节,让孩子觉得新鲜又有趣,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因幼儿园条件有限,做不到开垦土地来让小朋友种植蔬菜瓜果,我们也提倡周末的时候父母带着孩子到农田边去感受下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食物从何而来,经历怎样的阶段才能变成我们吃的食物,从中也让小朋友学习到食物的来之不易,不要挑食、浪费粮食、不要铺张浪费,也从中学习了我们中国的传统的节俭美德。

四、食育课程进阶——了解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

“吃”这一文化是从古代就流传至今,如何吃,古代时期就很讲究;从碗筷的摆放位置、上菜的形式、包括人员如何入座,一开始先吃什么都是很有讲究的;从更高的层次来说,通过吃,来认识中国南北的差异,譬如像为什么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喜欢吃大米;为什么有的地方喜欢吃辣椒,有的地方却不爱吃等等。再有,中国丰富的传统的节日,其实背后就是一个有关于“吃的节日”中秋的月饼、端午的粽子、元宵的汤圆等等,这些的都和我们的传统饮食文化息息相关,也是我们开展本土食育的大好素材。在后期我们的食育进阶课中我们坚持与认为的是:让孩子不管是原生态的食材还是烹饪的技术再到餐桌的礼仪都能有一定的学习了解,并且从小把中国的传统美德深入到生活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里,是食育课高阶阶段应有的出发点与着力点。

五 总结

  1. 取得的成绩

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探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保育员老师从不自信到现在自信的站上讲台,能够完整的把一节课程上完,从心理上已经战胜了自己,从自身来说进行了知识内容的更新,变得更加与时俱进,也为她们创造了新机。同时也和教学一线的教师一起,进行联合教研,达到保教一体、保教共促的良好局面。

  1. 下一步规划

有了前期的铺垫,那么我们会探索更多更深层次的内容,立足探索实际,我们将持续深挖中国的24节气食育育儿精髓,可通过面对面授课、动画、PPT、动手操作或是某种食材来认识节气,或是节气中我们会吃到什么,通过课堂模式或是互动模式让小朋友了解24节气“不时不食”的传统饮食文化奥秘,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我园食育园本化探索之路。


  1. 参考文献

【1】孙艳玲,柴玉花.浅析幼儿园食育开展的必要性【J】.学周刊,幼教园地,2017(35):1.

【2】陆意玲.谈幼儿的食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