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2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

张兰英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特殊教育学校 福建 三明 365400

根据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15~19岁年龄段的智力残疾人占据了智力残疾总人口的9.6%,然而这时候正是学生义务教育结束,职业教育开始和适应社会的关键过渡期,针对目前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参考国内外的职业教育经验,研究探讨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谋求新的出路。

宁化县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98年,是一所以招收智障孩子为主的特殊教育学校。2008年学校迎来新的发展,新建了学生宿舍、生活康复综合楼,配备了专用律动室、感统训练室、康复训练室、认知康复室、言语康复室、语言康复室、心理咨询室、音乐治疗室等各功能室。学校占地面积1.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学生183人,教师45人。

几年来,学校始终以“一切为了残障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为办学宗旨,创出了一条“规范中出特色,创新中求发展”的办学之路,形成了“教育、康复、职业培训为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建设成为一所省级标准化学校,目前学校共有12个教学班,183名学生。这几年,我校立足残障学生的实际,以贯彻适合教育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对职业教育进行积极有效的实践和探索,为智障孩子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 立足适合教育课堂改革,为学校职业教育增加活力

这几年,在政府和社会各阶人士的关心下,特殊教育学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多数轻度智障学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招收中重度智障学生、自闭症孩子、轻度脑瘫儿童及多重残疾学生,这种生源的变化,给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2007年3月,国家教育部制定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培智学校教学以生活为核心。培智学校的生活技能教育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或预设的环境中,以体验和实践为手段,以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内容,克服障碍,让智障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存”的重大举措。因此,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重视对智残学生生活技能教育,为智障学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回归融入社会主流,及自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案”不仅明确提出了培智学校新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同时对培智学校如何开展职业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校从贯彻适合教育课堂改革入手,根据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可行的课程方案。在职业技能课的安排上,我校把九年义务教育按照“三、三、三”分段,着眼于智障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安排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生活技能,培养智障学生当前和走上社会后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低年级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开始训练,中年级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高年级学生结合生活和社会实际,学习一到两种劳动技能。

在课程的具体安排上,我校注重把生活化的内容体现出来,使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我校是一所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大部分孩子的家庭在农村,所以学生选择了寄宿。学生从五、六岁上学前班到九年级毕业近十年,一直生活在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相对隔离的环境中,他们虽然没有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生活的环境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社会交往的机会,长期在学校这个狭小的空间里生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能力、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学校利用家政室创设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小社会”中学习,训练怎样接人待物,怎样铺床叠被、怎样使用电器、整理房间等基本能力。在模拟超市中,创设买日常用品、卖日常用品等情境,让大社会浓缩小课堂,使学生掌握生存的本领。创设模拟情景教育,对智障学生进行形象直观的情景教育,充分调动智障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感悟成功。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学校职业教育新模式

我校职业教育一贯坚持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特点和社会的需求,为学生开设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生活适应、劳动技能等课程。新的课程改革,使教本更为切合智障学生实际。在特殊教育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中,只有职业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依据学校资源来灵活安排。我们学校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总结了很多经验。为此,我们对于每种职业教育的内容都制订成册,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反复操作,完善教本课程,做到有的放矢。我校在职教教材编写中,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把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作为前提,注意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发展性。对低段学生,我们着重进行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教他们洗脸、刷牙、洗手、洗脚、叠衣服、整理衣柜、铺床叠被等;对中段学生,在学生生活能自理的基础上,我们注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训练,如教他们洗菜、切菜、使用电器、学打电话、学乘车、打扫卫生等;对高段学生,根据他们生活自理和生活实践能力的情况,着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如教高年级学生炒菜、包水饺、制作水果拼盘、串珠、十字绣、做丝网花、种植菌类、种植花卉、简单的插花艺术、青春期护理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和个别化教学,结合同学之间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方式,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学。

三、广开渠道、为学生回归主流社会创造条件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融入社会,学生走上社会后能自食其力,能解决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渠道、多种办学模式相结合:通过残疾人联合会联系一家私人种植菌类基地,学生定期参与种植菌类的过程 ;利用职业教育高等学校的资源让轻度学生学习美容、美发、按摩等技术;带领学生到花卉基地学习种植花卉、掌握浇灌,修剪简单的工序,学习简单的插花艺术;与劳动部门联系让学生到就业培训中心学习配锁修锁、到宾馆参加服务员培训;让学生学着发送全校的报纸、信件;学习操作复印、装订、割纸等办公室杂务。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有效的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回归主流社会,为以后就业创造多种渠道。

四、实现自我,让梦想放飞

学校建立完善评价制度,设计师生成长“报告单”和“档案袋”,记录学生每一点的进步。学校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进步,每个孩子都有收获。每个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能增加他们以后的生活自信心,都能健康、快乐的活着。

每一个生命都很精彩,残疾孩子生命更精彩。愿我们的残疾孩子也能拥有一片蓝天。

《基础教育参考》2009年 8期 16-18页 共3页

注明: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20年度课题“智障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YKT-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