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命关怀和安全教育环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7
/ 2

家庭生命关怀和安全教育环境研究

靳立国

吉林省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 吉林榆树 130400

摘要:相关调查显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日常生活中各类危险因素逐渐出现,从而导致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受到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这一问题上,经过大量分析,研究人员表示,在日常工作中,家庭生命关怀与安全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大量学生出现轻生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有效实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合理保障,研究人员表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做好对学生家长的联系,积极做好家庭生命关怀的有效引入,同时合理推动安全教育环境的营造与构建,以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家庭生命关怀和安全教育环境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旨在进一步实现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

关键词:生命关怀;安全教育;工作现状;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生活模式的不断转变,各类轻生事件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不断提升,从而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做好家庭生命关怀与安全教育工作的合理开展与落实,以便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实现正确行为观念与价值意识的建立与完善[1]。在这一问题上,通过大量探索,研究人员指出,就目前而言,我国家庭生命关怀与安全教育工作在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限制了相关环境的有效营造与构建,基于此,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做好相关工作的反思,同时制定相应的优化办法。

一、家庭生命关怀和安全教育环境营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传统,对于生命关怀和安全教育缺乏关注

就目前而言,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大量教育工作者将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知识教学与应试能力培养问题上。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生命关怀与安全教育工作的关注程度相对偏低,从而不利于相关工作的合理开展落实,继而限制了学生关怀水平与安全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提升优化,对于学生安全工作质量的提升造成了阻碍。

(二)教学模式固化,不利于学生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

大量调查显示,在家庭生命关怀与安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模式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知识宣教为主,基于此,学生往往难以合理实现对于相关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有效掌握,进而不利于知识教学效果的提升与保障。与此同时,大量数据显示,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学工作的趣味性相对较低,从而导致了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学习兴趣的弱化,对于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提升与改良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家校沟通不足,影响了家庭生命关怀工作的落实

总的来看,在家庭生命关怀和安全教育工作中,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辅助者,学生家长的教育能力对于相关教学工作的落实具有重要的影响[2]。然而,就目前而言,多数教师在开展家庭生命关怀与安全教育工作的同时并未有效与学生家长进行合理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导致学生家长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相对较为薄弱,不利于良好家庭环境的营造。同时,由于受到这一问题的影响,学生在家庭中往往难以得到足够的关爱,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优化家庭生命关怀和安全教育环境营造工作质量的建议

(一)做好教学理念变革,正确审视生命关怀和安全教育的价值

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组织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往往会对教学工作的方向造成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做好对于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从而有效认清家庭式生命关怀与安全教育工作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做好对于相关工作的探究与创新,从而实现家庭生命关怀与安全教育工作的合理开展落实,以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相关教学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实现思维意识的培养与调动,以便为学生教学质量的优化奠定基础。

(二)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合理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调动

在教学模式问题上,大量教育工作者表示,为了有效实现家庭生命关怀与安全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做好对于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以便为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保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事件进行模拟演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为充分的实现对于相关安全知识的合理理解与充分认识,对于学生安全能力的培养优化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与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家校共育模式,有效推动家庭生命关怀工作的有效性

为了有效推动家庭生命关怀与安全教育工作的合理开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做好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建立与完善,从而推动家校共育模式的形成。在具体做法上,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电话沟通与建立家校共育微信群的方式实现与学生家长的合理联系

[3]。实践表明,通过交流工作的开展,教师可以从学生家长的描述中对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进行合理认知,以便依据相关内容指导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给予足够的关怀,以便让学生在家庭中被爱的需求得到合理的满足,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与父母之间关系良好关系的创建,以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结语: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庭生命关怀与健康安全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做好对于相关工作的合理关注,同时结合当前教学工作现状展开教学反思理念,以便及时做好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改善[4]。在此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学工作水平的优化,教师应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合理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推动家校共育模式的形成,从而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念与行为意识的养成提供强劲的助力。


参考文献:

[1]蔡玲燕.浅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J].试题与研究,2019(08):118.

[2]申寅子.生命关怀理念下社会与家庭安全教育环境建设——基于经济发达国家的个案分析[J].吉林教育,2018(30):4-6.

[3]刘梦华,吴陈兵.中学生命教育的失落与追寻[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05):11-15.

[4]孙丽.生命关怀——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课题[J].青春岁月,2010(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