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4
/ 3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李庆珍

中国政法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北京 102249

摘要:近年来,在教育深化改革影响下,许多高校都开展了扩招计划。与此同时,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在此过程中,高校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在推进社会变革与创新性发展中也同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中创业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使得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便成为了众多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由此可见:研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希望本篇文章的发表能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产生一定启示,提升高校创新型人才的综合性素养。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发展

引言:自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形势便发生了深刻变革。作为培养和输出人才的重要场所,各大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经济形势的变革对教育教学工作所产生的影响。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调整。有效借助于外界环境所创设的有利条件,并且获取社会、企业和政府等不同主体的支持,为人才创新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在开展各种创业教育活动中,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创业的乐趣,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毕业之后,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一、关于当前阶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

1.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积极作用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其对社会发展所形成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一些专家、学者的论著中,更是将其确定为了“第三本护照”,将其放在了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等同的位置。由此可见:创业教育在当代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作用。从其本质上来看,这是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的一项教育活动,对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也产生了积极作用。为此,在今后教学活动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创新作为创业活动开展得前提性作用。学生唯有具备了较高创新精神,才有可能形成各种创新性思想,将其付诸于行动,开展创业活动。

通过高校创业教育,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对自主、自信、诚信、守信、奋斗等优秀品格有着更为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学生在开展创业活动中,如果遇到了一些问题,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获得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推动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当学生转变了就业观念之后,能够更好的认识“创业”概念。在今后实践活动中,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经过多种严格的学术性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创业技能和开拓精神,让他们具备一个优秀企业家所需要具备的战略性眼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性素养,从而推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来。

2.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根据教育现状来看,在经济体制深化改革背景下,若想能够有效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保障其能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必须要推动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另外,在产业结构深化调整过程中,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相应的,社会对于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了急剧增长态势。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各大高校在此过程中对于教学方针和战略进行了深化性调整,着重强调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作用,开展了相关教育实践活动。从其积极作用来看,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保障。从就业市场角度来看,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缓解也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过程中,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社会、企业家和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因此,有效借助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调整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断提升学生创业意识。经过多年实践已经证明: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其全面发展。为此,在今后工作中,高校还需要加强不断变革和深化调整,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3.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进行创业教育活动中,能够进一步推动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创业教育的内涵、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等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学校应该结合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从学校发展规划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人才要求所进行的调整,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系统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方案。帮助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基本原则、教学规律等,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特点,对教学规划进行有效调整。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学科内涵,在今后创业活动中,能够对其进行合理化应用,不断提升学生创新性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途径。

首先,从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角度出发,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积极作用,将创业课程纳入到学生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积极引进一些专业教师,开设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不断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其次,高校可以有效借助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作用,为学生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如果发现学生有创新创业兴趣,需要对其进行大力鼓励。最后,从教师角度出发,高校除了需要积极引进专任教师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学校内部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推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举措

1.高校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育人机制

在新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必须要对教学思想进行深化性调整。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部分高校所采取的教学思想较为落后和传统,对于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缺乏自身特色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在今后教学活动中,高校内部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调整教学思想,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从高校自身发展规划角度出发,不断提升发展目标的独特性,将自身优势得以充分彰显。打破专业之间的隔阂和界限,对各个学科内容进行统筹划分,使得人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其综合能力。有效借助于全方位教育教学策略的积极作用,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在课堂上,结合“引导式”教学策略,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对学生进行逐步式引导。和学生进行共同探索,高效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空洞式”教学,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和学生共同分享教育资源,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2.不断提升实践教学的比例

当学生掌握了充足理论知识之后,最重要的便是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指导实践,从而推动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高校便需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从而更好的提升创新型人才实践能力。在此活动中,还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进行有机融合。比如:在学校内部和外部建设各种实践性基地。在学习了一部分内容之后,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同时,将“理论教学为辅、实践教学为主”作为教学原则,加强实践教学在创业教育中的比例。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本上相关知识。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能够进一步激发和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其建立针对性人才培养基地、仿真实验室、实验基地等。有效借助于实验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挖掘知识、发现知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3.高校需要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需要鼓励学生加强对外的交流和互动。对于学生的考试评价机制进行深刻调整,改变“唯分数论”的教学观念。从学生兴趣点、爱好点出发,不断提升激发和锻炼学生的特长。因此,便需要有效借助于政府部门的积极作用,为其提供资金、人才等多方面支持。并且还需要加强对其教育教学活动的督促和检查,禁止“高校功利化”、“学术功利化”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高校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人才支撑,企业为人才培养活动提供实践基地。结合我国发展实际状况,对人才培养途径进行不断升级和优化调整,最终达到校企双方合作共赢的状态。

4.高校可以借助于外界的积极作用

开展创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应该得到外界和社会的支撑。比如:高校可以加强和一些创新性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交流和合作。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之后,鼓励其进行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发现在学习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其进行针对性解决。同时,这还能够帮助学生对于该产业的未来发展形势、对于人才的要求等多方面内容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规划,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结束语:总体上来看,在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这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核心竞争力,帮助其在激烈人才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的具体体现。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所制定的各种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都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此,在今后教学活动中,需要从时代发展规划角度出发,针对不同行业发展需求,不断提升人才的创新性能力,为其创业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充足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宇鹏.关于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商讯,2019(27):194.

[2]刘海涛.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9,7(01):51-57.

[3]王球琳,王鑫,魏巍.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融合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03):36-37.

[4]王卫民.高校创业教育中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2):262-263.

[5]亓靖.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8(01):19.

[6]吴伟生.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智富时代,2017(11):227.

作者简介:李庆珍,(1978-11)男(汉族),山东鄄城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