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9
/ 2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刘辉

黑龙江财经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教书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一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在先,即做人最重要。数学课程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是数学老师既想做又难做且怕做不好的事情。在对高职学生讲授高等数学课程中,注重辩证思维,合理利用案例式教学,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课程思政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能有效地增强课程的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提高课程思政元素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实用性,深化了知识点,发挥了育人的功能。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基于“课程思政”的高等数学教学研究,希望为研究课程思政融合高等数学教学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高等数学”作为高校很多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有助于学生形成理性思维方式,塑造健全人格,陶冶思想情操,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深远影响。将“课程思政”渗透到“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课程思政的内涵

2018 年 9 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此思想的领导下,“课程思政”融入各类课程中的教学改革不断开展,“课程思政”并不是要增加一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中进行内化,让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发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思考。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能仅仅是某一次与学生进行深入互动,或者在某一次课堂中讲几句思政化的语言,而是需要根据专业特点,重新做出合适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遵循专业课程原本的逻辑思维,结合现代大学生的普遍发展规律,让立德树人教育于无声处贯彻和执行。

2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困境

2.1“课程思政”价值内涵有待正确把握

“课程思政”的重要责任就在于价值引领,将显性的高等数学知识与隐性的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引领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不断升华,其最终目标在于立德树人。事实上,相当一部分高等数学教师不能正确把握教学与育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重智育轻德育,重学术轻教学,工具化、程式化地开展“教”和“学”,教学中着重强调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运算方法和应用技巧,片面地认为思政教育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的,与己无关,导致在传播高等数学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教育熏陶,殊为可惜。

2.2“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没有落到实处

当前无论在学校、学院还是教研室层面,“课程思政”多停留在口号上。首先在教学管理制度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人才培养方案上没有具体要求,缺乏顶层的系统设计和长远规划。其次,任课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主要围绕数学基本理论、技能和思想方法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来制订教学目标,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往往只是一些口号性的目标,这些目标几乎可以通用到任何一堂课。这些没有特性和载体的空洞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无法检测、无法落实到位。再次,现有“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无法体现思政教育实效。

2.3“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未能有效挖掘

“高等数学”课程具有特殊性,客观、严谨,揭示普遍规律,超越意识形态,它的思政教育资源通常是隐性的,其蕴含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道德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其他课程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由于“高等数学”课程有其特定的知识体系,缺乏科学系统的思政教育切入点,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准确把握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之间的融汇点,注重数理逻辑而忽视数学思想方法、人文素养等,高等数学所蕴含的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并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开发。

2.4“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思考

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往往偏重知识与技能的讲授,对于“课程思政”如何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中,由于专业的制约,普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一章节教学都必须挖掘思政要素,具体在何时、何地、何种方式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联系起来?许多任课教师要么把握不好时机,要么生拉硬扯地穿插一些空洞的说教。至于运用 Java、Flash、3D、计算机模拟仿真等网络媒体技术,把抽象、枯燥、乏味的课程思政变得直观、生动、活泼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多。

3课程思政融入数学课程教学实践

3.1课程标准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传统的课程标准设计大多注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教会学生相关知识,能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就不失为合格的课程标准。学校要求在课程标准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后,数学教师不断探索,挖掘课程思政内涵,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化为课程内容,注重融入辩证思维、秉承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准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课程知识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高等数学课程主要内容为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及应用等,理论性较强。如何在比较枯燥的数学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深刻体会:课程思政不等于“课程 + 思政”,课程思政也不是课程思政化,关键在于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原则,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不仅强调解题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对相关案例意识的审视。


参考文献:

[1]浅析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J]. 王叶.  南方农机. 2020(05)

[2]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J]. 王丹.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20(02)

[3]高职数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万萍,陈鉴知.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10)

[4]高职数学引入课程思政的应用研究[J]. 曾龙英.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10)

[5]探究应用数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有效路径——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王丹.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0(09)

[6]不断挖掘数学课程思政充分发挥数学课程育人功能[J]. 唐小纯.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7]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 陈智豪,王学红,杨天明.  船舶职业教育. 2020(05)

[8]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 林敏.  科技资讯. 2020(28)

[9]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李洁坤,陈璟.  教育教学论坛. 2019(52)

[10]课程思政”融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 严俊.  劳动保障世界. 2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