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8
/ 2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策略

陈玉燕

湛江市第十小学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发展,其作用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了解,更是有力推动了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核心素养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因素,即学生语感的培养。所谓语感,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主体对语言文字所产生的敏锐的直觉与感受,可以通过阅读体会其中深层次的含义和精髓,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锻炼学生在面对简单易懂或者纷繁复杂的文章时,快速提取有价值信息了解精华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语感;促进积累;圈点勾画;敏锐度

语文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首要准则,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思想上、情感上、觉悟上的升华。在这个过程中,语感的培养十分重要,因为无论语文课堂教授什么类型的文章或诗词,都离不开学生亲自阅读、亲自体会。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有助于培养语感的客观条件,还要在思想高度使学生树立培养语感的意识,在主观能动性与教师推动的双重驱动下,促进学生语文语感的提升。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阅读积累

语感的培养少不了阅读的积累,而阅读积累的完成离不开阅读兴趣的激发。因此教师应当创设灵动的课堂环境,将教材内容变的活起来。可以采取创设情景的教学方式,将课文内容照进现实,引起学生的高度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文字语言能够构建起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教师应当在学生阅读时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独特的心灵世界,激活学生潜意识中的形象感与探索欲,找到文字、语句、段落中赋予的灵魂,实现在激发阅读兴趣基础的灵感迸发。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桥》时,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在洪水来临之时,作为党员的“老汉”和“小伙子”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甘愿牺牲的故事。我首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中的深意。如文中首句,“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前面文字点名了时间和雨势,因为时黎明所以群中没有充足的反应时间,其后的“泼”“倒”二字更是反映了雨势的大,为后文洪水的凶猛埋下伏笔。这样的描写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带着感情去阅读文章,寻找语言文字中的语感,体会其中的感情。“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少废话,快走。”这一系列的语言描写,突出了老汉作为党员以身作则,越是大灾大难面前越要冲锋在前的精神,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这些语言描写中,激发了继续阅读并且深入探究老汉精神内核的兴趣,与此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老汉的人格魅力。

二、圈点勾画做批注,仔细品味

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层层筛选收录的文章,不仅可读性很高,而且有很多优美的语句值得学生整理借鉴,为作文积累优质素材。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做批注的意识,当阅读过程中发现有价值的语句可以当下划线做标记,可以抄录在笔记本或者就近做笔记写下自己的感想。用读写结合的形式深入挖掘语言文字中的内核价值,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魅力,为培养语感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开国大典》时,这篇文章详尽的描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让人不由得精神振奋。文中字里行间传达出热烈、庄严的气氛,我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将认为好的语句用划线的方式标记下来,培养语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当时热烈的气氛,同时也作为写作素材来积累。文中“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是表达热烈且庄严气氛的语句,其中“迎风招展”“人的海洋”“像海上的波浪”完美的诠释了当时的境况,学生在仔细品读之时,也可以从语感中感受到那种热烈。


三、组织阅读活动,提高语感敏锐度

阅读活动的组织开展是从整体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语感的有效形式,在集体阅读过程中,不同学生的思想充分涌流,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在集体阅读中也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客观阅读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更高效的进行语感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适时组织阅读活动,处理好集体阅读与个性发挥的关系,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的调动阅读积极性,完成阶段性的语言储备和阅读积累,为日后大规模的阅读积累与语感培养,做好基础性准备。

例如,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时,这是一篇科普类文章,讲述宇宙的奥秘与生命产生的条件。学生对于此类科普性质讲述宇宙的课文比较感兴趣,于是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在交流中分享。进行阅读培养语感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中的客观性质的语句理解较为透彻,了解到涉及具体数据的语言文字,可信度比较高,在阅读时可供参考性也较强,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较少。因此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总结,对于科普类的文章,以快速读为主,而对于人文类的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较为深邃与隐晦,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精读细读。在阅读交流中不仅是对学生语感方面的培养,还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锻炼。

总而言之,只有不失时机的进行转变,紧紧跟紧教育方向先进教育理念的发展,并积极的适应之、融合之、运用之,才可以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更加推向前进。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当与学生打成一片,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和谐教学氛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体会到其中的生命力与活力,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将学生语感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梁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探析[J].新课程(教师),2010(06)

[2]周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J].才智,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