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

杨健

禹城市伦镇中学 山东省禹城市 251200

摘要:初中物理作为我国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未来的长远发展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体现出了初中物理学习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重要性。故本文就我国目前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笔者实际的教学经验,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进而为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与指导,以期提升我国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提出问题能力;教学培养

正文:

一、当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1.初中物理包含各学科的知识点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所学习的科目增多,加之面临着升学的极大压力,因此学生在进行初中教学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起来较为复杂。同时,由于初中物理本身的学科特点包含了其他学科方面座涵盖了许多知识,同时是其他学科一些知识的外延,因此导致了学生在拒绝学习过程中对于相应的物理理论缺乏应有的透彻理解。同时,由于初中物理所教授的内容过于繁复,导致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对于相应的原理容易造成记忆困难,而当学生想要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的时候,却由于知识点过于繁杂而不知道如何提出,从而加深对于初中物理学科学习的抵触心理。

2.无法有效的理解抽象化的物理知识

正如上文所言,由于初中物理学科自身的学科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大多是较为抽象的概念以及公式,因此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倘若不亲自动手进行物理实验,将很难理解具体的物理概念以及相应的物理公式。因此,倘若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缺失,对于相应的物理情景构架将会进一步增加学生对于相应物理公式的理解难度,由此造成物理教学情景的孤立,单一的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从而只是单单的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并没有对课堂的教学知识进行延伸与扩展,造成了学生对于初中物理学科的学习往往依靠自身的认知能力水平,对于初中物理的一些现象,并没有做到相应的延伸和拓展,教学中的符号过于被教师所强调,对于宏观水平上的物理和并没有做到知识的迁移,因此导致学生在具体的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学习效果并不好。

3.缺乏敢于提问的精神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面对不懂得地方不敢提问,同时相应的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完全形成,这便需要教师在具体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些自然现象,便是一些物理的相应概念,然而学生并没有通过日常的生活经验上升到相应的学习内容的概括,也不会对这些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对疑问点也不会提出来向老师请教,导致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没有相应的联系,从而阻断了自身学习效率的提高,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养成也极为不利。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具体办法

1.加强物理教学情景的建立

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学生自身认知能力水平限制,导致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以及物理现象并不能达到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这时便需要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为学生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达到相应情景建设。通过建立符合课堂教育的物理知识点的情景,通过案例的方式,运用图片配合问题的方法,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发现来做好情景建设,从而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难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于相应物理现象的理解,并将对于本节课物理内容的理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2.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为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铺垫,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精神,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率,也可以进一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学过程是学生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感官体验,大脑思考等活动对知识进行记忆,理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的过程。初中生正处于对外部世界感知能力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纯文字教学内容灌输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无法使学生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入微课,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可视化,具体化,便于受众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学生通过生动的视觉情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的接受,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只有学生自己有兴趣才能够主动的学习物理知识,才能够更有效率的吸收课堂上的各个知识点,因此,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3.创造初中生舒适的教学环境

在对初中生进行物理教育的时候需要注意,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不像成年人这个成熟,在进行枯燥的物理学习的时候容易被外界的其他因素所干扰,从而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的来进行物理学习。加之初中生活泼好动,同时有着逆反心理,使得初中生在进行物理教育的时候容易开小差,这样子就不能很好的起到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必须开拓性的教学思维模式,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引入当前社会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的进行物理教育工作,让学习在进行物理学习的时候感到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子学生面对问题也敢于提出,而不会因为学校环境压抑而不敢提出问题。同时,学生在自己适应的环境中也能够更加放松的进行学习,这样子学习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升,这样子物理的学习效果就会非常好。

4.培养学生面对不懂敢于提问的精神

为了更好的进行物理教学工作,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需要培养学生面对不懂之处敢于提问的精神,相信这对老师的教学工作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围绕当前课程的教学主题展开分析与探讨,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在组内进行交流与思考,通过交流与思考探究教学内容,再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行头脑风暴,从而不断完善所学到的知识点。另外,对于初中物理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句话是众多教师的口头禅,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按照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模式完成知识的传递。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完全受教师“教”的主导,然而,建构主义的理论知识中,人的认知过程是建立在已有认知不断丰富,完善,修补,重构的过程,在传统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系统是不牢固的,这种知识系统不仅很难接受得了时间的检验,而且无法在原有知识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对更深层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面对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后相互讨论。使得学生完全主导了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会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成果做出相应的调整。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教学目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其对各项知识点的认识与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更加凸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案例:教师在进行浮力的教学时,浮力涉及到力学实验,有涉及到物体的密度。如果只是简单地将浮力公示,水的密度告诉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当然非常简单。但是浮力和密度这样子抽象的概念,有很多学生是不能很好理解的,而通过实验的方式能够将抽象的浮力和密度的概念用具象的方式向学生表达。在实验开展前,教师需要准备三块同一重量,不同体积的方块,在实验开始时,分别将这3块方块放入水中,一块付了起来,一块处于水的中间,最后一块沉入水底。通过这一实验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浮力与体积的关系,同时通过测量方块的长宽高,得出其体积,然后通过计算得出浮力的工作。通过这一实验也能引出排水量这一概念,对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很好的帮助。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有没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也进一步加强对于初中教学工作的要求。初中物理作为初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就需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真正将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参考文献】

1任俊娜.论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8(16):42-42.

2陶俊锋.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学园,2019(27):144-144.

3王健.敢问 乐问 善问——略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9(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