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黄金兰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东泉镇西安希望小学

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小学计算教学的基础性。计算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专心,严格细致的学习态度,善于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计算仔细,书写工整和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计算

学生的计算能力将直接影响其后续数学的学习,甚至还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下面我就教师层面,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创设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但学生在学习计算时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在计算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很有必要的。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的兴趣。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例3时,可利用教材中创设的养鸡主题图,重在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情境,找出数学素材(有41个鸡笼,每个笼里有85只鸡)后,直接列出算式85×41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个问题。教师着重组织学生探讨计算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现实生活情境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最优化教学

我们在教学计算教学时,要注意培养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只要学生找出了自己 的方法就允许她使用。教师不必急于硬性给学生灌输最优化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在解决计算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对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找到最优化(或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例如:李叔叔从某城市乘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算出结果。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算法:

  1. 145×10+145×2=432

  2. 145×12=432

  3. 145×2×6=432

  4. 145×3×4=432

  5. (100+45)×12=432

  6. 直接竖式计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演算完后进行小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并比较不同方法的特点,这样,不同的学生会得到不同发展,扩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重视口算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地,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低年级开始教学口算时,就要看重在讲算理、算法,并辅以其他手段。到中高年级后更不能忽视口算训练。可利用口算、心算、速算等教辅小册子,坚持每天一练,定时定量竞赛,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在进行口算训练时可开展评口算标兵活动,对口算能力强,正确率高或口算能力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进行表彰。还可建立互助组(一个优等生和一个学困生),共同提高。而在具体对象上要具体对待。如每次训练的题量要使口算能力强的同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学困生当堂做不完的则批改后课余补做,同时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四、加强估算教学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但在实际运用时多数学生不估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体现估算的价值,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将估算运用于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在解决问题中将笔算、估算有机结合,必会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如:一本书12元,全班48人,每人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钱?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可以是10×50=500,认为是500元左右;也可以是12×50=600,不到600元;还可以是10×48=480,肯定比480元多。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把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掌握较理想的一种算法,而不至于一节课下来,什么方法也没有学会。又如:笔算37×53,当学生计算出结果1961后,估算把37看成40,把53看成50,40×50=2000,所以37×53≈2000,通过估算比较说明笔算结果正确。

五、抓好练习训练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要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好基础。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就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74+26=100, 63+37=100 252+748=1000 25×4=100 125×8=10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47,当用7去乘被乘数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7进位上来的4,这类的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估算能力不强,试商也直接受到影响。

3.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

4.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感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巩固练习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教学的理性回归需要巩固练习,而且需要考虑学生个体的不同形式的练习。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累,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算法的运用。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教室及时指导,矫正,补缺,从而提高小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计算教学的练习包括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这些练习的安排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学生独立算,同桌对口令,开小火车,抢答,学生自己编题,每天一练等不同形式,通过练习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只要我们落实了以上环节的教学,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发展与提高,就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