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中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苏炳银

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 广西南宁 530031

摘要本文从物联网层次结构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强化物联网专业课程调研,动态化把控人才需求变化;完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目标,彰显出物联网特色;结合物联网层次结构,开展物联网核心课程建设等几个方面的措施。希望中职院校在开展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课程的过程中,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构建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中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关键词中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核心课程体系;校企合作

引言在中职院校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过程当中,属于教育与社会的重要契合点,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了技术革命的新阶段。在此过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相关的教育人员应当紧跟市场的变化情况,创新教学体制,合理建设与发展物联网专业,及时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中职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现状

(1)就中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应当展开充分的调研工作,并注重课程设置、实训条件及投入资金等方面的建设工作。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由于能够借鉴的经验较少,该领域的技术更新速度较快,专业建设过程中也需要丰富的经验,不利于教学模式的完善。

(2)物联网应用技术已经建立了校内的实践教学环境,但是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十分重要。但是有许多核心课程都需要硬件投入,若无法满足软件系统与硬件需求,就会对课程的完善造成一定的限制。

(3)物联网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滞后,相关的教育人员需要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但由于能够借鉴的课程资料较少,导致专业课程的使用教材较少。教师没有综合核心课程、网络课程以及教材编制等方面的建设。

(4)由于物联网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涉及到的学科有很多,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导致知识储备量不足。基于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教师应当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 物联网层次结构

物联网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自动控制、电子等专业知识,属于跨学科的综合应用方式。物联网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具体阐述如下:

2.1感知层

感知层主要包括信息智能采集功能及标识功能,通常由感应器件的网络组成,属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核心层,该层面涉及到的技术有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等,主要产品有传感器节点、无线网关等。

2.2网络层

物联网的网络层的主要功能就是处理信息与传递信息,其中含有传输网与接入网。传输网有广电网、互联网等[]。接入网属于连接感知层的网桥,能够将数据进行整合,并发送到网络当中。接入网的方式包括光纤接入方式,无线接入方式等。

2.3应用层

物联网的应用层称作为处理层,主要解决的就是处理人机界面与信息处理界面的问题。物联网的网络层传输数据到各类信息化系统当中,还可以通过设备与人交互。物联网的应用层主要就是结合物联网应用,把控传感数据采集控制方向、通信方向等。

3 中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3.1强化物联网专业课程调研,动态化把控人才需求变化

在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新技术与成果属于最重要的部分,但随着物联网产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技术变化日新月异,对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挑战。中职院校应当培养许多对物联网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与使用能力较强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智能技术、传感技术与无线技术等,不断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2]。由于物联网专业的起步较晚,没有更多专业经验可以借鉴,教育人员应当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考虑未来从事岗位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事前调研与事后分析为主,研究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1前期调研

中职院校应当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对市场的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学校的自身条件与办学效益,结合专业建设市场决定性原则,了解市场人才的需求与数量,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采取针对性较强的人才培养工作。不仅要满足社会的需求,还能够提升教学效率。针对于涉及到物联网专业的课程,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丰富师资队伍,对当前的条件进行评估。相关的教育人员还应当调查学校要与哪些企业进行合作,是否能够建立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物联网专业中能够涉及到许多先进的技术,建立实验室也会消耗大量的资金,因此,借助社会力量来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1.2过程调研

物联网专业建设并不是短期工程,而是要做好专业建设基础,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了解物联网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还应当结合边缘学科,关注人才的需求,调整人才的培养计划。其次,结合最新的技术与成果,加快技术的更新速度,给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资料,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打下稳固基础。

3.2开发专业特色课程,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针对于物联网专业培养方向不同的中职院校,可以开发特色课程,促进专业的特点建设工作。例如,打造智能教室实行动态化的监督,结合中职院校中的师资资源,开发出更多的特色发展课程。在此过程中,应当立足于可用的教学资源,了解教学团队建设与各个环节当中的优势,结合外部环境的发展情况,制定特色的发展方案。与此同时,制定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开展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对传统的课程进行不断的改革,将物联网应用技术的课程内容嵌入到专业教学当中,例如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能够整合数据库知识,还应当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改革,不断加入新的内容[3]。与此同时,根据工作项目的基本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实施方案。在感知层中进行设备安装与调试,还要注重信息处理与传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合理利用传统的实验室与改造之后的实验室,将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建设综合应用实验室,例如建立物联网智能交通实验室、智能家居实验室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结合物联网层次结构,开展物联网核心课程建设

由于物联网专业范围不明确,包括的内容较多,并且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从教学课程进行分析,教师应当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形成完善的课程群,不断提高课程的质量,了解社会各个岗位的需求,进而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型人才。由于物联网设计的关键技术较多,从传感器技术到通信网络技术,从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应用,实现跨学科教学。教师应当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技术实践能力,分析教材、实训基地等因素,保障各项课程能够顺利实施,促进物联网核心课程建设[4]。由于各个中职院校的发展模式不同,与当前的实训设施与师资条件有直接的关系。中职院校应当选择一个方向或是两个方向,编制物联网专业教材,确定教材内容,不断提高教材的利用率。在促进各个学校之间的发展与信息共享速度的基础上,开展物联网核心课程建设。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大力支持,各个中职院校应当立足于实际情况,探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都很强的专业人才。教师应当发现学生们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使物联网课程体系能够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育出更多的人才,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自身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玉龙. 如何构建中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34): 214-214.

[2]房爱东, 凌军, 潘正高. 应用型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3).

[3]黄永前.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开发与实践[J]. 科技与创新, 2018(23).

[4]吴秋燕.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训的探索与实践[J]. 电脑迷, 2017(8).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中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设置与培育的研究(项目编号:GXZZJG2016A116),主持人:苏炳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