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急救模式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无缝隙急救模式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云志花

海洋石油总医院300000

摘要:目的对老年急救梗死患者采用无缝隙急救模式进行急救治疗,研究其治疗效率以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组,每组60例患者,并将两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急救模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无缝隙急救模式进行治疗。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在溶栓时间方面进行比较来看,观察组患者溶栓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溶栓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分诊时间、转诊时间以及总抢救时间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治疗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应用无缝隙急救模式,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溶栓治疗前的等待时间,显著提高患者的急救效率,并且加快了对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住院成本,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缝隙急救;老年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急救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1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还需要符合以下几点标准,其一,选取的研究对象经过头颅CT以及MRI进行审查之后,发现其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其二,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患者年龄需要在60岁以上;其三,患者在发病六个小时之内进行就诊;其四,所有患者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再由医院伦理学会进行批准。而对于此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主要包括,其一,患者患有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基础性慢性疾病;其二,需要排除对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其四,入院后死亡的患者;其五,神经功能不正常的患者。在根据上述条件进行筛选出的120例患者中,包括78例男性患者,以及42例女性患者,其年龄在61岁至78岁之间。之后对12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60例患者,并将其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发病时间等方面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处理,常规急救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对患者的发病时间、姓名以及年龄等做好详细记录。在患者就诊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患者进行CT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在检查完成之后,相关医疗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之后对患者做急性溶栓治疗。对于患者发病时间在三小时之内的情况,需要对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而患者发病时间在三小时至六小时之间的情况,需要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则对其采用无缝隙急救处理。而无缝隙急救处理主要包括,相关医护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之后需要反应迅速,在记录患者信息之后,需要快速出车争取抢救时间。对于急救现场而言,需要给患者进行吸氧、安置血压并且进行心电监护,而且医生需要尽快实施静脉滴注建立静脉通道,在医生对患者做完抢救工作之后,需要尽快与医院进行联系,向院内介绍患者病情,而且相关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家属进行溶栓治疗的知识宣教。而且在医院接到急救电话后,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在五分钟之内整理好病床,在患者入院之后,相关医疗人员需要,尽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及时为患者做CT检查,同时对患者的呼吸、血压以及心电图进行检测,而且相关医护人员还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用药反应。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效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对照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NCF、NTF的含量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成本,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比较

3讨论

就传统的急救流程而言,存在的救治环节过多,而且在对患者进行救治的每一个环节之间连续性较差,所以在急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院前救治不到位的情况,而且在对患者进行转运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因为监护不周而导致患者死亡。而无缝隙管理模式是近年来新推出的一种急救模式,弥补了传统急救模式的不足,无缝隙管理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急救效率,由院前、急诊科、各项功能检查室以及专享医师共同成立的急诊小组,能够在接到患者的第一时间,对患者的病情做到一个基本的评估,并且将抢救时间最小化,抢救过程最优化。

急性脑梗死疾病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于急性脑梗死疾病来说,治疗关键就是及时的恢复患者脑组织血液的供应。经过多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如果想要及时的恢复患者脑组织血液的供应,则需要在时间窗之内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但是溶栓治疗的有效时间是需要在患者的时间窗之内进行治疗,如果患者脑缺血的时间过长,患者脑组织将会出现坏死的情况,这样一来,在恢复供血之后,患者的神经元改变将难以逆转,所以进行溶栓治疗的有效时间为发病六小时之内。

传统的急救模式流程,在患者进院之后还需要挂号、就诊以及检查等多项步骤,这样一来,即便相关医疗人员确定患者需要进行溶栓治疗,但是还要经过与家属进行沟通,在家属同意之后,还需要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所需要耗费的时间长,所以患者在传统的急救模式之下,往往会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而无缝隙急救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优化患者就诊的流程,使患者能够在最佳时间得到合理的治疗。而且在患者进院之后可以通过绿色通道进入抢救室,缩短了抢救的时间,进而提高了治疗效率。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无缝隙急救处理模式之后,在分诊时间、转诊时间以及总抢救所耗费的时间等方面明显低于传统急救模式下耗费的时间。而且无缝隙急救模式的采用,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急救效果,同时为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争取到了时间。

综上所述,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救的过程中采用无缝隙急救模式,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溶栓时间,而且无缝隙急救模式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急救效率,加速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董永丽,王孝良,李光杰,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探讨[J].河北医学,2015,(10).

[2]孟晓杰,郝君华,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5).

[3]李轶,李皓月,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结合杂志,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