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综述

李瑛

李瑛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笔者的一节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并尝试着对该教学设计做了一些思考,谈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笔者总结了适合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笔者班上的学生数学成绩都比较好。在此,笔者以一次教学内容为“平移和旋转”的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和广大一线教师一起探讨数学教学的经验。

一、设计理念

本课笔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及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这部分知识是新课程改革下新增加的内容,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基础,但是,这两种现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虽然他们不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述,但对于它们的具体特征学生都是知道的。因此,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笔者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三、教学目标

1.感受平移和旋转,并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2.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3.亲自体验平移和旋转,能从生活中找到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4.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5.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并运用数学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方格纸、小鱼纸片

五、教学过程

1.课前:

上课前,笔者先给大家变个魔术。看(出示)这是一只用纸做的鸭子,漂亮吗?(漂亮)

师:笔者的手不接触它,就能让它动起来,请看,他是怎么运动的?

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回答一:小鸭子在直直地走,还会转圈

回答二:小鸭子在平移和旋转

回答三:我发现,老师的盒子底下有吸铁石

2.情境中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刚才的运动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多媒体播放)

师:(介绍)1号图卷闸2号图摩天轮3号图升降电梯4号图陀螺5号图推拉窗户6号图钟表指针的运动

他们的运动方式都相同吗?

(2)提问质疑,合作分类

师:他们的运动方式都相同吗?请你根据他们的运动情况,给这6个项目分分类。先自己想想,然后在小组里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分类结果

分类一:①摩天轮、陀螺、钟表指针的运动(会转的)

②卷闸、滑滑梯、推拉窗户(不会转,直直的)

分类二:①摩天轮、陀螺、钟表指针的运动(会转的)

②卷闸、推拉窗户(直直的)

③滑滑梯(斜斜的)

若出现第二种分类结果,教师可先请第一类分法的同学说说他为什么把卷闸、滑滑梯、推拉窗户分为一类,若学生有困难,教师可进行适当地引导:滑滑梯往下滑的时候,虽然是斜斜的,但是它始终是沿着直直的方向移动,从而很自然的将滑滑梯分到卷闸、推拉窗户一类中。

3.手势感悟,揭示课题

学生用手势亲自体验这6个项目的运动情况,教师边用手势表示边揭示课题。像卷闸、滑滑梯、推拉窗户等这样的运动都属于平移。

二、学习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每桌一份材料:方格纸和小鱼)

师:看,小鱼也到了我们的课堂。

(多媒体出示)他从位置(1)到位置(2)作了什么运动?

生:平移

师:小鱼究竟是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活动:探究平移距离。

1.直观猜测:小鱼向()平移()格。(图略)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向右平移4格;向右平移7格。(教师延迟评价)

2.操作验证:人人动手在方格纸上平移小鱼。

3.启发质疑:现在的小鱼和原来的小鱼之间只空了4格,怎样看出平移了7格?

4.交流方法:要很准确地数出小鱼平移的格数,你有什么办法介绍给大家呢?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方法一:原来的小鱼和现在的小鱼之间空了几格加上小鱼本身格数。

方法二:数一数相对应的点平移了几格。

方法三:数一数相对应的线段平移了几格。

(对于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师生交流:

(1)根据学生的回答媒体辅助演示并相应板书

板书:鱼嘴→鱼嘴

鱼鳍→鱼鳍

鱼尾→鱼尾

(2)要判断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应先找对应点,再数这个点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板书:先找对应点,再数平移了几格。

三、练习应用

1.课本41页平移小房子图

评价:看到同学们掌握得这么好,小猴子也来到了课堂。

2.(出示:小猴子找香蕉的路线图)咦,还有香蕉,真是太想吃了,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走?谁能帮帮他?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走法媒体演示,同时可以让同桌说说)

评价语:同学们真能干!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四、全课小结,拓展创新

1.全课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欣赏

师:在生活中,人们利用平移和旋转创造了“美”请欣赏(播放)

你知道这是属于什么运动现象吗?

生:依次回答

师: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利用了平移和旋转可以提高自己的竞技能力,为祖国争光。

(播放并介绍)运动员在进行花样滑冰和举重

师:人们利用了平移还创造了奇迹(请看)

(播放)读

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师:我们应该为我们祖国能有这样伟大的壮举而感到骄傲。

3.玩中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师:下面,我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去拉一拉,转一转,感受一下平移和旋转。

五、结束语

课后大家可以接着玩,或利用平移和旋转去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笔者相信你们的作品会更出色,更漂亮。

六、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平移和旋转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两种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平移的距离这一抽象的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构建平移和旋转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平移距离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在设计时,将整个学习内容分成三大块。

第一块:构建平移和旋转概念(本节课的重点)。这一部分以生活情景为学习起点,并陈述分类理由的方式,使学生在自由的学习气氛中充分地展开信息耦合的过程;在信息耦合的基础上,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加以判断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使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进入到深化阶段,将学得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二块:学习平移的距离(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在这个教学部分主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猜想与验证的数学思考方法,不断的挖掘学生探究的潜能,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框架。

第三块:先让学生欣赏由平移和旋转构成的美丽图案,再动手玩平移和旋转,思维活动再次掀起高潮,激发了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体会到了平移和旋转的价值,以及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七、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笔者把教学目标确定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活动和分类,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目标既符合儿童空间知觉认知发展的特点,又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

在本节课教学中,笔者在课堂情境上,一方面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做平移和旋转的手势。

数出平移的格数,实际上是让学生更直观地强化了对平移的感知。学生在初步应用新知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另外,在教学中笔者注意了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民主、友好的氛围中参与活动,高高兴兴地感悟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笔者努力去体现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化。但在教学中如果再增加一些不同颜色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平移和旋转来组成有趣的图形,则会更有童趣。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谷实验小学

邮政编码:03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