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论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苗艳莉

苗艳莉河北省邯郸县第三中学

摘要: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工具和途径。合理的方法能促进教学活动的发展和实现,不合理的教学方法有碍于教和学的统一。教学方法随着“课改”呼声,变单调、枯燥、空洞、抽象的课堂为生动、活泼、情趣、有味的课堂。作为当代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伴随着新课改的步伐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妥善处理师生关系,摆正自身位置,努力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

关键词:实践探究;引导者;支持者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和支持达到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其引导作用和支持作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教师既要使学生获得积极探究真理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正确的道德信念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的结合,应是教师追求和努力达到的一种教育境界。

一、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品质

1、倡导协作和平等的精神;探究式课堂学习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性探究。合作性探究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有助于培养他们合作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品质,并且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不同的解释。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和宽容,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养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学会做人与处世。一个在探究过程方面有着高度技巧的灵活的引导者,会建立起融洽、和谐探究气氛的支持环境和平台,教会学生倾听和提问的技巧,对别人的发言深思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发言机会尽量保持平衡。既要避免有的学生具有极大热情而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敏感性,滔滔不绝阻碍别人的发言;也要避免有的学生寥寥数语,什么也没说清楚的现象;使学生讨论保持平衡。当学生感到有同等的权力参与讨论或者在延长的沉默里也感到心情舒畅时,探究讨论会保持平衡。而严谨和谦虑的学习态度对这种平衡起了规范和保证作用。协作和平等精神是学生成长中应具有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时不应忽视这一长远目标。

2、提供材料帮助,拓宽探究范围;探究并解决问题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凭借适当的事实和资料,充分借助具体的直觉与经验进行思考。同时,任何一个学生或小组在课下所达到的领域是有限的,学生很难确定探究对象的性质特征、地位等所有问题。所以,教师要明确意识到学生所需要的信息类型,根据学生的探究进展,通过录像和电脑展示必需的信息资料。杜威在讲到教师的参与程度问题时指出:“他不应该限制学生作出贡献,而是要在急需的时刻,当儿童经验极为有限时,提供必需的材料。”也就是说,教师要给予学生吸收和保存材料的极大灵活性。而且,教师展示的应是典型的事例,有效地暗示一类事实原则。材料应包括正例和反例。材料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探究思维的空间。当学生自主地思考大量的具体的关系中所有包含的共同因素,进行抽象与概括时,判断才明确、坚定。另外,从大量的证据中提炼解释,将解释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即锻炼学生的推理及判断思维能力,也使学生懂得科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探究发展获得新知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以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材第四课第二节第二框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为例,教学重点是我国的人口问题,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教师在启动探究式教学之前,要给学生提供调查范围,做一些问题陈述,列出问题清单,如,我国人口与世界人口横向比较,我国五次人口普查情况,我国人口特点、现状及其给社会各方面发展带来的影响等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及专家采访等形式,在课下进行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究。学生要把数据材料分类归纳整合,明确变量,学生自己制成网页放在校园网上,资料共享。其间,教师可作咨询指导。同时,教师对在课前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何时提供有关信息资料等方面要有预设。

三、巧设情境激发兴趣推动探究

1、激发探究兴趣

任何能够形成一个疑惑情境的题目都可以进行探究训练。探究式学习,往往以提出一个令人疑惑的事件为开端。以上面提到的教学实例为例,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展示我国春运期间铁路客运人满为患的录像材料。这个现实问题一下子就引出了我国人口众多的现状带来的种种负面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会产生疑惑,进而会想去解决它。教师可利用这种内在的探究渴望,激发学生对探究对象的兴趣和动机,达到顺利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程序的目的。

2、依靠问题推动探究

在课堂上,当师生共同解决了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现状,分析了我国人口问题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之后,学生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方法集中讨论,展开合作式的探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鼓励提问、大胆发言的氛围,使学生大胆地解释材料,假设、挑战证据,或批评对方的研究设想。教师要耐心地倾听,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当讨论陷于僵局或出现错误方向滑入歧途时,教师可作引导性介入。科学探究要依靠问题不断推动。教师要有步骤、渐进地导向本质问题,使讨论集中在几个要点上。例如,教师可提出我国人口问题存在的原因,解决人口问题是不是只从数量上考虑,人口问题本质上是不是数量问题。这些问题是探究解决人口问题方法的矛盾和难点所在,直接指向探究过程、路径和方法。每一问都作为继续探究的原动力,引发学生思考,产生疑惑,“引导学生从先前的个人的经验或别人经验(反省)中反复探查与当前问题的肯定或否定的关系。”使学生在自己的发言和前面发言的同学的观点之间建立某种联系。热烈的讨论必然表现出理智的差异、对立的观点和解释。

总之,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科学性、常识性、开放性、变动性特点的学科。教学的目的除了知识教学目的外,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辩证思维等多种能力和觉悟水平。而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在当今信息来源多渠道、多元化的形势下,学生们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有所涉足,他们对各种职业比较熟悉,也对众多的职业乐于尝试。目前,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其实,“用角色转换”法辅助教学,能让学生通过角色转换进行教学,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能增强他们的兴趣和动力,使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升他们的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失是一个较为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优化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