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与霍尔顿的性格分析与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贾宝玉与霍尔顿的性格分析与比较

王思涵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一个生活在美国“静寂的五十年代”,“怯弱的五十年代”,一个让人窒息的现代社会。一个生活在伦理纲常森严,封建气息浓重,传统的中国封建宗法社会。《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与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作为各自时代的“零余者”,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本文旨在对他们各自的性格进行分析并进行比较。

关键词:霍尔顿;贾宝玉;形象分析与比较

一、贾宝玉与霍尔顿在不同环境下的反抗

贾宝玉无疑是叛逆的典型,他任性乖张,似顽石一般。作为贾家新一代的希望,理所当然的,全家都等着他光宗耀祖,振兴家族。而他,反对读书应试,科举为官,厌恶封建礼法的约束,将许多封建统治阶层倡议的著述加以焚毁,违反封建社会极为严格的男尊女卑和等级轨制。不仅如此还和丫鬟女眷们每天厮混在一起,更是允许身边的丫鬟直呼其名。贾宝玉性格叛逆的最深体现,当属和林黛玉的相爱。在贾府日益没落之时,贾家的心愿必然是让宝玉和宝钗促成“金玉良缘”,然而贾宝玉爱着与他心灵相通的林黛玉。他无比憎恨自己的家庭,恨自己每日圈在家里做不了主,行动处处被人监视,有钱财却未能为自己所使。宗法、礼教、封建制度以及家庭的种种压迫下使他试图冲破封建社会的种种枷锁,以自己的方式反抗着封建晚期社会。贾宝玉最后选择出家的结局,虽然不能说是反抗环境的胜利,但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远离了这个他自己厌恶不已的环境。

而霍尔顿对环境的反抗,比贾宝玉更加为人难以接受。他满嘴脏话,吸烟,喝酒,不好好用功读书,功课不及格是家常便饭,屡次被学校开除,不仅离家出走还逛夜总会,招妓女。《麦田里的守望者》更曾因为主人公霍尔顿的种种不为人理解的行为曾被列为禁书,但是经过时间的检验,它成为了经久不衰的名著。在环境的重压下,霍尔顿的叛逆行为恰是对那时毫无起伏的社会的一种反抗。他是垮掉的一代,更是人们口中的著名的反英雄人物。垮掉的一代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生活简单,喜欢标新立异,拒绝承担社会义务,不愿工作,厌弃学业,追求新刺激的一代人。因为他们乐于享受绝对的自由,以至于用吸毒,纵欲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所以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美国在经济上一步步走向辉煌,然而人们的欲望与人生观急剧转变,资本主义的金钱观,利己主义占据了人们的思想。而霍尔顿对环境的反抗,正是由于对毫无波澜,死气沉沉的现实的强烈不满而发出的心中的呐喊,对污浊的尘世的控诉。

二、贾宝玉与霍尔顿在精神世界中的坚守

贾宝玉常说女人的骨肉是水做的,男儿的却是用泥做成的。他看女儿便精神焕发,见了男儿就觉得臭气逼人。他认为天地间的灵秀之气集中在女人的身上,男人不过是些残渣废物。可见贾宝玉对女子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勾画了一个集真善美于一体的美好形象——少女。在大观园中,他倾尽心力保护着这些少女们,不愿让她们受到一丝的伤害。并且对每个少女都给予尊重。相较于连母亲身边的丫头都觊觎的老色鬼贾赦,与儿媳妇秦可卿藕断丝连的贾珍,热衷于和各种女人偷情的贾琏,还有花花公子贾落,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便更加凸显了出来。他为少女们劳心又劳形,为少女们担忧受过的事在《红楼梦》中更是不胜枚举。在贾宝玉的幻想世界中,他是大观园的守护神,守护着这些美丽秀雅,温柔灵动,纯真无暇的女子们。

霍尔顿同样,心中存在着一个理想的世界,在他幻想的世界中,他是一个守望麦田的人。他想要每天看着数以千记的孩子在无忧无虑的奔跑时,能够没有任何的危险。他站在峭壁上只是为了当孩子有危险时,立刻抓住他们。孩子在霍尔顿心中是无比神圣的,艾里的死让他无法接受,甚至于弄坏了自己的手。他不愿意让艾里孤独的躺在公墓里,对自己的妹妹菲苾他也是给予了无限疼爱。在决定远走后和妹妹道别,当知道妹妹执意要和她一起走后,放弃了自己远走高飞的计划。他喜欢一切孩子的东西,愿意认真聆听孩子说话,喜欢看孩子的笔记本并百看不厌。在看到有人在学校的墙上写下骂人的字,霍尔顿差点被气死,他想到小孩子们会看到这些字并受到伤害,气愤的心情就难以控制。他的理想世界,就像他曾经所构想的那个小木屋一样,没有任何的虚假,禁止做任何假模假式的事情。

三、贾宝玉与霍尔顿性格的缺陷所导致的悲剧结局

贾宝玉的悲剧不仅仅在于他和林黛玉的有缘无分,更在于他的理想世界的毁灭。他并未能守护住这些少女,从某种角度来说,大观园中许多女子的悲剧结局正是他所造成的。他爱黛玉但是却不能娶她,不爱宝钗却让她守了活寡。含辱跳井自杀的金钏,被赶出大观园夭亡的晴雯,都是因他惨遭不幸的。最后他自己也放弃了守护的身份,选择了出家获得自身的解脱。贾宝玉的的悲剧很大一部分是他的性格使然。他在许多事情上选择了妥协,不够坚定。例如,痛恨科举但最终还是去参加了科举考试,爱慕着黛玉,但最后还是顺从了家人的意思迎娶了宝钗。在父亲痛下毒手时反抗不成,直至最后眼睁睁的看着少女们一个个走向了悲剧结局但毫无对策,最后选择了逃离了他所想要守护的净土。

霍尔顿以进入精神病院作为他离家出走的终结,他的逃亡理想破灭了。同所有追求个性解放的“零余者”相同,霍尔顿的失败也是源于他性格中的妥协性和动摇性。他自己也承认其不是好汉。他只能在想象中射杀勒索他的毛里斯,欣赏在镜子中凶狠的自己,幻想自己是个英雄,对电影里的英雄事迹频频模仿。虽然极度厌恶虚伪的人,却仍然在表面上维持着和他们的交往。例如他虽讨厌女友萨丽假模假式的样子,却也贪图着她的美色。虽然讨厌人生是场球赛的论调,但是表面上仍然是对这种说法表示赞同。霍尔顿沉迷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并极度热衷于幻想,但是他缺乏实在的行动。如果说上述例子是由于他善良的性格而不愿伤害他人,但是当看到菲苾学校墙上骂人的字,就连博物馆都被写上这样的字,他的选择仍然是妥协,并放弃对自己理想世界的守护。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2]胡欣裕.也谈贾宝玉和霍尔顿[J].红楼梦学刊,2005,(04):250-259.

[3]聂庆璞.贾宝玉与多余人比较谈[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03):25-28.

[4]王春.无能的天才-----贾宝玉形象的精神分析[J].海南师范大学学

报,2008,(03):123-126.

[5]张彦翠.基于语料库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显化比较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7):105-106.

[6]张彩云.《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语言特点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62-63.

作者简介:王思涵(1994-),女,山东省蓬莱市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