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建设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建设探讨

崔志俊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从职业素质教育理念、职业素质教育实践和职业素质教育思考三方面入手,着重阐述了素养教育的理论来源,探讨了老师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思考了素质教育对社会潜在的影响。

[关键词]:职业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专门人才,这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较低、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和缺乏良好生活习惯等现象。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社会意识,培养学生职业责任,这都将凸显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职业素质教育理念

原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茹芹教授提出素质教育就是要“构建文化信仰”的教育体系,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理念、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四职教育。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要从“技能和学科教育”以及“技能应用性的问题”上升到“素养教育”。素养教育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培育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准则是“责任素养”,目标是“爱心素养、诚信素养、责任素养和合作素养”。现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办学理念,应遵循“服务发展、产教融合、能力为重、学生为本、创新就业、产业转型升级、创业驱动”宗旨,要实现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升级。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劳动密集型正被自动化的形式所替代。企业对生产人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职业态度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的发展是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一要能操纵智能制造的自动化设备的专业技能人员;二要具有电子、信息、机械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三要成为能从事智能制造业的服务化复合型人才。依据以上人才培养要求,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要加大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二要把更多建设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实现技术创新成果。在教学中,要以能力教育为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及其内化为知识,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动手能力。由“岗位─能力─课程”这一主线出发,加强多层次的实践性教学。

2、职业素质教育实践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要符合以下特点:严惩相济,以身示范;师道尊严,令人生畏;防止亲近太过,失去典范;教书育人,重在育人。据调查,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具备以下特征:有才学,有爱心,作楷模,会赏识,肯宽容,很公正,善管理,特风趣等。总而言之,学生喜欢的是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作为教师,要学会接纳学生和平等对待学生,要把自己的“个人知识”转换为“人际知识”,“默会知识”转换为“明示知识”。记学生的名字,要“背书”,多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开展教学创新实践课程,比如行动导向项目的课堂教学方法。

目前以及未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包括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有:装备的操作能力;操作方法制订,分析能力;实施质量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产品设计能力;生产管理能力。非专业能力包括:批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独立和自我管理能力;周到、细致能力;守时守信能力;沟通能力;坚持和抗挫折能力;工作投入能力;处理矛盾冲突的能力;有责任意识。作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特质,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六部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运用,使学生口头与书面交流能力得到锻炼。从而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与互联网同步,以网络技术为依托,改变教育教学理念(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等等),借此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念和生活信仰。作为教师,要不断接受网络新动态、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正确看待网络文化。在课堂上,教师应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引领学生探寻学习的途径和构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习不拘泥于形式、场所、时限,不仅仅是为了升学和文凭,更重要的是为了增长知识,及未来更好的生活。教师要依赖科技手段,让学生学练做一体,手脑并用,快乐学习。我们深知,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教师更多的是给予学生所缺的阅历和经验,引导学生解决“知”,帮助学生解决“行”的问题。

3、职业素质教育思考

(1)定位

我们是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毕业生将是社会各个经济支柱行业的主要劳动力。学生专业技能和品质素养的培养,会影响一个行业、区域甚至社会的精神风貌。教师面对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情”,从而因材施教,针对性的进行人才的培养,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格局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宽阔的胸怀和容纳海川的气度。教师知识储备的厚度和眼界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看法,进而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一位充满文化底蕴,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带领学生冲破狭隘,开阔眼界,助推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3)服务

高职教育是工学结合,产教一体,毕业生面向全国,但主要是服务区域经济。作为高职教师,要调研区域经济,前瞻本行业的动态,关注岗位需求变化。同时,结合本专业,搞好科研,做好课堂教程创新工作,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专业能力,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4、结语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现阶段,小至家庭友善,大至社会和谐,素养渗透在社会行为的各个角落里,是文明社会的必修课。通过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任的人,成为充分、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以此来加深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发挥高职院校的潜在社会价值,为我国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张虹.《中国制造2025》下的职业教育思考[J].科技与创新,2016,11:139.

[2]李文才.谢国旗.开展“四创”活动.提升高职大学生素质[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1).

[3]姚寿广.示范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理念支撑与实践构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李进.关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02).

[5]黄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