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心理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浅论心理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功能

刘文英

刘文英

(苏州市相城区渭塘第二中学,江苏苏州215100)

摘要:本文从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教育存在的偏颇和学校教育的不完善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分析探讨心理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功能。

关键词:心理教育;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5-0000-02

去看心理医生,在如今的中国已不再是什么忌讳的事情,而心理教育更是个热门。自从20世纪80年代心理科学的地位得到恢复和提升以来,心理教育的科学领域出现了十分繁荣的景象,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开展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是在中学教育阶段,笔者也深有感触。但笔者同时也认为在这个特殊的教育阶段,心理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是重中之重,本文将从实际教学实践出发,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逐渐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深感功利社会社会金钱气息的日渐浓厚,社会道德生活和精神领域,渗入了大量的经济规则,学校已不再是远离世俗社会的一块净土。社会道德生活中普遍存在物质利益,使得学校教育处在一个物欲横流的功利泛化特征明显的社会环境之中,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氛围中,学生也就不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更何况课本上所学的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有着巨大的差距。这种理论与实践无法达到直观上的统一,对于心理、思想上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困惑。本班有个叫斌的同学,乘火车出远门,因人多没有买上座位票。在车上站了很长时间,而其身边的一位男士不时地要起来站一会,显然是坐累了。于是斌就上前和他商量想坐一会儿,不料那位男士却说:“可以,不过10块钱30分钟。我也是从别人那买的。”斌当时就不知所措,看看周围的人,他们也只不过是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当他回来完整的把这件事情写在周记里时,笔者除了愤慨也别无他法。物质生活中经济条件的渗入,使人们的道德情感生活也深受金钱的影响。人情的淡漠使得孩子们深感外面世界的孤独与无助,且现实表面的东西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诸如此类的事情聚少成多,如不能及时地疏通解决,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情感上,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冲击,必将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障碍。

二、家庭教育的偏颇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目标,一般来讲,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基本上处在同一层面上,他们在智力、人格的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体表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如今的大多数中学生在家中是备受宠爱的独生子。独生子女政策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却也给教育带来了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上,目前决大多数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常常不管孩子的智力水平和兴趣爱好有多大差异,一味要求孩子必须考好成绩,升重点学校,考名牌大学,这种高期望使孩子们从小就承受了过重的心理压力,对其个性的发展十分有害。而在生活上,独生子女却是几代人围绕转的小太阳。不少家长为了孩子所谓的好好学习,偏重在孩子生活上的照料,使其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每到周末就可以看见学生大包小包的往家带,不用看就可知里面是一周聚下来的脏衣物。甚至有的学生吃饭带上保鲜袋和一次性筷子,吃完一扔就了事了。这样的学生很容易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对父母的依赖性强,感情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种家庭教育将导致孩子们思想贫乏,情感饥渴,生活单调。他们缺乏独立的意识,缺乏奉献精神和互助意识,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及服务意识,对权利争得多,对义务想得少,甚至是迷惘、无聊、厌倦和苦闷。

班里有一个后转进来的女生,那天父母领着她走进办公室,她的一个手指头时不时地放在嘴里吮一下。一直低着头,齐耳的短发把脸遮得实实的,问她话,除了点头或摇头就没有其他的表达方式了,整个过程也很少和父母交流,这给了我一个重点观察的信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趴在桌子上假寐是她常有的行为,身体状况也不太好,学习情况自然一团糟。一次考试后她父母发来一条短信:“我女儿是不是彻底无药可救了?”双方都情况不好。如何走进她的内心,是我的一大难题,直面交流是不可能的,于是我想到了周记。仔细翻阅她的周记,偏激的观点很严重,和父母之间的协商达不成一致是其主要原因,显然心理有一定的障碍。在一个下雨的冬天,她的病又发作,我劝她到镇上的医院,她却坚持要回家,在无奈之下,我借了一辆自行车,驮着比我又高又壮的她上路了。半路上,雨下大了,我让她打好伞,自己的羽绒服已湿透了。有一段路正在修,到处是泥泞,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她妈妈的单位(一个村级的诊所)。看她有了着落,我才放心地离开,回到学校已经跟个泥猴似的了。当她的母亲打电话来报平安时,我对她说:“你用医术治疗好你女儿的病,也希望你能用严厉而宽容的母爱去医疗她情感上的伤。”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许正是这种真情打动了她的心扉,我一步步走进其心灵的深处,化解了她那偏激的世俗观和“淡化的亲情”。一天,她过来向我请假说要回家做晚饭,我楞了一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只是不好意思地对我笑笑,小声说:“其实你也应该做的。”哦,是母亲节。我还能不答应吗?

三、学校教育

“情感教育”的实施,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仅仅将情感教育作为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手段和工具,并没有把它们作为现实理想教育目标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因而未能使教育真正发挥以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作用。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而创新素质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在创造活动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和情绪障碍乃至于一些心理异常和问题行为,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当学生在创造性学习活动中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教师往往很少从心理卫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做法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反而抢杀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和探索“没有人的情绪,则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也不可能有真理的追求。”列宁的这句话之所以在教育界论文上广泛流传,就足以说明情感的影响之大。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情感与认知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与非智力因素的其他方面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只有情感的血液的奔流,才会使知识成为信念,成为学生主观世界奋进的动力。笔者的学生中有一个性格很怪僻的学生,走路都是以跑来代替的,无论是冬还是夏,早晨到校都是满头大汗。在班级里从不和他人交往,做事也是我行我素。学习方法也很特别,学英语只背单词,上除中的语文,他要看小学的,平时的数学作业一般都要做两次才能正确,晚自习常要溜出去一段时间。我请来家长,原来他的中考目标是重点初中,谁想名落孙山,只好来到这个普通中学。他在家里也不和他人交往,以前很少说话,现在更加沉默了,看来让他说话是我第一要做的事。一天放学,我借辅导把他留了下来,站在那里,眉头紧锁。我让他坐下,给他倒了杯水,我看到他接水的手抖了一下。讲完了练习,正好我的一位大学同学给我打电话,于是我就和他聊起了我的大学群体生活,他的双眼充满了期待的光芒。当我把话题转向他时,他低下了头,红着脸说:“有一些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说,但在你面前我总开不了口。”听了这些,我的心释然了。我请了班里刚分配的一位年轻男教师,请他和该生接触谈心,融入了与人相处的道理,渐渐地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就显得稳重多了。如今该生已是班里的团支书,如果有什么类似演讲的活动,同学们都会异口同声地喊他的名字,这种友情的感染力在此时真是伟大无比的。

总的看来,情感教育是我们教师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掌握了它,就架起了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差距。教师也要以人格的魅力去影响学生,用情感教育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行,使他们拥有一颗健康的心。

参阅文献:

[1]邓纯考.喻东丽《论心理教育的德育功能》,《教育探索》200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