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魅力班级特色育人文化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创建魅力班级特色育人文化的实践探索

朱汝明

中山市杨仙逸小学体育路学校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班级文化的建设对于学生学习以及成长来讲具有潜在的影响,同时,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班级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教育模式有所差异,可谓是隐性的教育途径,渗透于班级的每个角落,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使之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从而形成健康的身心状态。而本文则主要针对特色育人文化的实践方式进行探讨,希望借此创建魅力班级,为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关键词:魅力班级;特色;育人文化;实践方式;探讨

班集体是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班级文化不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教育者,如能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得当,不仅能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学生整体素质,还能改善班级风貌,渲染浓重文化氛围,建立厚德笃学的班级生态,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一、以课室文化为平台

班级的墙面和宣传栏,是张贴各种伟人照还是展示本班学生自己的各种才艺,其效果是不一样的;组织一场活动,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让他们尽可能参与其中,还是让他们做看客,其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学校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其实都是有温度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做?利用学校、班级的环境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教室里每天都有鲜花,让自然的美带给大家好心情;在黑板报上有一个值日生档案,值日生写上自己的生日、爱好、最想说的话,让同学们了解他。在生日的当天,由班长主持,大家一起给他唱生日歌,让他感受来自同学的祝福。

二、以“班本”课程,打造魅力的班级

没有魅力的师生,班级就没有灵魂,教育就没有灵气;没有活力的活动,学生就找不到受教育的乐趣,教师也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创建魅力的班级,才能使班级管理有“质”的飞跃,才能突显教育的实效性。

要想把班级搞好,只靠班主任唱独角戏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个体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使集体具备它本来的意义,而班主任是服务孩子们的,所以要提倡“以孩子为本”。为了提供更贴心的教育服务,并根据儿童喜欢倾诉的特点,采取了民主公开的方式,听取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于是,老师开办了“班级每日留言”,孩子们可以在上面留言,内容五花八门,孩子们畅所欲言:私密栏目——诉说心事、亲子栏目——在家情况、建议栏目——对班级提出建议……每天老师都坚持批阅,并且及时想办法解决。对于有心事的孩子,则找其来谈心,或者携手家长共同解决孩子成长之烦恼;对于提出管理建议的,则立刻召开会议,共商解决之办法;对于班级存在的问题,甚至利用班会教育,请孩子们共参“班事”……通过这种“班本”教育,学生的集体主义品质得到加强巩固,家长也不断支持和理解,增加了老师对班级管理的信心,老师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整个班级发展态势越来越好。做到及时总结,及时表扬,加快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让每个孩子心中装有同窗之友,时刻装着这个充满爱的温暖集体,非常有助于教育孩子们[1]。

与时俱进,策划创新的班级活动,营造健康的魅力班级。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推进素质教育,老师要更新思想,与孩子们一起成长。重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老师诗意地设计了一些班级“特色节日”,比如:每月生日会——老师召集本月生日的同学,齐订蛋糕,购买零食和自制生日饰物。在生日会上,师生、家长一齐动手装扮教室,生日的同学发表感言,一起许愿、一起唱生日歌,感恩歌、然后大家为他们送上自制生日礼物。老师常常在他们的日记里读到孩子们的心声,同学觉得这是值得一辈子去记忆的幸福的事情。又如每学期举办的服务节,该节日持续四周。老师会带着我的孩子们去做义工、到孤儿院看望孤儿等。在学校里,我们则利用了劳动课、下午放学、课余时间等,组织了“义工队”、“红领巾先锋队”、“小记者队”、“雏鹰志愿者”等小组,加强班级包干区的监督管理,积极对学校公共区进行清理,维护卫生校园,建设美丽环境。班级的建设,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利用班级资源,立足“班本”,开设一些有意义的班级教育课程,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节日和课程,引导孩子们成长。

三、以良好习惯为突破口,建设特色班级

特色班级建设可以给班主任带来无限的热情与想象力,特色班级建设就像一股新鲜的血液灌注到每个孩子的心灵,可以唤醒他们关注参与班级的活动,从而使他们自觉地爱班级,有班级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小学生实际上有着大智慧,老师要收集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所用。先是观察到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情况,整合班干部的意见提出了多种方法,创建特色班级,让孩子们得到教育与成长。比如,在内容的规划上,学校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把习得良好习惯作为突破口,用“十个好习惯”的教育活动,而且将“十个好习惯”细化成一个个行动的小小准则。如在学校,我们要求学生做到“六自觉”:升旗仪式上自觉肃立,唱国歌;遇见客人自觉问好,讲礼貌;水电公物自觉爱护,要节约;校园环境自觉维护,讲卫生;良好班风自觉营造,要和谐;进入课堂自觉安静,爱学习。又如在家,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五主动”:主动说说学校生活;主动端茶、请安、做家务;主动整理房间物品;主动阅读课外书;主动讲究用眼卫生、少看电视。再如在坚持锻炼、主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我们提出了“每天五问”:今天快乐吗?今天健身了吗?今天专心听课了吗?今天完成作业了吗?今天看课外书了吗?引导学生学会反思[2-3]。

好习惯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积累中养成的,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凭空想象,而只能通过做实实在在的小事,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我们要求各班学生群策群力,将课桌椅摆放横竖都成一条直线。比如,竖排,我们要求学生在地上划线或者对齐地砖线条;横排,我们要在走廊的窗外一排排进行检查,并形成下级行政和级组长节节检查,天天总结,坚持抓21天形成基本习惯,巩固90天形成较固定的习惯,使各班桌椅摆放得横竖对齐,规范有序。

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体会班级体的温情

(一)加强师生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有良好的风气作为背景,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方可使班级文化更加积极、向上,建立和谐的班集体。在此过程中,要求加强师生互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逐步消除对于学生的畏惧感,真正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教师方可进入到学生内心深处,使敞开心扉进行深度交流,深层次的心灵沟通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逐步形成高尚、优秀的品格,使学生更具自信心。

(二)加强生生互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桥梁

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学生彼此间增加交流,互为合作,建立稳固的友谊桥梁,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总结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发展规律。众所周知,现阶段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性格大多自私、自我,在与其他学生沟通的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类的矛盾以及问题。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建立友谊关系,使他们相互理解、互相帮助、彼此信任,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比如,通过组织各类活动的方式,引导班级内学生全面参与,将班级内的学生平均分为多个小组,而后设置具体的问题,由学生独立自主的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加强沟通,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一过程中将潜移默化的加强情感交流,教师还可鼓励并帮助具有沟通障碍的学生,为其提供表达自我的机会,在言语表达环节,将鼓足勇气、增强信心,还能充分感受班集体的温暖,逐步与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桥梁,体现极具特色的育人文化,利于创建魅力班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笔者分析和探讨,建议在打造特色与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创建魅力班级作为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规律,将课室文化作为有利平台,使学生参与其中,从自我做起保护班级内的环境,还可借助“班本”课程,打造魅力班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或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入手点,使班级的文化建设以及发展更具人性化气息。最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生生、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友谊桥梁,使学生感受班集体的温暖,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为学生日后的成长以及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惠东,姜家生,程玉磊等.谈高校班级建设创新与文化育人的正态响应——以安徽农业大学“虚拟班级”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2):131-135.

[2]孙克亮,严军.“三艺”育人--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5,13(10):160-161.

[3]彭昌平.践行文化引领,优化育人课程——班级文化建设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1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