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程序对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7
/ 2

急诊护理程序对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的效果分析

杨恋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211500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程序对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17年11月——2018年6月收治的214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107)和对照组(n10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急诊护理程序进行干预,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抢救时间比研究组较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低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应用急诊护理程序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程序;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改善急救结局

前言: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高危心脑血管疾病,其发展速度快,发病急,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1]。必须对脑出血患者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进而使得患者急救效率得以提升,改善急救结局[2]。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3],急诊护理程序对脑出血昏迷患者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笔者选取我院急诊科接收的脑出血昏迷患者,分析急诊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11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昏迷患者214例,随机分成两组,包括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均107例。研究组中,男性67例,女性40例,年龄为40-79岁,平均年龄为(60.4±10.7)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7.41±1.77)分,脑实质出血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5例;对照组中,男性65例,女性42例,年龄为41-78岁,平均年龄为(59.3±10.4)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7.53±1.43)分,脑实质出血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9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同质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做干预,即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生命支持,急救物品准备等。研究组应用急诊护理程序,①病情监测。对患者的瞳孔、神志和外周循环功能进行密切观察,对预警评分表加以改良,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实施针对性地护理措施,并对病情发展、药物过敏情况进行记录。②呼吸道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若每分钟呼吸次数为8次以下则需对其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对于呕吐者,让其保持侧卧位,清理呼吸道;血氧饱和度低于90%,需要做好吸痰和机械通气,以免出现吸入性肺炎、呼吸道阻塞等。③并发症护理。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脑出血后三到五天内,昏迷患者常会合并肺部感染。上呼吸道出血。上呼吸道出血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即应激性溃疡。脑出血合并上呼吸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内囊内侧型出血居多,分别占49%和36%。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就是高血压,肺部感染再出血,消化道应急性溃疡,肾功能衰竭等。

第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就是高血压,肺部感染再出血,消化道应急性溃疡,肾功能衰竭等。指导患者定时翻身,对受压部位按摩,以免出现压疮。

1.3观察指标

分别以FMA、Barthel评分评估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低能力越差;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s)、(n,%)表示,以t和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较低,平均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2.2存活三个月患者的FMA评分、Barthel评分

护理前,两组FMA、Barthel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脑出血是因颅内小动脉破裂而引起,如不及时处理则会致使残疾和死亡。必须在伤后1小时内实施救治,结合预诊护理程序,提高治疗效果[4]。理想的急诊护理程序可以使得护理步骤更加规范,保证护理环节的连贯性,把握救治时机,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由于脑出血昏迷患者或多或少存在颅内小动脉裂损情况,需要在急诊的第一时间实施护理干预[5]。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尽快建立管路,充分记录基础信息等。急诊护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测,做好呼吸道护理和并发症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施以针对性地干预,对呼吸不正常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做好体位指导,保证血氧饱和度,指导翻身和按摩,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本研究中,研究组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存活3个月后,研究组FMA、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急诊护理程序对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具有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兰芳.急诊护理程序对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v.9(8):165-167.

[2]赖碧莹,梁雅玲,邓顺谊.急诊护理程序在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中的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23(6):189-191.

[3]肖素红.急诊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昏迷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118-119.

[4]陈莲凤.护理风险流程管理在急诊脑出血患者急救中的运用及效果护理质量分析[J].吉林医学,2019,40(02):198-199.

[5]王玲玲.对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8):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