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

黄桂芝

黄桂芝(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双腾镇云胜小学校四川筠连645250)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10-159-02

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

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多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产生。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能力和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从学生熟悉的人、事物、事件等方面着手,采用现实再现、猜谜、讲故事、游戏、竞赛等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产生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学《连除应用题》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植树节那天,老师带你们去植树。那时你们会思考哪些问题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言:一共要植多少棵树?全班平均分成几小组?每小组栽几棵???这样,学生提出许多问题。教师及时提供信息和问题,然后问:你们准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方法。这样,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植树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主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2、发扬民主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

“好学多问”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学生提出问题标志着其思维的萌发,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直接表明他们对生活中数学的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课堂表现为“怕提问”。要学生提问,就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和胆量。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态度,给学生一个个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自主提出问题的学习行为。可见,只有当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表述时,教师才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于何处。才能对所教知识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和调整。反之,如果教师把学生的一些发自内心却又异想天开的问题,看做是旁门左道,是“有意捣乱”采取压制的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会大大降低,甚至被扼杀,成为真正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发扬民主意识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是开启思维之门的钥匙。

3、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进一步掌握提出数学问题的技巧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反思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作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对本堂课所涉及的数学问题进行自觉思考,逐渐明确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哪些问题是无关紧要的,有利于以后提问更贴近所学数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善于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的体验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其学习能力也不断增强,问题解决的策略逐渐得到积累和丰富。当他再次遇到问题时,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同学间的合作探索,找到合理的策略,使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各种策略的作用,不要简单地给予。面对一条待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应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当大家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之后,教师再带着大家一起来交流,使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也体会到问题解决时不同策略间的差异。

三、重视渗透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新课程教学中,解决问题更是渗透在每一个教学单元中,因此,它时刻相伴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然而,有的学生只要是碰到解决问题,就会不知所措,而有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学懂的知识,在运用时却又屡屡出错。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缺少解决问题的思考与方法,欠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缘故,而数学思想它蕴含渗透在知识体系中,是无形的,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总结、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想。我认为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以下数学思想:

1、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干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便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是思维的起点,是儿童建构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数形结合一般要画图,在小学阶段通常采用模象图、直观图、点子图、线段图、矩形图、韦思图等。行程问题,比倍、比差问题,分数应用题等通常一画线段图,就能弄清题意,明白算理,从而列式解答出来。不少应用题通过画图,可以拓宽解题思路,使得一题多解。数形结合可以化难为易,调动小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发挥他们创造思维的潜能。

2、等量思想。

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是等量思想的具体应用。教学中要着力引导学生解决好分析问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这一关键性步骤,还有和差问题、差倍问题,只要抓住题中等量关系,一般都容易列方程解答出来。

3、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也是教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常把新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转化,可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得解法灵活多变。如分数应用题与份数、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都有着内在联系,他们之间常常互相转化,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渗透这种数学思想,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样,就可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应思想。

对应关系体现在分数应用题中比起整数、小数应用题更为直接。这源于分数定义里的单位“1”,这类应用题中一个数量对应着一个分率。解题的关键也就是抓量率对应。

5、比较思想。

比较是把事物的个别属性加以分析、综合,然后确定他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得出一定规律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思想在解题时运用十分广泛。如在学生学了加、减应用题后,会对加减应用题进行比较和改编练习,学了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后,对四道不同类型的应用题进行了纵横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提高解题的熟练程度。

四、善用评价的竞争机制,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

对于相对枯燥而有难度的解决问题,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探究中,并且始终保持热情呢?除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与生活密切联系,将评价的竞争机制引入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探索能力。

总之,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能注意到以上几点,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还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取并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及能根据需要筛选和处理信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特别是这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反思等学习品质的养成,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较好地达到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