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高生德育教育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对职高生德育教育的探讨

吴光兰

吴光兰

〔摘要〕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渐被人们认可,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职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德育教育职高生1用活教材,加强道德教育德育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而客观实际是发展变化的,尤其是当今世界形势变幻莫测,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日新月异,如果德育课教学内容不能紧扣时代的脉搏,其结果必然使理论与实际脱节,无法使学生信服,也就难以发挥德育课教育的作用。因此,德育教师要始终体现与时俱进精神,紧跟时代变化发展,紧贴社会生活实际,及时丰富完善教材内容,切实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具体做法就是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生动形象的事例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较好地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相信教师的说服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职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教学内容紧跟形势变化,紧抓心理健康教育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我们的职高学生往往乐于求新求异,他们易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而讨厌一成不变的教条和死板不化的说教。针对职高学生的这些特点,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是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及效果的关键。如果以“紧扣教材”为由,保持教学内容一成不变,照本宣科,或年复一年地利用陈旧事例解释理论,把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固定化,这样“老掉牙”式的内容势必降低职高学生对德育课学习的兴趣甚至信度,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德育课教师首先自己必须关注现实,跟上时代的步伐,吸收第一时间的大量信息,做好整理、筛选工作,形成大批生动、新鲜的事例,作为教材的补充,使书本上的理论有了当今时代中大量鲜活事例的有力论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关注社会、融入时代生活的素养。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职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3典型事例贴近学生、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课教学背靠的是社会大舞台,面对的是时代新天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学校里一堵“围墙”隔不断课堂和社会的联系,现阶段的职高学生往往通过媒体、网络等等大量吸收信息,他们的眼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的学生都开阔。但传统的德育课中教材的案例除了时效性较差,使学生缺乏新鲜感外,还往往远离学生现阶段的生活,让他们觉得难以接受,更难以信服。德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生活中的大量事例,除了“新鲜”以外,还要真正贴近职高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因为有些事例如果只有“新鲜”,虽然也会激起学生一时的兴趣,却往往如过眼烟云,留不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真正能够让学生受到心灵的触动,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切实的思考的,往往是发生在他们身边、或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人与事。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的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生活的事例,往往会使我们的职高学生感受到德育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从而提高德育课在他们心目中的信度。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教学就更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听得很投入,对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的重要性有了真实的认识,接受起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来就容易了。

4提倡个性发展教育,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职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职高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职高生学习上压力不大,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因而他们往往更多地关心社会,思索人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有着一定的探究欲望和热情。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感兴趣但又存在迷惑的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努力思考、热烈讨论,形成正确的观点或处理方法,这不仅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发学生思想共鸣和师生“思维共振”的重要途径,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真正提高德育课的信度。如现阶段职高学生生活中也可能遇到的失业、贫富悬殊等问题,或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的腐败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职高生也是关心的,但限于能力又无法搞清,如果放任不管,学生容易形成错误的意识和观念。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案时,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设计好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辩论、布置展览等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探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思考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观点,并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曾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反腐”专题的学习,学生自己在网上收集了大量资料,用我国国企改革活力增强、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以及物价保持平衡、党和政府反腐败成效显著、构建和谐社会等事例进行论证,坚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景一片光明。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中等职业学校

来源期刊

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