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影响因素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农村创业影响因素调查

陈文雯刘金凤钟惠平

(吉首大学,湖南省416000)

摘要:本文以农村创业者为例,从乡村振兴视角下,通过对农村创业影响因素的调查,对农村创业进行深度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农村创业的因子有政府的鼓励政策、资金支持以及创业意愿等等。本次研究从调查数据分析出具体因素,发现农村创业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建议和对策,来促进农村更好的建设,振兴乡村。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创业;影响因素

1、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一战略背景下,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农村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一系列的政策和“互联网+”的不断推进,为“三农”创业者和众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乡村振兴策略的不断实施和农村信息网络的发展,农村创业及就业的机会不断增多。鼓励农村居民或城市居民在农村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当前经济的就业压力,为农村老龄化人群提供“再就业机会”,减轻我国养老金的给予压力,而且可以使农村经济增长,缩小与城市的差距。目前,农村创业创新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从十八大以来,国家就鼓励青年们到农村创业,并提供许多的优惠政策。此后,农村将不再出现积贫积弱的现象,而是广大有志者实现人生理想与目标的舞台。

2、农村创业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选定的调查对象主要为湘西地区的农村创业者。湖南湘西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是本次调查的最佳选择地。本次调查以湘西地区农村创业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种调查方式来获取数据。

(二)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选取的调查方法是调查人员在农村内采取“拦截式”访问和互联网上的网络问卷填写,通过线上与线下的相互结合,能够更好且更全面地收集数据。在互联网上发布与纸质问卷相同题型的电子问卷,并通过qq群、微信群、QQ空间及朋友圈等途径进行问卷的分散填写。

(三)分析方法

此次调查问卷中关于创业的兴趣和创业的认知等问题属于自我表述题型,不采用固定答案,所以采用肯定命题的方式、纵横对比法进行评价。从“坚决不支持”“不支持”“不反对”“支持”到“非常支持”分别赋予1-5分,其中3分为中性评价,3分以下为否定性评价,3分以上为肯定性评价。

(四)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被调查者的创业意愿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得到的结果发现:71.6%的被调查者对创业还是比较认同及感兴趣的,9.7%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创业不太感兴趣或不太想去创业趋向于就业;其中我们发现77.0%的被调查者因为不知道怎么去创业或对创业的知识不充分从而失去了创业的想法。

在被调查者中,68.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他们自己的知识能力不能够满足创业的需要,8.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自身的创业知识基本能够满足社会对创业者的创业要求;55.4%的被调查对象觉得自己的领导能力存在不足;17.7%的被调查对象觉得自己的领导能力较为充足,能够自主创业,并且能够很好地带领团队成员展开工作。另外,农村学生的农村创业兴趣为46.9%,城市学生的农村创业兴趣为25.6%。并且,家庭经济状况较拮据的学生农村创业兴趣为53.7%;家庭经济状况富裕的学生农村创业意愿为28.3%。

3、农村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传统思想及固化心理的影响

传统思想总认为农村是不受工业革命影响的蛮荒之地,总觉得农村医疗、卫生、交通等的条件落后。难以实现人生道路上的成长,所以一众的80后90后毕业大学生毕业后不是想着去农村干一番大事业,而是形成“北漂”一族,挤在密不通风的地下室里,等待机会来临。另外,父母及身边的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老一辈的人体验过农村生活的不易,不想让孩子也体验“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所以当孩子提出想要在农村干出一番新事业时,总会受到父母的干预及阻挠。

(二)创业人员缺乏专业的创业知识,创新能力不足

在农村创业的有志青年多半是文化程度不高、或是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人群没有经受过高层次的专业化、精细化的创业知识培训,只是知道遵循历史的经验教训及实践经历,难以形成自己的专业化体系。另外受教材中专业知识及经验的影响,创业者们会形成自己的固化思维,遇事即照搬照抄,这样将导致创新能力的欠缺。

(三)缺乏政府的支持,工作开展效率不高

政府虽然给予了创业者们政策优惠,但是在有些方面还是不足,比如在给创业者们行政审批时,文件批阅下来的速度不足以使创业者满意,从而给他们的工作开展提供了些许障碍。另外在给予财政支持方面,虽然政府对“扶贫”“创业创新”的力度很大,但是在有些方面还会存在不足,如给创业者们给予的住房上。

4、针对农村创业提出的建议

(一)改善农村的创业环境

首先,农村的发展目前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而好的外部环境就需要政府精确地设计能够促进农村创业环境改善的政策,创业环境如果得到改善,那么农村的创业率会高很多。其次,政府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家庭不稳定性对农村创业的影响,降低农村创业的不确定性,以提高农村创业服务的水平,激发人们在农村创业的热情。最后,由于性别、年龄、学历以及是否有创业经历等因素对创业者关于农村创业环境认知评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政府在改善创业环境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对创业者的一系列培训,以提高创业者规避风险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赴农村创业意愿

政府要大力建设农村创业专项资金,为毕业后愿意去农村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联合热心公益的企事业单位设立农村创业风险基金,通过运作风险基金,来为毕业学生返乡创业提供必要的风险保障。

众所周知,职业没有贵贱之分,投身农村发展,助力精准扶贫,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样能实现人生价值,大学生不应该瞻高仰低,只想着进入到大企业,大公司,大城市去发展,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广大农村地区更应该值得我们去实践。当然社会各界要理解并支持前往农村创业的学生,社会应该通过舆论引导为其创造良好的舆论空间,使大学生感受到农村是个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大舞台,以此激发他们去农村就业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李新仓,党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路径[J]农业经济,2019(03):117-118.

[2]裴以明.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5):62-65.

[3]谢佳奇,李潇潇.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的现状及培育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6(1):31-33.

[4]邢安刚.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2(1):70-72.

[5]田永坡,王鹤昕.国外大学生创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1(8):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