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介入术后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通过对8例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进行观察,了解本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和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全部患者经过及时补液、输血、升压及对症处理后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结论及时观察、发现、及早处理是心血管病介入术致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的正确原则。

  • 标签: 心血管病介入术 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预见性护理对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方法:在我院选取从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收治检查80例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且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负荷心肌灌注显影,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术(SG)对迷走神经传入神经元(VANs)食欲相关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10周龄健康的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喂养,获得12只饮食诱导肥胖(DIO)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至SG组和假手术配对组,每组6只。观察两组小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水平变化。6周后,无菌操作取出颈部迷走神经节,体外原代培养迷走神经元细胞,利用神经元特异标志物MAP2鉴定神经元的纯度,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迷走神经元中的抑制食欲激素受体CCK1-R、LepR和GhR的表达情况。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术后6周,SG小鼠的体重和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3.4) g比(49.8±2.7) g,t=-8.400,P<0.01;(5.4±0.24) mmol/L比(9.5±0.5) mmol/L,t=-14.406,P<0.01]。体外培养的迷走神经元形态饱满,形成密集交错的神经元网络。神经元特异标志物鉴定后,纯度达到(97.01+0.23)%。细胞传代后生长情况及增殖能力良好。SG后迷走神经VANs的CCK1-R与LepR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CCK1-R,1.92±0.16比0.81±0.12,t=10.626,P<0.001;LepR,1.72±0.28比0.89±0.09,t=5.395,P<0.05),而GhR表达低于假手术组(0.77±0.11比1.07±0.11,t=-5.180,P<0.001)。结论SG术后DIO小鼠VANs抑制食欲激素受体表达增加,而促食欲激素受体表达减少,提示SG可以改变VANs表型。

  • 标签: 迷走神经 原代培养 胆囊收缩素受体 瘦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保留迷走神经及幽门的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64例早期胃癌患者资料,依据手术不同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32例行传统D2根治术医治,实验组32例行LAPPG医治,对比2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血浆CCK更优,且胆囊收缩素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胃肠减压及肛门排气时间更优(P<0.05)。结论早期胃癌行LAPPG医治可取得显著效果,且安全性高,可有效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保留迷走神经及幽门 胃切除术 早期胃癌
  • 简介:自1970年Johnston等首创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parietalcellvagotomy,PC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穿孔、出血和狭窄以来,外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观点发生了根本的变革。鉴于PCV手术本身安全性大,手术病死率极低,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迅速得到外科界的认同。但唯一不足的是术后溃疡复发率较高,为此,众多学者对PCV术式进行了不断地改良和优化。经历了近40年大量的临床实践,目前手术方法得到了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 标签: 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 十二指肠溃疡病 术后并发症 外科治疗 手术方法 CELL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介入术前饮食护理对患者围术期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8例冠心病介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行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49例患者行新型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迷走神经反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悸、恶心呕吐、暴躁及出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P<0.05)。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术患者术前进行合理饮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与护理效果,降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术 饮食护理 迷走神经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迷走神经电刺激(VNS)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行为学及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AChR)、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组、VNS组,每组24只。后2组大鼠采用改良式自由落体法制备成中度TBI模型(假手术组暴露硬脑膜但不撞击),且VNS组造模后连续14 d给予VNS(频率30 Hz、脉宽100 μs、电流0.8 mA、刺激5 min、停止5 min,反复进行3次)。造模后第1、3、7、14、21、28天采用平衡木平衡及行走实验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造模后第24~28天采用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造模后第28天取各组大鼠的脑组织切片计算脑损伤灶体积;造模后第14天采用Nisse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损伤区周围的神经元形态及生存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齿状回及CA3区的神经核抗原(NeuN)阳性神经元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造模后第3、7、14天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损伤区中α7 nACh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TBI组比较,VNS组造模后第7、14、21、28天的平衡木平衡时间明显延长,平衡木行走时间明显缩短;造模后第27、28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目标象限探索时间明显延长;造模后第28天的脑损伤体积明显减小;造模后第14天的脑损伤区周围Nissel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海马齿状回及CA3区NeuN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IL-1β、IL-6、TNF-α、NF-κ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造模后第7、14天的脑损伤区中α7 nACh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NS能够促进TBI大鼠的行为学恢复,其机制与上调α7 nAChR蛋白表达,降低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NF-κB释放有关。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迷走神经电刺激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炎性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心脏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心脏介入治疗的高龄患者942例按照是否存在迷失神经反射分为观察A组与对照A组,按照是否存在严重心率时常分为观察B组与对照B组,探讨诱发上述两种病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焦虑、尿潴留、出血量超标、禁食时间过长是引发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术前焦虑、出血量超标、鞘管置留、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引发严重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很多危险因素都会诱发严重心律失常与迷走神经疼痛,在临床治疗时要具有预先性,确保患者的安全,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老年患者 迷走神经反射 严重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行心脏介入术后并发心血管系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来我院行心脏介入术治疗,且并发心血管系迷走神经反射的35例患者为例,分析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35例患者并发心血管系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包括14例由疼痛刺激引起,9例血容量不足,7例心理因素,5例空腔脏器刺激。所有患者经护理均恢复正常,未有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后果。结论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展开心脏介入术治疗时,应加强其心理护理,积极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工作,以减少心血管系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心血管系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颤导管消融术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护理对预防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房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房颤导管消融术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及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围术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去除心电图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及出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房颤冷冻消融术中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缩短患者去除心电图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房颤 导管消融术 左心耳封堵治疗 迷走神经反射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迷走神经元荧光标记的高脂饮食诱导肥胖(DIO)小鼠和袖状胃切除(SG)小鼠模型。方法选取购自美国Jackson实验室10周龄健康的无特定病原体级Phox2b-Cre-tdTomato转基因小鼠。获得标记基因的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高脂饮食和正常饲料喂养,获得DIO小鼠。25只DIO小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接受袖状胃切除术(SG,10只),袖状胃切除-迷走神经离断术(SG+TV,10只)和假手术配对喂养(SH,5只)。观察围手术期(术后2、8、12周)各组小鼠体质量和空腹糖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肠脑轴各器官迷走神经分布情况。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各组Phox2b-Cre-tdTomato杂合子小鼠的胃、小肠、结状神经节与后脑区均可见红色荧光染色阳性表达。与SG小鼠相比,SG+TV组小鼠术后的胃、肠、结状神经节和后脑区荧光表达均减弱。术后12周,与SH组小鼠相比,SG和SG+TV小鼠术后的体重和血糖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且随时间延长下降幅度逐步增加,SG和SG+TV小鼠与SH小鼠相比体重和空腹血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组小鼠体重分别为(56.7±4.4)、(24.5±7.7)、(36.0±3.3) g,空腹血糖分别为(9.1±0.1)、(4.1±0.4)、(5.8±0.4) mmol/L(t=4.652、4.025、16.050、10.240,P<0.01)。与SG组小鼠相比,SG+TV组小鼠在术后早期(8W内)体重和血糖水平未见明显差异,但8W后SG-TV组小鼠的体重和血糖的下降幅度有所缩小,体重下降(1.0±0.7) g,血糖下降(0.3±0.4) mmol/L,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180、4.789,P>0.05)。SH组小鼠在术后12周体重和血糖水平基本恢复术前水平。在总体重丢失方面,SH小鼠在术后12周总体重丢失现象开始消失,而SG与SG+TV组在术后12周的总体重丢失分别为(24.3±6.8) g和(25.2±4.2) g;与SH小鼠[(3.8±0.8) 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1、7.131,P<0.01);术后12周,SG与SG+TV组的总体重丢失比例分别为(49.1±1.0)%和(49.2±1.1)%,与SH组小鼠[(6.2±0.9)%]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0.000、44.290,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荧光标记迷走神经元的DIO小鼠和SG小鼠模型,初步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显示迷走神经纤维在肠脑轴内的分布,为进一步VANs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和功能奠定实验基础。

  • 标签: 袖状胃切除术 模型 荧光标记迷走神经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对PPCI后心肌再灌注及迷走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于我本院诊治的STEMI患者中筛选128例为主体,根据患者PCI治疗术前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病史分为长期服用组(术前服用超过3个月)和未服用组,将未服用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20mg)和常规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mg),比较三组患者生化指标、心电图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日期是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结果:对比三组观察指标得知,长期服用组患者生化指标、心电图指标均优于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差异具有意义,P<0.05。结论:术前予以长期服用他汀类病史的STEMI患者10mg瑞舒伐他汀处理,可明显提升患者PPCI心肌再灌注水平,改善迷走神经功能,同时还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机体预后。

  • 标签: 瑞舒伐他汀预处理 STEMI PPCI 心肌再灌注 迷走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探析把腹腔镜下保留迷走神经与幽门的胃切除术应用于早期胃癌患者之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把本院从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共57例当做此次研究的主体样本。把随机数字表法当做分组方法,把57例病患分成了试验组28例和参照组29例病患。参照组29例病患的手术方法是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试验组28例病患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下保留迷走神经与幽门胃部分切除术。把这两个组病患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3年癌症转移率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28例病患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参照组29例病患对比,明显更短,手术出血量与参照组29例病患对比,明显更少,得出P小于0.05的统计学结果;试验组28例病患的术后3年癌症转移率是14.29%(4/28),与参照组29例病患的10.34%(3/29)对比,得出P大于0.05的统计学结局。结论把腹腔镜下保留迷走神经与幽门的胃切除术应用于早期胃癌患者之中的根治效果与传统胃大部切除术相当,且有利于减少手术对病患的创伤,患者术后可快速康复。

  • 标签: 腹腔镜下保留迷走神经与幽门胃切除术 胃大部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溃疡穿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明胶海绵卷成锥体检,尖端塞入穿孔,基底部稍高于浆膜面,均匀滴入生物蛋白胶1.0~1.5ml在明胶海绵栓及其周围,采用Hill术式,切断迷走神经后干和高选择性切断前干。结果:全部病例术后8~9d痊愈出院。全部随访复查胃镜检查渍疡面愈合情况,38例中36例溃疡面愈合,另2例给予内科药物治疗痊愈。结论:腹腔镜下行迷走神经切断术加溃疡穿孔粘堵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可靠,创伤小,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溃疡 穿孔 迷走神经切断术
  • 简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PTCA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技术,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诊断及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等特点.近年来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诊治术已成为国内外广为重视的技术[1],但术中、术后易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的生命.2003年11月以来,我们通过对80例行PTCA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到,饮食护理对预防迷走神经反射可起到干预作用,现报告如下.

  • 标签: PTCA支架植入术 迷走神经反射 经桡动脉穿刺 饮食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对老龄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及海马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C57小鼠75只,雌雄不拘,21~23月龄,体重28~34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5):假手术组(S组)、手术组(O组)、手术+迷走神经刺激组(O+V组)、手术+IGF-1 siRNA组(O+I组)和手术+迷走神经刺激+IGF-1 siRNA组(O+V+I组)。O组行剖腹探查术;O+V组剖腹探查术结束后行迷走神经刺激30 min(刺激强度0.5 mA,刺激频率20 Hz,刺激时间30 s,刺激6次,间隔5 min);O+I组行剖腹探查术,并于术前24 h、术后24和48 h经鼻吸入IGF-1 siRNA溶液10 μl;V+I组剖腹探查术后行迷走神经刺激,并于术前24 h、术后24和48 h经鼻吸入IGF-1 siRNA溶液10 μl。术后第14~18天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术后第7天,处死小鼠取海马,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ax、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IGF-1、IGF受体1(IGF1R)、磷酸化IGF1R(p-IGF1R)、IL-1β和活化的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O组术后第16~18天时逃离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IGF-1和p-IGF1R表达下调,Iba-1、IL-1β、活化的caspase-3和Bax表达上调(P<0.05);与O组比较,O+V组术后第16~18天时逃离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IGF-1和p-IGF1R表达上调,Iba-1、IL-1β、活化的caspase-3和Bax表达下调(P<0.05),O+I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V组比较,O+V+I组术后第16~18天时逃离潜伏期增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IGF-1和p-IGF1R表达下调,Iba-1、IL-1β、活化的caspase-3和Bax表达上调(P<0.05)。4组间海马IGF1R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减轻老龄小鼠POCD,其机制与激活IGF-1信号通路,减轻海马神经炎症反应和神经元凋亡有关。

  • 标签: 迷走神经刺激术 认知功能障碍 手术后并发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在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小鼠神经炎症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90只SPF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迷走神经电刺激组(sham+VNS组)、模型组(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组pMCAO组)、模型+迷走神经电刺激组(pMCAO+VNS组)、模型+α7nAchR激动剂组(pMCAO+P组)、模型+迷走神经电刺激+α7nAchR拮抗剂(pMCAO+VNS+A组)、模型+迷走神经电刺激+α7nAchR拮抗剂安慰剂组(pMCAO+VNS+AC组)。造模时监测各组小鼠生命体征变化,并于造模成功后7 d、14 d和21 d通过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neurologic severity score,NSS)和胶布撕脱实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α7nAchR的表达及其神经细胞定位,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TNF-α和IL-6含量。采用Prism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造模期间生理参数进行统计,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t检验比较蛋白质水平以及荧光强度。结果(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NSS评分中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91,P>0.05),各组小鼠的组别主效应(F=46.68,P<0.05)与时间主效应(F=25.56,P<0.05)均显著。Tukey's检验结果显示,在第21天的NSS评分中,pMCAO+VNS组和pMCAO+P组小鼠的NSS评分均明显低于pMCAO组(P<0.05);pMCAO+P组与pMCAO+VNS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CAO+VNS+A组小鼠的NSS评分均高于pMCAO+VNS组(P<0.05),同时又明显低于pMCAO+VNS+AC组(P<0.05)。胶布撕脱实验中,小鼠的胶布接触时间和撕脱时间中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67,0.71,均P>0.05),各组小鼠的组别主效应(F=30.12,42.46,均P<0.05)与时间主效应(F=52.18,47.34,均P<0.05)均显著。Tukey's检验结果显示,在第21天的胶布撕脱实验中,pMCAO+VNS组小鼠的胶布接触时间和撕脱时间均明显短于pMCAO组(均P<0.05);pMCAO+P组与pMCAO+VNS组比较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免疫印迹实验表明,与pMCAO组(0.36±0.01)相比,pMCAO+VNS组和pMCAO+P组α7nAchR表达均增加[(0.83±0.03)、(0.67±0.02),t=13.53,16.08,均P<0.01],pMCAO+VNS+A组(0.37±0.01)较pMCAO+VNS组较显著降低(t=12.88,P<0.01)。免疫荧光结果也显示,与pMCAO组(3.75±0.19)相比,pMCAO+VNS组和pMCAO+P组小鼠脑组织α7nAchR蛋白表达均增加[(8.96±0.48)、(8.17±0.64),t=10.04,6.67,均P<0.05]。(3)ELISA结果表明,与pMCAO组比较,pMCAO+VNS组及pMCAO+P组小鼠血清和组织上清液中TNF-α水平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于pMCAO组(t=23.28,15.30,12.26,11.08,均P<0.05)。pMCAO+VNS+A组小鼠血清和组织上清液中TNF-α水平以及血清和组织上清液中IL-6水平均高于pMCAO+VNS组(t=12.70,11.01,11.69,17.37;均P<0.05)和pMCAO+VNS+AC组(t=12.29,11.07,14.61,29.27;均P<0.05)。结论VNS能够减少pMACO小鼠脑组织炎症反应,改善神经运动评分,这一保护作用可能与VNS诱导的α7nAchR在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影区神经细胞中表达有关。

  • 标签: 迷走神经刺激 缺血性脑卒中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炎性因子 小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