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原创期、根治时期和合理手术期后进入了个体化治疗时期。因而,对于早期胃癌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以改善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为目的缩小手术被推崇和广泛应用。缩小手术除胃切除的范围和淋巴结廓清范围的缩小,还要考虑保存器官的功能和低侵袭性。缩小手术中的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作为保存功能的手术,

  • 标签: 保留迷走神经 早期胃癌 胃切除术 幽门 缩小手术 保存功能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在病房拔除股动脉鞘管时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拔鞘管预见性护理、拔鞘管后病情监测、急救护理等。对术后返回病房拔除鞘管时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及时实施抢救和针对性护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本例患者最终病情稳定,治愈出院。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接受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展开分析,采取回顾式分析11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各55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根据其结果进行护理支持,在手术过程中仔细观察,提高护理及时性,能够明显降低治疗风险,增加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手术后针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因采用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按照患者意愿、病情、病情发展时间、性别、年龄等因素随机抽取2021年1月到2022年7于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人数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症状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风险主要为疼痛应激障碍、低血压;而观察组患者发生该情况较之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结论:在预防上应当注重从患者心理、术后包扎、麻醉药物摄入几个环节对患者进行重点护理,有利于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而同时应当准备静脉补液、多巴胺、阿托品三种药品,用以在围术期及时处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 标签: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心脏介入手术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持续攀升,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asovagal reactions,VVRS)是PCI中爆发危险急症,若情况严重,会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患者在接受心导管接入治疗后,应严密观察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状态,并进行准确评估,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将心血管导入治疗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风险最小化。本文总结和综述了心导管介入治疗迷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希望对降低心导管介入治疗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风险有所帮助。

  • 标签: 心导管介入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易并发迷走神经反射,探讨对该手术病人进行围手术期预防和护理的有效模式。方法术前采用心理干预、加强营养、保证睡眠、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术后加强监护。结果减轻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减少了VVR的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术后加强监护,及早发现VVR并实施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围手术期 迷走神经反射 预防和护理
  • 简介:冠心病是危害人民健康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我国每年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在100万以上,目前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诊断和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重建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该项技术是一种有创的介入治疗手段,由于患者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及抗凝药物强度的增加和术者操作等原因,

  • 标签: 冠脉介入诊疗术 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DRE)的疗效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至2019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接受VNS治疗的91例DRE患者的术前评估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VNS疗效相关的预测因素。结果91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McHughⅠ级20例(22%)、Ⅱ级37例(40.6%)、Ⅲ级23例(25.3%)、Ⅳ级2例(2.2%)、Ⅴ级9例(9.9%),其中治疗有效(McHughⅠ、Ⅱ级,发作减少≥50%)57例(62.6%),治疗无效(McHugh Ⅲ~Ⅴ级,发作减少<50%)34例(37.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侧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ED)、局灶性起源发作及患者VNS电极植入年龄在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侧IED(OR=5.214,95%CI:1.331~20.431,P=0.018)和局灶性起源发作(OR=4.111,95%CI:1.432~11.802,P=0.009)是VNS治疗有效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单侧IED和局灶性起源发作可作为筛选DRE患者进行VNS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迷走神经刺激术 药物难治性癫痫 疗效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探讨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VNS治疗,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294例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其处理措施和效果。结果294例患儿中,术后23例(7.8%)出现手术操作或硬件相关并发症,其中咽喉部并发症最常见,占4.4%(13/294),其他依次为切口浅表感染(2.0%,6/294)、切口深部感染(1.4%,4/294)、刺激器组件周围皮下血肿(0.7%,2/294)以及免疫排斥反应(0.3%,1/294)。6例术后发生切口浅表感染的患儿予抗感染治疗后局部症状消失;4例合并切口深部感染的患儿予去除VNS装置、抗感染治疗后,感染被有效控制;2例合并刺激器组件周围皮下血肿的患儿行加压包扎并换药后血肿消退;1例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患儿经取出全部VNS装置后症状消失;13例合并咽喉部并发症的患儿通过调节刺激器参数以及采用术后康复措施后症状消失。结论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VN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其中咽喉部并发症和感染最多见。各项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效果满意。手术操作中诸多技术环节与术后并发症存在关联,规范化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癫痫 儿童 迷走神经刺激术 手术后并发症 难治性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电刺激迷走神经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性休克犬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失血休克组(SHAM组)、休克组(HEM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GX组)、迷走神经刺激组(STM组)、胆碱酯酶抑制组(THA组)5组,每组6条。采用股动脉快速放血法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将左侧迷走神经远端连接刺激电极,于制模成功即刻(0 min),以5 V、2 ms、1 Hz强度的电压持续电刺激30 min。各组犬均行经右颈外静脉置入5F Swan-Ganz漂浮导管,股动脉置管,经压力传感器连接多功能监测仪,股静脉置管备用。使模型稳定40 min,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休克前、0 min和180 min时分别取股动脉血检测乳酸值,模型制备完成后每小时记录1次尿量。并记录氧供和氧耗的数值。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制模成功后,SHEM组平均动脉压MAP(mmHg)高于其余4组[(121.30±8.66)、(40.70±0.82)、(41.30±1.21)、(40.50±1.23)、(41.20±1.17),F=110.156,P<0.01],STM组和THA组在90 min时MAP(mmHg)高于HEM组[(65.30±10.63)、(59.30±5.85)、(54.00±5.66),F=105.649,P<0.01]。犬血乳酸值(mmol/L)在0 min时HEM组高于SHAM组[(5.58±0.57)、(0.79±0.18),F=51.454,P<0.01],在180 min时HEM组高于SHAM、STM及THA组[(9.93±2.04)、(0.86±0.14)、(3.19±0.42)、(3.50±1.12),F=75.875,P<0.01]。120 min及180 min时除SHAM组外其余组尿量均减少,但STM组和THA组均高于HEM组[(11.00±1.80)、(10.00±1.20)、(7.00±1.00) ml/h;(11.00±1.00)、(9.00±1.20)、(4.00±0.82) ml/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772、129.037,P<0.01)。180 min时除SHAM组外,犬血中氧供及氧耗均降低,STM组和THA组氧供[(284.0±14.8)、(260.7±18.1) ml/min]HEM组[(179.1±7.5)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375.026,P<0.01);HEM、VGX、STM和THA组氧耗[(73.6±6.6)、(71.5±4.3)、(78.4±3.2)、(73.6±9.2) ml/min]均低于SHAM组[(138.0±18.4)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667,P<0.01)。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性休克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 标签: 胆碱能抗炎通路 失血性休克 电刺激 迷走神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难治性癫痫(DRE)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后脑电图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选择西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5例DRE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VNS手术治疗并随访12个月。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均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每次监测描记时间大于12 h。分析VNS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患者脑电图特点。结果25例患者术前VEEG监测中发作间期均出现尖波、棘波及尖慢、棘慢复合波,3例能定侧别。术后3个月时11例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现为混合节律,尖波、尖慢波或棘波单个发放,其中8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术后6个月时18例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11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术后12个月时21例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15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结论DRE患者VNS术后脑电图的改善程度随时间延续逐步提高,部分患者脑电图改善可早于临床症状改善。

  • 标签: 迷走神经刺激术 药物难治性癫痫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探讨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VNS治疗,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294例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其处理措施和效果。结果294例患儿中,术后23例(7.8%)出现手术操作或硬件相关并发症,其中咽喉部并发症最常见,占4.4%(13/294),其他依次为切口浅表感染(2.0%,6/294)、切口深部感染(1.4%,4/294)、刺激器组件周围皮下血肿(0.7%,2/294)以及免疫排斥反应(0.3%,1/294)。6例术后发生切口浅表感染的患儿予抗感染治疗后局部症状消失;4例合并切口深部感染的患儿予去除VNS装置、抗感染治疗后,感染被有效控制;2例合并刺激器组件周围皮下血肿的患儿行加压包扎并换药后血肿消退;1例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患儿经取出全部VNS装置后症状消失;13例合并咽喉部并发症的患儿通过调节刺激器参数以及采用术后康复措施后症状消失。结论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VN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其中咽喉部并发症和感染最多见。各项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效果满意。手术操作中诸多技术环节与术后并发症存在关联,规范化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癫痫 儿童 迷走神经刺激术 手术后并发症 难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治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与护理。方法选择11例冠心病介入诊治并发迷走神经反射患者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1例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处理后均能顺利通过手术,康复出院。结论精神紧张、血容量不足、疼痛刺激、空腔脏器压力改变等均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对胃癌患者行以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行以传统胃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以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手术过程中,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胃癌患者行以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可以缩短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 胃癌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减少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牛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我科141例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观察对其中76例采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预防护理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效果。结果76例患者,并发血管迷止神经反射的4例,均未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结论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减少了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预防了迷走神经反射所致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判断能力、观察力、理解力、科研能力以及工作技能,促使护士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使整体护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循证护理 心脏介入术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附加胆囊切除术的必要性.方法选取1999年~2001年我院保留迷走神经肝胆支的胃癌根治术80例,测量术前、术后空腹胆囊容积、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结石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后空腹胆囊收缩功能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2年检查发现有8例(10.12%)胆囊结石发生.结论胃癌根治术附加保留迷走神经肝胆支不能完全预防术后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发生;胃癌根治术附加胆囊切除术有其必要性.

  • 标签: 迷走神经肝胆支 胃癌根治术 胆囊功能 1999年-2001年 胆囊收缩功能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心脏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本院自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的10例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抢救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患者经过抢救护理之后,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并成功康复出院。结论:并发症可以有多种因素引起,所以需强调全程护理,对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积极做好相关的监测以及护理工作。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术 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预防护理
  • 简介: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VVRs主要发生在拔出鞘管和压迫止血时,精神紧张、疼痛刺激和血容量不足是VVRs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多项护理措施及静脉注射阿托品、多巴胺等,所有病人症状于5min~10min缓解,生命体征于30min内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迷走神经反射 原因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