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进行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关键部位。当胃部发生严重性疾病而采用常规疗法不能治愈时,为根除病灶,防止其扩散累及周边组织及其它脏器,临床治疗常对实施大部切除大部切除包括对体、幽门、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球部的部分或完全切除。该手术具有创伤大、易引发各种并发症的特点,因此,一旦术后护理不当,就有可能造成病情恶化,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 标签: 胃大部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部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切除手术。结果83例病人经Visck分级标准进行手术效果评定,其中Ⅰ级44例,Ⅱ级30例;Ⅲ级7例;Ⅳ级2例。讨论大部切除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操作技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认真做好围手术期处理,积极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尤其要掌握手术技巧,确保手术质量。

  • 标签: 胃大部切除术 临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大部切除患者围期实施护理干预取得的疗效。方法设本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行大部切除的77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各项康复指标、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各项康复指标均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同时,观察组护理优良率、满意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大部切除患者围期实施护理干预,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良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良好,患者护理满意度大幅提升,推广意义重大。

  • 标签: 护理干预 胃大部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部切除后与贫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大部切除后发生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数据。结果大部切除后发生贫血63例,缺铁性贫血3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24例,贫血患病率80.8%,缺铁性贫血患病率38.5%,巨幼细胞性贫血患病率30.8%。结论临床应重视大部切除后贫血。

  • 标签: 胃大部切除术,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 简介:远端胃切除称为大部切除,据重建胃肠道方法不同,常用BillrothⅡ式和BillrothⅠ式大部切除[1-2],采用Balfour式大部切除者极少。对26例有手术指征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施行Balfour式大部切除,对42例胃癌及十二指肠癌患者施行Balfour式根治性大部切除,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胃切除术 Balfour式 胃肠道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BillrothⅡ式大部切除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对70例患者行BillrothⅡ式大部切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给予循证护理的治疗组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BillrothⅡ式大部切除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获得了很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 标签: 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循证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大部切除后残瘫综合征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995年10月至2004年8月大部切除后23例患者(占同期者的3.8%)出现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患者瘫综合征发生于术后4-12d.20例经保守治疗而治愈;3例于瘫后第14、15、20d分别行空肠造瘘,1周后治愈.结论瘫综合征的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必要时可行空肠造瘘解决营养问题.

  • 标签: 胃切除术 胃瘫综合征 治疗 胃大部切除术后 保守治疗 空肠造瘘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部切除瘫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8年8月~2010年1月大部切除后9例患者出现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论瘫确诊后可行保守治愈,必要时行空肠造瘘解决营养问题。

  • 标签: 胃大部切除术 胃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采用大部切除来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胃溃疡患者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0.68±12.27)岁;病史1-23年,平均(9.8±2.6)年。患者中高泌酸的Ⅱ、Ⅲ型胃溃疡患者37例,I型低泌酸的13例。体小弯侧穿孔23例,胃窦部前壁穿孔17例,幽门管穿孔10例。对患者实施大部切除,并对比实施半年后的疗效。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有72%的患者在术后达到Ⅰ级和Ⅱ级标准,能够正常的生活。20%的Ⅲ级患者依赖药物治疗辅助可以正常生活及工作,只有8%的患者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仍在承受病症的痛苦。结论术后92%的患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说明大部切除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会达到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胃大部切除术 急性胃溃疡穿孔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用于大部切除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的 92例大部切除患者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 46例采取全身麻醉,针药复合全身麻醉组 46例采取针药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身麻醉组、针药复合全身麻醉组麻醉效果分别为 76.1%和 93.5%( P< 0.05)。针药复合全身麻醉组麻醉后较全身麻醉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以及拔管的时间缩短,患者的中各项生命体征更为平稳( P< 0.05)。结论:大部切除患者采取针药复合全身麻醉具有临床有效性,可提高麻醉效果,维持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后麻醉恢复的时间,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针药复合麻醉 胃大部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部切除的患者在加速外科护理的治疗下所起到的临床作用是否明显。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本院进行大部切除的10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且两组为随机分布。观察组进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大部切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对照组临床效果优12例,临床效果良26例,临床效果中8例,临床效果差4例,临床效果优良率为76%;观察组临床效果优30例,临床效果良18例,临床效果中2例,临床效果差0例,临床效果优良率为96%。两组在临床效果优良率上可见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大部切除的患者进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明显比常规护理方法具有临床优势,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优良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胃切除 外科护理 胃溃疡
  • 简介:目的总结大部切除后食管癌根治的手术入路及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16例中、上段食管癌中,三切口入路6例,左进胸加上腹部联合切口入路10例,均行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下段食管癌20例,取胸腹联合切口,食管下段及贲门切除后,BillrothⅠ式患者行结肠代食管,BillrothⅡ式患者,在保留短动脉的前提下,充分游离脾、残、胰腺,行弓下食管-残底吻合。结果本组并发症发生率33.33%,病死率11.11%;术后1、3、5a生存率分别为90.62%、53.12%、21.87%。结论对大部切除后发生食管癌的患者,应争取手术治疗,再次进行食管癌根治的手术入路及消化道的重建方式非常重要,应根据首次式、食管癌部位、及残血运情况而定。耐心细致操作,准确分离粘连,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胃大部切除术 食管癌 手术入路 消化道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对大部切除患者中知晓的影响。方法400例择期行大部切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00)和对照组(n=200),分别于全麻诱导前给予氯胺酮1mg/kg或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采用改良Briceinterview问卷调查方式,于术后48小时随访,调查并记录患者的主诉情况。结果研究组中知晓发生率为0%(0/200),对照组为3%(6/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可以减少大部切除患者中知晓的发生率。

  • 标签: 氯胺酮 术中知晓 胃大部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底贲门癌患者分别采用全胃切除和近端大部切除治疗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到2018年4月的100例底贲门癌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胃切除和近端大部切除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5年生存率,分析全胃切除和近端大部切除底贲门癌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采用全胃切除治疗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明显的高于采用近端大部切除治疗的患者,并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近端大部切除治疗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底贲门癌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具有明显的远期临床效果,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医生推广采用。

  • 标签: 全胃切除术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胃底贲门癌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大部切除空肠吻合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大部切除行Roux-Y式空肠吻合的40例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在同期收治的大部切除行BillrothI式空肠吻合的40例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术后复查与随访的结果,观察比较两组大部切除空肠吻合的手术治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治愈率为100﹪(40/40)、对照组手术治愈率为95﹪(38/40),两组手术治愈率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1/40),为排空障碍。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出现7.5﹪(3/40),其中1例排空障碍,1例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狭窄。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部切除行Roux-Y空肠吻合的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大部分切除术 胃空肠吻合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总结大部切除后急性瘫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1985年至1999年行大部切除后发生瘫的19例病人的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瘫临床表现为潴留。而无明显腹痛。大多数肛门排气正常。消化道造影可见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18例经胃肠减压,支持营养,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以及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均得以缓解。1例再次手术后恢复时间更长。结论大部切除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胃镜检查有重要价值。排除存在机械性梗阻后应积极采取非手术治疗。尤其是胃肠动力促进剂的应用,不应盲目手术。

  • 标签: 胃大部切除术 并发症 胃瘫 胃肠减压 胃肠动力药 红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部切除后并发瘫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例大部切除后并发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功能性排空障碍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无再手术病例。结论瘫是大部切除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经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可确诊,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多可治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 标签: 胃大部切除术 胃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部切除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gastroparesissyndrome,PGS)发生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和疗效。方法对2008年-2012年大部切除后出现瘫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2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于2-7周内治愈。结论瘫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消化道的重建、手术创伤、术前基础疾病、精神因素与本病相关性较高。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透视和胃镜对诊断有价值。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 标签: 胃切除术 胃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