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提出n维欧氏空间中广义重心坐标的概念,建立了广义重心坐标下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并利用于研究凸多形的若干性质,将欧氏平面上凸多边形的一些定值与极值性质推广到n维空间.

  • 标签: 广义重心坐标 凸多胞形 恒等式 定值
  • 简介:组织浆菌病主要发生在一些特殊地域,如美国中西部、非洲及拉丁美洲。在中国也有散发病例。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组织浆菌感染率呈地区性分布,主要是长江流域的九省,多雨潮湿的中南、华东和西南感染率较高;患者多为系统性感染者(85.0%),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89.1%)和肝脾肿大。组织浆菌病的诊断较困难,主要根据症状、相关疫源地的旅游史或居住史。真菌培养的阳性率低,血液裂解离心系统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其治疗推荐使用两性霉素B相关制剂、伊曲康唑及氟康唑,氟康唑疗效不及伊曲康唑。

  • 标签: 组织胞浆菌病 荚膜组织胞浆菌 中国 流行病学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128株铜绿假单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预防措施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依据。方法应用ATB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细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回顾分析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其铜绿假单菌的耐药情况。结果128株铜绿假单菌主要来自痰的有96例(占75%)和伤口分泌物15例(占11.7%);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菌的耐药率最低(17.9%),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61.7%)。结论医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菌的耐药情况十分严峻,加强细菌培养和药敏监测,对有效治疗和预防铜绿假单医院感染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71株铜绿假单菌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菌对抗生素耐药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哌拉西林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升高最快。亚胺培南可作为我院铜绿假单菌重症感染的首选抗生素。结论铜绿假单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动态监测铜绿假单菌的耐药性,对减缓其耐药率上升及医院感染控制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变迁 药物敏感试验
  • 简介:利用元自动机的思想和建模方法,建立了模拟多个国家通过战争彼此兼并的演化模型.在本模型中,国家的领土面积用该国所辖元数目近似地表示,国家整体实力用所辖各元实力之和表示.数值实验给出了模型产生的国家领土面积分布和国力强弱分布,所得结果与当前实际情况非常接近.本模型可以无困难地推广到多个个体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竞争,仅有极少数个体最终获胜的情形,文章所得结果对于该类复杂系统的建模具有普适意义.

  • 标签: 国家演化 元胞自动机 复杂系统 多体竞争模型 历史物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筛选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刺激下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存活率高、葬功能弱的时间点,建立肺泡巨噬细胞葬功能障碍体外模型,用于研究以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方法①时间点筛选实验:体外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株NR8383,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00 μL完全培养基)和5% CSE组(90 μL完全培养基+10 μL 100% CSE);采用阿尔玛蓝法检测5% CSE作用6、12、24、48 h对NR8383细胞活性的影响。②诱导凋亡实验:体外培养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株RLE-6TN作为NR8383细胞的吞噬靶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及紫外线暴露后10、30、60 min组(以30 000 μJ/cm2紫外线强度照射15 min诱导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LE-6TN细胞在紫外线暴露结束后10、30、60 min的凋亡率。③葬实验:另取对数生长期NR838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5% CSE组。于CSE刺激NR8383细胞达到6、12、24 h前2 h,将RLE-6TN细胞进行紫外线暴露诱导凋亡;将RLE-6TN细胞悬液加入NR8383细胞(RLE-6TN细胞与NR8383细胞比例为5∶1)。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 CSE作用不同时间点NR8383细胞对RLE-6TN细胞的葬率。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 CSE作用48 h后NR8383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细胞还原率:(68.5±4.1)%比(73.6±2.3)%,P<0.05〕;而5% CSE作用6、12、24 h对NR8383细胞活性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故选择这3个时间点用于后续建立肺泡巨噬细胞葬功能障碍体外模型实验。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紫外线暴露后10、30、60 min时RLE-6TN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66.87±8.63)%、(85.51±2.39)%、(96.13±2.74)%比(9.13±3.17)%,均P<0.01〕,并且呈一定时间依赖性。考虑在葬实验中PKH26膜标记探针标记RLE-6TN细胞大约需50 min,因此,选择在紫外线暴露后10 min进行RLE-6TN细胞标记。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 CSE作用12 h时NR8383细胞的葬功能明显降低〔细胞葬率:(33.64±1.30)%比(44.02±2.71)%,P<0.01〕,而作用6 h、24 h时对NR8383细胞的葬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CSE可诱导肺泡巨噬细胞葬功能障碍,基于5% CSE对NR8383细胞活性、葬功能影响的检测结果,可选择NR8383细胞存活率高、葬作用弱的12 h作为肺泡巨噬细胞葬功能障碍体外模型条件。

  • 标签: 慢性炎症反应 肺泡巨噬细胞 胞葬功能
  • 简介:气单菌(Aeromonas)是一类人和水产经济动物的严重致病菌,本文从青岛某中华鳖养殖场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病灶部位分离一株病原菌HBJY01,对该菌进行鉴定。采用传统鉴定方法结合HBJY01的16SrRNA和gyrB基因克隆的方法,鉴定该菌的属种(Aeromonas)。结果表明传统鉴定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一致。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HBJY01感染健康中华鳖,死亡率100%,症状与不明原因死亡的中华鳖大体相同。取其病变肝脏分离到相同病原菌。

  • 标签: 分离 鉴定 分子分类学
  • 简介:摘要利用matlab建立了基于元自动机的地震疏散模型,模拟了地震人员疏散的过程,并分析了各种情况对地震人员疏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元自动机网格分化越精细,疏散效率越高。在此基础上,考虑了疏散路径对疏散时间的影响。并且改变疏散路径对疏散时间影响显著。

  • 标签: 元胞自动机 地震疏散 疏散仿真
  • 简介:呼吸道合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其感染后常发生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且与婴幼儿哮喘发病有关。近年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包括病毒与宿主受累细胞损伤、炎症、体液和局部免疫反应及高反应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免疫荧光检测和PCR技术快速、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利巴韦林、免疫球蛋白及干扰素常能达到早期病因治疗,尚在试制的呼吸道合病毒新型疫苗及基因治疗研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婴幼儿 诊断 治疗中图分类号R3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434-03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监测铜绿假单菌在我院临床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得出结论铜绿假单菌耐药性较严重,加强抗生素药物使用及细菌耐药谱的监测,延缓细菌耐药株的产生与传播是医院各临床科室及感控科的重任。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率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研究颅脑外科感染假单菌培养及其药物敏感性(药敏)情况。方法调查经病原学检查所证实的医院感染病例56例:细菌鉴定采用由英国制造的细菌鉴定药敏仪;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微量测定法。结果培养出的13株假单菌中铜绿假单菌6株,占46.15%;产碱假单菌6株,占46.15%;嗜麦芽窄食单菌1株。占7.69%。铜绿假单菌对亚胺堵南敏感率为83.33%;产碱假单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66.67%。均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有较高耐药率。结论颅脑外科感染假单菌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个严重问题;细菌耐药和交叉耐药的日趋普遍是当前抗感染治疗的困难所在。

  • 标签: 颅脑外科 假单胞菌属 药物敏感性
  • 简介:为了分析岩石材料的非均性对其破坏演化的影响,根据元自动机理论,从能量的角度建立了一种能够从细观层次上对岩石破坏演化进行模拟的物理元自动机模型(Mh-PCA模型),模型引用的Weibull随机分布函数对材料的非均性进行描述.运用该模型,对m分别为1,5,10,15四种不同均度材料的破坏模式及其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现象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的非均性对其破坏有重要的影响,均度越高,破坏过程中的分支裂纹越少,声发射也越集中.物理元自动机理论为岩石的破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 标签: 岩石破坏 声发射 非均质性 物理元胞自动机 Weibull随机分布
  • 简介: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菌(PA)引起的医院内感染特点及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医院感染分离的102株PA对12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PA的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占62.7%,伤口感染次之占19.6%,感染重点对象为老年人,肿瘤及烧伤患者。对临床常用的12种抗生素,抗菌作用最强的是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81.4%,抗菌作用最差是氨苄青霉素(0%),磺胺甲唑次之(30.3%)。结论PA为医院内感染的代表菌株,其耐药性有逐年上升趋势。

  • 标签: 医院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MIC
  • 简介:目的:研究ICU引起肺部感染的铜绿假单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ICU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采用VITEK2ID-GN8系统鉴定菌种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33株铜绿假单菌。其药物敏感度依次为丁胺卡那霉素78.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9.7%,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均为66.7%,庆大霉索60.6%,哌拉西林57.6%,头孢他定42.4%;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结论:我院ICU铜绿假单菌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酰脲类青霉素有较高敏感性;对大部分其它青霉素类抗菌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及部分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耐药性。

  • 标签: ICU 铜绿假单胞菌 药物敏感试验 耐药
  • 简介:摘 要:多结构是具有多种性能的新型超轻结构,其应用于鞋底结构能够使鞋制品的缓冲、助力性能得到一定的提升。文章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普通鞋底结构和正六边形多鞋底结构在不同载荷状态下进行静力学性能分析,同时对多鞋底的不同胞元尺寸进行参数对比,得出缓冲效果最优的多鞋底结构方案。结果表明:相同载荷工况下,元边长为6mm,元凹槽深度为3mm的正六边形多鞋底结构的缓冲性能为最佳。

  • 标签: 多胞结构 胞元边长 胞元凹槽深度 静力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合并有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抗体(MPO-ANCA)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病例,其主要表现为慢性头痛伴颅神经的损伤。其MPO-ANCA阳性,颅内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及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提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头颅磁共振(MRI)增强示小脑幕及海绵窦强化。给予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最终被诊断为MPO-ANCA相关的肥厚性硬脑膜炎。

  • 标签: 脑膜 脑膜炎 髓过氧化物酶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视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抗体(MPO-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 HC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2008—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MPO-ANCA相关性HC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确诊55例HCP患者,其中有5例为MPO-ANCA相关性HCP,其中2例男性,3例女性,发病年龄61~80岁。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依次为多脑神经受累5例,头痛4例,鼻窦炎4例,中耳乳突炎3例,轻度肾脏受累2例,脑梗死1例,均无明显下呼吸道损害。病情活动期5例外周血MPO-ANCA浓度、红细胞沉降率均升高,3例类风湿因子升高,蛋白酶3-ANCA均为阴性。3例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1例白细胞升高。头MRI增强扫描异常的频率依次为硬脑膜5例,视神经鞘膜5例,鼻窦黏膜4例,内听道脑膜3例,眼眶壁骨膜2例和脑实质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同时接受环磷酰胺治疗,患者头痛及脑神经损害改善,但视功能损害改善不明显。结论MPO-ANCA相关性HCP是HCP的特殊类型,在累及的硬脑膜部位中,视神经鞘膜是该病常见的受累部位,鼻窦黏膜及内听道脑膜也常受累。对临床中发现硬脑膜病变,尤其是伴有视神经鞘膜病变、鼻窦炎、中耳乳突炎者,需鉴别该病。

  • 标签: 脑膜炎 自身抗体 粒细胞 胞质 血管炎 颅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OC)预处理对改良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卵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生殖中心采用改良长方案13 542个周期,根据降调节前是否采用OC预处理分为OC组(591例)和非OC组(12 951例)。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均衡两组间的变量后,比较两组的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受精卵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扳机日雌二醇水平、hCG扳机日内膜厚度、妊娠率、活产率等。结果匹配前,OC组hCG扳机日雌二醇水平[3 118.00(2 529.00) ng/L]低于非OC组[3 422.00(2 733.00)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新鲜周期的获卵数、成熟卵母数、受精数、hCG扳机日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OC组相对非OC组是降低活产率的负面因素(临床妊娠率OR=0.83,95% CI=0.68~1.02;活产率OR=0.82,95% CI=0.68~0.99)。匹配后,OC组与非OC组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临床妊娠率OR=0.94,95% CI=0.75~1.14,P=0.59;活产率OR=0.91,95% CI=0.74~1.13,P=0.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st-hoc效能检验表明研究的样本量能够在效能≥80%的水平上检测到主要终点不小于3.7%的差异。结论OC预处理对改良长方案的助孕结局没有显著的影响。

  • 标签: 避孕药,口服 妊娠率 活产率 改良长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在反复常规超促排卵方案失败的体外受精/卵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行长方案、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失败,第3次促排卵继续采用常规超促排卵方案或换用PPOS方案行IVF/ICSI的76例正常卵巢储备功能患者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常规超促排卵方案组(A组)(n=46)、PPOS方案组(B组)(n=30)。比较患者使用两种促排卵方案后促排卵临床情况、实验室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等指标。结果A、B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B组患者正常受精率(78.3%)、可用胚胎率(69.5%)及累积妊娠率(60.0%)均高于A组(70.3%,P=0.031;57.9%,P=0.017;34.8%,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优质胚胎率(52.4%)略高于A组(4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而两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Gn使用总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水平、成熟卵数(率)、卵裂率、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常规超促排卵方案反复失败再次行IVF/ICSI-ET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患者,PPOS方案可以提高患者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率及累积妊娠率,可能提高优质胚胎率,改善患者临床妊娠结局。PPOS方案为常规超促排卵方案反复失败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再次选择促排卵方案提供一种新思路。

  • 标签: 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 控制性超促排卵 卵巢储备功能 受精 体外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反复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