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田新平 赵丽珂 姜振宇 王燕 黄慈波 赵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春 13002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风湿科,石河子 832000,深圳大学华南医院风湿免疫科,深圳 518111
  • 简介:摘要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是一组以血清中能检测到ANCA为最突出特点的系统性小血管炎。经典AAV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和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我国AAV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依然欠缺,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旨在规范AAV的诊断与疾病活动度评估,对患者的治疗策略予以建议。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认识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更多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02年11月1日至2020年9月1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经肾活检确诊为LN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有ANCA检测结果患者的资料,比较ANCA阳性组与ANCA阴性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检查的差异。比较ANCA不同血清型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纳入经肾活检证实为LN且有ANCA检测结果患者1 304例,年龄14~76岁,男性240例,女性1 064例,其中ANCA阳性LN患者80例(6.1%)。ANCA阳性LN患者中,55例(68.8%)为MPO-ANCA,14例(17.5%)为PR3-ANCA阳性,11例(13.8%)为MPO-ANCA和PR3-ANCA双阳性。与ANCA阴性LN患者(分层抽样160例)比较,ANCA阳性LN患者血清肌酐[135.5(68.0,361.8)μmol/L比88.0(64.0,165.0)μmol/L,P=0.004]、血尿素氮[12.35(6.35,21.18)mmol/L比8.60(5.50,15.70)mmol/L,P=0.026]明显较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45.70(13.83,84.10)ml·min-1·(1.73 m2)-1比66.75(38.43,96.22)ml·min-1·(1.73 m2)-1,P=0.001]明显较低。ANCA阳性LN患者的慢性指数高于ANCA阴性LN患者[3(2,7)比2(0,5),P=0.006]。MPO-ANCA阳性组、PR3-ANCA阳性组及MPO-ANCA和PR3-ANCA双阳性组之间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MPO-ANCA和PR3-ANCA双阳性LN患者血红蛋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最低,血清肌酐最高(均P<0.05)。结论相比ANCA阴性LN患者,ANCA阳性LN患者肾功能较差,肾组织病理学慢性指数较高,尤其是MPO-ANCA及PR3-ANCA双阳性患者,这一亚群LN患者可能需要更严格的监测和治疗。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狼疮肾炎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科收治的13例儿童AAV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3例患儿中12例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1例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女性10例,男性3例,起病年龄3岁11个月至13岁10个月。肾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12例,92.3%),其他为呼吸系统(7例,53.8%)、皮肤(5例,38.5%)、消化系统(4例,30.8%)、神经系统(4例,30.8%)和心血管系统(3例,23.1%)。10例患儿伴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7例患儿抗核抗体阳性,3例补体C3轻度下降。合并肾损害的12例患儿中9例起病时伴有肾功能异常,肾活检Berden病理分型如下:硬化型5例,新月体型3例,局灶型2例,混合型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时间8~128个月,4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缓解后复发,7例进展至慢性肾脏病5期。3例完全缓解的患儿(混合型2例、新月体型1例)行重复肾活检,病理类型均转变为局灶型。结论儿童AAV好发于学龄期女童,且以MPA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儿伴有肾损害及贫血,肺部损害也较常见。以皮肤紫癜起病者易误诊为过敏性紫癜,合并抗核抗体阳性及补体下降者需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AAV一旦出现肾功能异常,尤其是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1.73 m2)-1、病理分型为硬化型及新月体型时,即使经过积极治疗,肾功能多数难以逆转。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AAV至关重要。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血管炎 儿童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初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9月至2020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初诊AAV患者(随访至少6个月)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感染情况,并进一步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236例AAV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女性128例(54.2%),男性108例(45.8%),中位年龄为66.00(59.76,71.99)岁。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ANCA阳性者202例(85.6%),蛋白酶3(proteinase 3,PR3)-ANCA阳性者34例(14.4%)。其中感染组77例,非感染组159例。77例感染组患者共发生121次感染,54次感染(44.6%)发生在初诊后6个月内。感染组合并高血压病史、肺部基础疾病及接受激素冲击治疗和血浆置换的患者比例,肺部、肾脏、心脏、胃肠道受累率,及初诊时血肌酐、五因子评分(five factors score,FFS)显著高于非感染组,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显著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部(73.6%)是AAV患者的主要感染部位,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是细菌(64.0%),以铜绿假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真菌(33.7%,以白念珠菌为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肺部受累(HR=1.682,95%CI 1.034~2.734,P=0.036)、胃肠道受累(HR=2.976,95%CI 1.219~7.267,P=0.017)是AAV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AV患者在初诊后6个月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AAV患者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部,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是铜绿假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肺部受累、胃肠道受累是AAV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血管炎 感染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ANCA阳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IE且同时伴有血清学ANCA阳性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结果18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平均发病年龄(50±16)岁。除2例为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外,余均为蛋白酶3(PR3)-ANCA阳性。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88.9%,16/18)、贫血(72.2%,13/18)、脾大(44.4%,8/18)、心脏杂音(33.3%,6/18)、关节痛(22.2%,4/18)、肝损伤(22.2%,4/18)、栓塞事件(16.7%,3/18)、Osler结节(11.1%,2/18)和肾功能不全(11.1%,2/18)。83.3%(15/18)的患者ESR、CRP和降钙素原(PCT)明显升高。血培养阳性率50.0%(9/18),链球菌(77.8%,7/9)为最常见的致病菌。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均提示有赘生物,最常累及二尖瓣(66.7%,12/18)和主动脉瓣(33.3%,6/18)。2例患者被误诊为ANCA相关血管炎(AAV),另1例最终确诊为以IE为首发表现的AAV患者。经积极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后,除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ANCA阳性的IE患者可出现类似于AAV的临床表现,应高度警惕此类疾病,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 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管炎
  • 简介:摘要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种免疫复合物坏死性血管炎,会累及全身多个脏器,活动期病情十分凶险,具有很高的病死率。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利妥昔单抗(RTX)在AAV的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中的作用。搜索从200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发表的有关AAV治疗方面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描述性研究,以及ACR和EULAR摘要一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AAV的诱导缓解治疗中,RTX不劣于环磷酰胺,并且在复发性AAV患者中优于环磷酰胺;而在维持缓解治疗方面,RTX优于硫唑嘌呤。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利妥昔单抗 免疫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RTX)在难治性或复发性ANCA相关血管炎(AAV)患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9月至2021年6月间难治或复发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或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接受RTX诱导序贯维持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基线和随访临床资料,对疾病复发率、复发时间和安全性数据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累积复发率、比较组间无复发生存率,t检验、Man-Whithey U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用于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①研究纳入39例难治或复发性AAV患者,其中GPA 36例,MPA 3例,中位随访时间20(3,104)个月,59.0%(23/39)患者病情复发,复发中位时间11(3,42)个月。②标准剂量和减量诱导治疗两组复发率[60.0%(18/30)和55.6%(5/9),χ2=0.06,P=1.000]、首次复发时间[15(3,42)个月和10(9,30)个月,Z=0.45,P=0.678]、CD19+ B细胞[23.5(5,148)个/μl和3(2,15)个/μl,Z=0.57,P=0.6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水平[7.09(5.13,13.90) g/L和9.72(5.32,12.0) g/L,Z=0.36,P=0.7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剂量诱导治疗组无重症复发生存率显著高于减量诱导治疗组{87.1%[95%CI(73.4%,100.8%)和64.3%[95%CI(23.1%,105.4%)],χ2=7.59,P=0.006}。③固定间隔给药组与按需给药组疾病复发率[50.0%(3/6)和60.6%(20/33),χ2=0.24,P=0.674]、首次复发时间[23(6,25)个月和11(3,42)个月,Z=0.05,P=0.982]、CD19+ B细胞[35(15,50)个/μl和10(0,148)个/μl,Z=0.95,P=0.382]、血清IgG水平[6.70(5.91,7.49) g/L和7.69(3.78,13.90) g/L,Z=0.48,P=0.7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无重症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和77.8%,χ2=1.79,P=0.181)。④随访期间输液反应发生率为5.1%(2/39),感染率20.5%(8/39),感染时中位IgG 4.37(3.78,13.4) g/L;标准剂量和减量诱导治疗组、固定间隔给药和按需给药组感染率、感染时血清Ig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X标准剂量诱导治疗与减量诱导治疗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但可显著减少重症复发率;固定间隔与按需给药的复发率相似。标准剂量和减量诱导治疗、固定间隔和按需给药维持治疗的安全性相似。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复发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致儿童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肾脏风湿病中心3例抗甲状腺药物致儿童AAV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和转归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共纳入3例患儿,女2例,男1例,年龄分别为12.6岁、13.9岁和13.1岁。3例患儿起病前均有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和/或甲巯咪唑(methimazole,MMI)使用史。3例患儿首诊原因均为面色苍白,均有肾病水平蛋白尿、血尿和伴不同程度肾功能下降,其中2例伴高血压。3例患儿均有肾外表现,例1伴皮疹、关节痛和心功能不全;例2入院后反复抽搐,累及脑;例3伴关节痛并累及肺。3例患儿p-ANCA和MPO-ANCA均阳性。3例患儿首次肾脏组织病理分别为硬化型、新月体型和混合型ANCA相关性肾炎,例3治疗8个月后重复肾活检提示进展至硬化型。3例患儿均停用PTU或MMI,予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例2和例3分别因急进性肾炎起病、复发(可疑肺出血)加用血浆置换,例3复发后改用利妥昔单抗联合霉酚酸酯治疗。3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后肾外症状均较快缓解,例1和例2在治疗6个月后p-ANCA和MPO-ANCA转阴,而例3则持续阳性。3例患儿分别随访24、10和12个月,依次进展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2期(尿常规正常)、CKD 5期(在家猝死)和CKD 4期(仍肾病水平蛋白尿和镜下血尿)。(2)文献检索已报道的27例加上本中心报道的3例抗甲状腺药物致AAV患儿共30例,29例患儿使用PTU(37.5±4.0)个月(1~96个月),1例单独使用MMI 8个月出现AAV症状,主要累及肾脏(28例,93.3%)和肺(12例,40.0%),罕见累及脑(2例,6.7%)。肾脏病理改变主要为新月体肾炎(5/23)和坏死性寡免疫复合物肾炎(11/23)。经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及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总缓解率为93.3%(28/30),仍有进展至CKD 5期和死亡等严重病例。(3)根据随访结局分为完全缓解组(n=19)和非完全缓解组(n=11),非完全缓解组患儿出现大量蛋白尿比例(8/11比5/19)、肾组织纤维素样坏死比例(7/9比4/14)、免疫复合物沉积比例(6/9比2/14)、肾小管萎缩程度(0/1/2/3级,2/4/2/1比9/5/0/0)及使用免疫抑制剂比例(10/11比5/19)高于完全缓解组(均P<0.05)。结论PTU和MMI均可诱发儿童AAV,使用PTU或MMI短期内即可出现AAV,主要累及肾脏和肺,罕见累及脑,及时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及积极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缓解率高,但仍有严重病例存在。有大量蛋白尿、肾脏病理伴纤维素样坏死、免疫复合物沉积及肾小管萎缩可能是AAV预后差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丙硫氧嘧啶 甲巯咪唑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儿童
  • 简介:摘要总结并分析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相关肥厚性硬膜炎(HP)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15例MPO-ANCA相关HP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58±8)岁。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头痛。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提示有不同程度的硬脑膜/脊膜增厚并强化,均未累及脑实质。9例患者有多对颅神经损害,以Ⅴ、Ⅷ颅神经受累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面部疼痛(4例)、听力下降(3例)、耳鸣(1例)。2例患者同时合并肥厚性硬脊膜炎(HSP);4例患者出现肺部病变。15例患者血清MPO和核周型ANCA(pANCA)同时阳性;2例患者同时合并IgG4 阳性。14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25~116 mm/1h)和C反应蛋白(29.02~146.00 mg/L)显著升高,9例患者颅内压[180~235 mmH2O(1 mmH2O=0.009 8 kPa)]和脑脊液中蛋白升高(457.6~3 710.0 mg/L)。6例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0~60 mg/d)治疗,9例患者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0~60 mg/d)联合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15 mg/周或口服环磷酰胺100 mg/d)治疗,症状均明显缓解。MPO-ANCA相关HP是ANCA相关血管炎(AAV)中枢神经受累的一种特殊类型,较少出现肺、肾等其他系统受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在不明原因HP的鉴别诊断时,需常规检测ANCA和IgG4,排除AAV或IgG4相关性疾病并发HP的可能性。

  • 标签: 肥厚性硬膜炎 髓过氧化物酶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血管炎
  • 简介:摘要1例69岁的女性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听力下降并丧失、发热、头痛、吐词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咀嚼、抬颈及肢体无力,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靶抗原髓过氧化物酶)、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新斯的明试验及重复低频电刺激衰减试验均阳性,电生理提示周围神经受损,诊断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并重症肌无力。经糖皮质激素、吗替麦考酚酯、溴吡斯的明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后患者吐词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咀嚼及抬颈无力好转出院。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听神经损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RTX)与环磷酰胺/硫唑嘌呤(CYC/AZA)在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确定检索策略、文献的纳入与筛选原则,分别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RTX与CYC/AZA治疗AAV的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为RTX治疗AAV,对照组为CYC/AZA治疗AAV。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年1月至2021年6月,所得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4项研究,合计38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03例,对照组181例。在AAV的整体治疗中,RTX与CYC/AZA治疗AAV的终点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X组终点缓解率较高[OR值(95%CI)=1.58(1.03,2.40),P=0.03]。对不同分型的AAV的终点缓解率差异进行比较,RTX与CYC/AZA对于治疗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蛋白酶3相关性血管炎、髓过氧化物酶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终点缓解率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RTX组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YC/AZA组,且能减少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在诱导缓解阶段,RTX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AAV均具有不劣于CYC的终点缓解率。在维持治疗阶段,RTX具有更高的终点缓解率和更低的远期复发率。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使用RTX的患者较不使用RTX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远期缓解率,并可有效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利妥昔单抗 环磷酰胺 硫唑嘌呤 随机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肺组织来源的外囊泡对脓毒症肺内炎症反应及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利用Collagenase D和DNase I充分酶解消化肺组织,多次离心去除杂质,最后通过差速超速离心法提取肺组织外囊泡(Ti-EVs)。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Ti-EVs组行CLP术并经气道滴入Ti-EVs混悬液(2.5 mg/kg);CLP组行CLP术并经气道滴入等体积PBS;Sham组行假手术。24 h后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IL-1β、TNF-α及IL-6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内NETs含量。结果分离提取的大鼠肺组织外囊泡经透射电镜观察为双层圆形的囊性小泡结构,粒子直径主要分布在150 nm,Western blot显示EVs标志物CD9、CD63、Tsg101呈阳性表达。肺组织HE染色可见脓毒症大鼠肺泡完整性破坏,炎症细胞浸润。与CLP组相比,Ti-EVs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更重,且BALF中IL-1β、TNF-α、IL-6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见脓毒症组和Ti-EVs组肺内均有NETs形成,Ti-EVs组肺内NETs荧光强度较脓毒症组明显增加。结论通过酶解消化、差速超速离心等系列步骤能够成功分离提取得到纯度较高的大鼠肺组织外囊泡。在脓毒症肺损伤进程中,肺组织外囊泡可加重肺内炎症反应,促进NETs形成。

  • 标签: 组织胞外囊泡 分离提取 脓毒症肺损伤 炎症反应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 简介:[摘要]:淤泥粘土具有压缩性高、沉降收敛周期长等不良特性,建设在该地质上的建筑物可能出现基础沉降量大、沉降稳定时间长等问题;文中结合工程实例,论述注浆加固淤泥粘土的设计方案、工艺要求和施工要点,对类似地质情况的地基加固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淤泥质粉质粘土 注浆加固 沉降观测
  • 简介:摘要目的胫前黏液性水肿(pretibial myxedema, PTM)是以真皮大量透明酸(hyaluronan, HA)沉积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TSH receptor antibody, TRAb)升高为特征的一种局限性甲状腺相关皮肤病。本研究探讨TRAb及其两种亚型[刺激型抗体TSAb(M22)和抑制型抗体TBAb(K1-70)]对PTM原代真皮成纤维细胞合成透明酸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正常人及胫前黏液性水肿真皮成纤维细胞,用M22、K1-70及患者IgG分别刺激原代成纤维细胞,利用ELISA检测刺激原代成纤维细胞前后上清液中HA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EMIP、HAS2、PI3K-AKT通路蛋白及其磷酸化的变化。结果患者IgG(TRAb 8.4 IU/L)可显著刺激PTM患者原代成纤维细胞的透明外累积。同样,M22、K1-70处理PTM患者原代成纤维细胞均可上调上清液透明酸含量,还显示K1-70刺激作用显著高于M22。IgG、M22及K1-70处理后,原代成纤维细胞HAS2表达增加,CEMIP表达减少;同时,p-PI3K及p-AKT增加。其中,对K1-70进一步研究,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HA产生可被PI3K抑制剂(LY294002)抑制。结论TRAb尤其是TBAb,通过活化成纤维细胞PI3K-AKT信号途径,促进HA的酶(HAS2)增加,HA分解酶(CEMIP)减少,造成HA在成纤维细胞外聚集,从而导致PTM皮损的发生。

  • 标签: 胫前黏液性水肿 成纤维细胞 TSH受体抑制型抗体 TSH受体刺激型抗体 PI3K-AKT
  • 作者: 刘娇 任洛 刘恩梅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36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感染免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感染免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
  • 简介:摘要呼吸道合病毒(RSV)是全球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体,几乎所有2岁儿童均感染过RSV,每年约360万RSV感染儿童需住院治疗。虽然,RSV已被发现60余年,但至今仍无特效治疗药物。预防RSV的措施主要包括一般预防、单克隆抗体和疫苗。近年,长效人源性单克隆抗体、疫苗和小分子化合物等研发取得巨大进展,为防治儿童RSV感染带来曙光。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儿童 单克隆抗体 疫苗
  • 简介:摘 要:多结构是具有多种性能的新型超轻结构,其应用于鞋底结构能够使鞋制品的缓冲、助力性能得到一定的提升。文章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普通鞋底结构和正六边形多鞋底结构在不同载荷状态下进行静力学性能分析,同时对多鞋底的不同胞元尺寸进行参数对比,得出缓冲效果最优的多鞋底结构方案。结果表明:相同载荷工况下,元边长为6mm,元凹槽深度为3mm的正六边形多鞋底结构的缓冲性能为最佳。

  • 标签: 多胞结构 胞元边长 胞元凹槽深度 静力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