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着大面积天然南方红豆杉群落,面积达660hm2,该群落结构合理,为我国罕见.本文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南方红豆杉群落植物种类组成,各种植物的分类群情况,群落的外貌与垂直结构、区系成分特点等,对研究南方红豆杉种群自然繁衍生长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南方红豆杉 群落分析 福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综合科学考察
  • 简介:用比较样地法调查了乌拉盖草原9个不同群落类型的,闫晓红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物种数随取样面积增加呈对数增加,且与对数模型s—alnA+b能够很好拟合(R2≥0.9715)。(2)不同群落类型的α多样性测度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都表现出山地草甸类“羊草+线叶菊+杂类草”类型、温性草甸草原类“羊草+杂类草”类型、山地草甸类“羊草+杂类草”类型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而低地草甸类“羊草群落”类型拥有较低多样性指数。(3)群落的多样性更多的受均匀度指数的影响。

  • 标签: 群落类型 种一面积关系 Α多样性
  • 简介:摘要随采煤塌陷后时间的延长,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优势种均发生显著改变,群落优势层呈现从乔木层向草本层,再向灌木层的变化趋势,塌陷区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稳定性均低于未塌陷区,塌陷后期多样性指数有回升的趋势;植物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先降后升,后期有与未塌陷的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增大的趋势,植物群落发生了明显的次生演替现象。

  • 标签: 采煤塌陷 塌陷年限 植被组成 植被多样性
  • 简介:对三亚铁炉港红榄李(Lumnitzeralittorea)天然林进行群落调查,设置6个10m×10m调查样方。对样地内的红树植物进行测量,记录红树种类、胸径、株高等指标,并进行重要性、径级等级分析,探讨该红树林林分植被的演替变化。结果表明,在600m2样方中共记录了6种红树林树种,隶属4科5属,这些树种均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该红榄李群落呈密灌丛状,群落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其重要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红榄李>正红树>海莲>榄李>木果楝>海漆。径级等级分析结果显示,榄李的径级等级分布较为均匀,木果楝和正红树分布于第IV级和第V级,海漆、海莲和红榄李均分布在第V级。该红榄李群落为衰退型,正处于濒危状态,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

  • 标签: 天然红树林 红榄李 重要值 结构特征
  • 简介:本研究选择不同海拔高度未退化的矮生嵩草草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群落的植物高度、盖度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矮生嵩草、垂穗披碱草的生物量随海拔高度的降低逐渐增加;苔草的生物量随海拔高度的降低先减小后增加,呈“V”字型;早熟禾生物量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甘肃棘豆的生物量随海拔高度的降低先增加后减小;美丽风毛菊、兰石草、多裂委陵菜、鸟足毛茛的生物量变化规律不明显;植物平均高度随海拔高度的降低逐渐增大;植物平均盖度变化规律不明显.

  • 标签: 群落 海拔 生物量
  • 简介:2003年5、7、9、11月对黑龙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8门127种,以绿藻、硅藻为主,分别占47%和44%,尺骨针杆藻、细星杆藻、钝脆杆藻、颗粒直链硅藻、美丽星杆藻、歧射盘星藻、毕氏林氏藻、卵形隐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数量为351.29×104ind./L,以硅藻为主,数量为244.62×104ind./L占69.63%,生物量为3.88mg/L,硅藻最高,为3.11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数量夏季最高为575.28×104ind./L,生物量以秋季最高5.655mg/L;水平分布抚远江段最高,平均为531.47×104ind./L和4.95mg/L.多样性指数变化是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均匀度指数变化是冬季>夏季>春季>秋季.

  • 标签: 秋季 群落结构特征 夏季 浮游植物 春季 冬季
  • 简介:文章以枣庄市3个代表性公园(人民公园、南方植物园、东湖公园)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样地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枣庄市3个公园共有植物57科116属174种,其中被子植物53科104属151种,裸子植物4科12属23种,乔木层优势种为大叶女贞,次优势种为香樟、樱花、栾树,灌木层优势种为红叶石楠,次优势种为小龙柏、扶芳藤等,人民公园与南方植物园、东湖公园的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39,0,42,南方植物园与东湖公园的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为0,66,枣庄市公园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值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 标签: 植物群落 数量特征 枣庄市
  • 简介:于2015-2017年,在乌拉盖管理区境内选择34个样地,采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提出的草地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进行草地植被调查,基本摸清了乌拉盖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现状.这将对乌拉盖草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绿色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生态旅游的合理规划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乌拉盖草原 物种丰富度 物种组成 植物群落多样性
  • 简介:摘要:植物群落调查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植物群落调查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植物群落调查的方法和分析技术,包括样地设置、样方面积、样方数量、样品收集、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介绍了植物群落调查在生态学研究和生态系统保护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 标签: 植物群落调查 样地 样方面积 样方数量 样品收集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简介:摘要:在整个湿地生态系统中,底栖动物群落是其中核心构成部分,如果说底栖亚系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中心,那么底栖动物群落就是这个动态中心承上启下的关键载体,左右着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因此,深入研究底栖动物群落的组成和特征,不仅可以促进群落生态学理论的深化,并且对湿地生物多样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东某湿地公园为例,进行相关的研究。通过在该湿地设置的5个采样点,进行底栖动物样品的采集,以此实施物种鉴定和统计,进行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以及相关研究。

  • 标签: 湿地 底栖动物 群落组成 研究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以辽宁省营口市典型公园绿地——明湖公园的绿地乔灌木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的群落降噪情况,研究植物群落在夏季的降噪程度。结果表明:夏季的植被群落降噪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M2侧柏+国槐+欧叶女贞>M1侧柏+欧叶女真+欧丁香>M3刺槐+黄刺玫+皂荚树。

  • 标签: 乔灌木 植被群落 降噪
  • 简介:科学.合理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是城市绿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是人工自然植物群落结构稳定、生态保护功能强、养护成本低,具有良好自我更新能力的重要保障。以城市绿岛、海淀树村为例,探讨北京人工自然植物群落的种植模式,发挥自然植物群落的特点和优势,构件生态型绿地结构、创建生物多样性。

  • 标签: 人工自然植物群落 生态 乡土树种 种植模式
  • 简介: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手段,是让教于学、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策略之一,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 标签: 思维导图 学习手段 群落的主要类型
  • 简介:芦苇群落的变化是江南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汉唐时期的水环境丰富,沼泽地甚多,芦苇群落分布广大。秋天的江南,大量的鸟类伴随芦花飞扬。到宋代,开发加强,沼泽地减少。在吴江长桥一带,出现了大量的淤浅,淤浅初期,芦苇丛生,后期则成为稻田。宋代的江南有丰富的芦苇、林地与飞鸟,环境优美。到明代,随着农业集约化进一步加强,太多的芦苇地消失,湖滩地不断发生着从芦苇转化成稻田的现象。在河道区域,淤积形成的洲渚之上有芦苇发生。芦苇群落对江南环境史上的景观构造,物种平衡,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芦苇 江南 环境史
  • 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往一些作为材林所培育的郊区以及农林区都进入到了城市,而要想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就有必要将这些部分建设成风景林,而本文主要对苏南森林群落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风景林改造技术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 标签: 苏南森林群落 风景林 改造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对园林空间布局进行了概述,然后通过分析人体视觉对园林空间的影响,黄金分割比在植物群落层次控制中的应用,园林设计节奏、调性及季相控制的各种方式的研究,分别对园林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进行了更进一步的量化性控制手法的分析与探究。

  • 标签: 园林空间 植物群落层次 量化控制
  • 简介:通过总结当前国内部分城市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发展状况,分析城市园林植物与生态效益的关系,包括调节小气候和改善污染环境等方面,探讨现代城市对植被的需求量及所涉及的诸多因素,以期为各城市在规划及绿化造林过程中构建良好的、符合城市需求的植被结构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广州市 城市 生态 群落结构 生态效益
  • 简介:本文以红叶谷为代表,采用生态学系统布点方法,对济南南部山区的野生植被进行了详细调查,初步了解了该地区植被生态群落情况。对样地内的各生态因子进行了研究,土壤因子情况通过实验手段测得。初步揭示了红叶谷植被的生态特征,为景区生态旅游研究和丰富济南的绿化材料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植被群落 生态 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