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刘春筝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5期
  • 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2016级麻醉一班  辽宁大连  116044)     【摘  要】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是胃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最近,它已被证明在防止其他疾病发展方面具有一些有益作用。在这里,我们特别关注HP对胃肠道各种微生物群的影响。讨论HP如何影响胃肠道内三个主要区域的生理——食道,胃和结肠。  【
  • 简介:摘要人类的微生物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组成,它们分布于口腔、鼻腔、肠道、阴道、皮肤等部位,并且对宿主的代谢、免疫、激素和稳态功能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它既保护宿主和维持体内平衡,又能够引起炎症和肿瘤发生。微生物已被发现可以调节某些肿瘤化疗和免疫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但尚无肿瘤放疗背景下的大型研究。本文对微生物与患者放疗反应和损伤变化的联系进行总结,以期为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方案,为放疗及其诱导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微生物群 放射损伤 肿瘤/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已经成为当代中老年群体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但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寻求新型有效的治疗策略是当务之急。肠道微生物被称为"人类第二大基因组",不仅可调控胃肠道活动,甚至还可影响宿主的骨代谢、免疫和矿物质的吸收,最终调节人体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 肠道微生物群 短链脂肪酸 微环境
  • 简介:摘要:人体的肠道中定植了数以万亿的肠道微生物,形成肠道微生物,被称做“第二基因库”。最近的研究证实了“肠-脑-微生物轴”的存在,包含了神经、内分泌、免疫和代谢等多个系统。肠道微生物能够介入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的双向交流,从而参与社会认知行为和精神疾病的发展,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与这些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精神疾病的病因、治疗等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 标签: 肠道微生物群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口腔微生物与口腔疾病之间的紧密联系。口腔作为人体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重要部位,其微生物的平衡与否直接关系到口腔健康。本文旨在探讨口腔微生物与口腔疾病的关联性,以期为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口腔微生物群 口腔疾病 关联性 预防 治疗
  • 简介:对具有地方特色的黑茶品种——广东陈香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系演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其优势种群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灰绿曲霉(A.gloucus)、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ysogenum)、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parapsilosis)、根霉(Rhizopussp.)和木霉(Trichodermasp.)。开潮渥堆开始发酵时,以产黄青霉为主,占47.9%~91.9%。黑曲霉繁殖迅速,在发酵中、后期其占绝对优势(83.1%~97.9%)。开潮渥堆时茶堆的含水量对微生物种群演化有显著影响,当其含水量30%~35%时,黑曲霉和酵母的生长繁殖较含水量20%~25%时快。通过水分调控微生物系,可以达到提高陈香茶品质的目的。

  • 标签: 广东陈香茶 微生物群系 渥堆发酵 含水量
  • 简介:摘要肠-脑轴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通路,肠道微生物作为肠-脑轴的关键调节因子之一,不仅参与维持肠道稳态和调节肠道功能,还可以通过肠神经系统与大脑直接交流并相互传递信息。目前已有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的失调可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心理及代谢性疾病之间存在联系,但其背后的作用机制仍未阐明清楚。本文围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肠道微生物失调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心理及代谢性疾病的作用及研究进展,综述了肠道菌群与脑结构及功能的关联性,旨在探究肠道微生物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肠道微生物群 肠-脑轴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随着取样及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子宫也存在常驻微生物,且因人种、年龄、月经周期和疾病状态的不同而不同,并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等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但由于目前对子宫是否存在核心微生物及其构成情况仍未达成共识,且微生物在子宫内膜癌致病中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仍需规范、标准、大规模的研究,进一步阐明子宫微生物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寻求未来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呈进行性进展,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为2~3年,并且由于其发病率的增加,它正在成为全球医疗保健的经济负担。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许多临床研究,但仅有2种抗纤维化药物(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可用于减缓疾病的进展。然而,IPF仍无法治愈。这使得IPF的早期诊断成为临床重点,目前没有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可以在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之前验证肺纤维化。因此,研究新的生物标志物成为一种有希望的新疗法。越来越多的文献支持微生物生态失调参与IPF的发生及进展。本文探讨了目前肺部及肠道微生物与IPF的潜在关联以及改善微生物对IPF的影响。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微生物群 肠道微生物群 肠-肺轴
  • 简介:以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莺歌海-琼东南盆地Ya8-2-1、Ya8-1-1、Ya13-1-4及LD30-1-1A井为重点,进行定量的多门类微体古生物综合分析和生物地层学研究。莺-琼盆地第三系有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有孔虫化石尤为丰富。详细研究了有孔虫、介形虫、钙质超微、孢粉和沟鞭藻等生物的特征及其纵、横向上的分布。依据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等,对盆地第三系识别出14个浮游有孔虫界面和1个质超微化石界面,对化石带的划分进行了讨论。经与Berggren等所制定的绝对年龄值的对比,作出了莺-琼盆地的年代地层表。最后对莺-琼盆地第三系各组(崖城组、陵水组、三亚组、梅山组和莺歌海-黄流组)的时代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莺-琼盆地 第三纪 微体古生物群 地层划分 南海北部
  • 简介:摘要人体微生物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维持宿主的健康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近年来,随着对肠-脑轴的深入研究,微生物被发现可以以多种方式在人体精神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多种精神障碍的发生过程中也存在着微生物的改变。现已有大量以微生物为靶标干预精神障碍的相关研究。但是,目前尚未有商品化的以微生物为靶标干预精神障碍的相关产品,且关于该领域的综述也较少。此文从微生物与机体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与精神障碍的关系以及以微生物为靶标治疗精神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微生物群 精神障碍 干预
  • 简介:2012年5、8月,对雅鲁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期间共采集底栖动物12目21科38种,其中水生昆虫22种,分属5目10科,占总数58.90%。雅鲁河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161.38ind·m-2,生物量为5.32g·m-2,夏季平均密度和生物量高于春季。在各功能摄食生态类群中,刮食者最多,为14种,收集者10种,撕食者8种,捕食者6种。底栖动物优势种仅金线蛭Whitmaniasp.1种;常见种有Ephemerellarusa、Dipteromimustipuliformis、平滑多足摇蚊Cricotopusvierriensis、蚋Simulium、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a-murensis和湖斜顶螺Acroloxuslacustris等6种。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3种多样性指表明:夏季底栖动物多样性高于春季。采用BI和Shannon-Weiner生物指数对雅鲁河水质进行评价,调查期间雅鲁河水质处于一般以上水平,夏季水质状况好于春季。

  • 标签: 雅鲁河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 简介:2011年9~10月,对逊别拉河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利用生物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采集到15目28科55种底栖动物,其中水生昆虫种类最多为37种,分属7目16科,占总数的67.27%。出现频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粗腹摇蚊(Pentaneurasp.)、狭萝卜螺(Radixlagotis)和半球多脉扁螺(Polypylishemisphaerula)。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64.80ind.m-2、生物量为4.43g.m-2。功能摄食类群以捕食者占优势,共计为23种,刮食者15种,收集者11种,撕食者6种。BI生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逊别拉河水质比较清洁。

  • 标签: 逊别拉河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监测 水质
  • 简介:据前人资料结合1:25万区调新资料研究成果,对西天山石炭纪典型岩石地层单位及时代、基本特征形成一些新的认识。对新疆北部石炭系腕足"管孔石燕动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及腕足"拟穆武贝动物群"的分布范围、生物区系意义进行总结和讨论。利用多年来西天山陆续发现的菊石化石,建立了本区7个石炭纪菊石带,并结合"R带"为主的菊石化石资料对西天山上、下石炭统年代界线进行讨论。

  • 标签: 西天山 石炭系 生物群 菊石带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肠道微生物(GM)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产生和进展直接相关,GM可能是AD患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以及脑内慢性炎症的主要来源之一。GM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肠-脑轴影响大脑,促进AD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改变,并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多种交流途径,这为AD患者的早期识别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GM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年龄、情绪、生活和用药方式等,通过早期健康干预(如生活方式干预)调节GM多样性从而改善AD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未来AD预防和治疗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肠道微生物群 炎症 菌-肠-脑轴
  • 简介:摘要人类肠道微生物菌群中有多达1000种细菌,每种细菌在身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中的大多数对健康极为重要,而少数可能会导致疾病。免疫系统将成为病原体入侵人体时的一层坚固的保护罩。本文将从肠道微生物如何影响肠道健康与疾病以及对宿主免疫系统发育与功能的调节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肠道微生物群 宿主免疫系统 调节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