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秸秆还田是一种重要的农田管理实践,能够提高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生长,并维持土壤微生物的稳定。本文详细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作物产量和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 标签: 秸秆还田 土壤质量 作物产量 微生物群落 可持续性研究
  • 作者: 王东岳 张开亮 田静 张君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02
  • 出处:《智慧东方》2023年第31期
  • 机构: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 简介:摘要: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原子荧光发射的化学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生物学等领域。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探究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研究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于理解和预测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原子荧光光谱法 重金属污染 土壤微生物群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真菌病患者病甲与健康甲细菌和真菌微生物菌群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于大连市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的31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及健康甲的甲屑样本,提取甲屑菌群总DNA,以细菌16S rDNA的V3-V4区序列及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作为目标序列进行基因扩增及Illumina测序,对所测序列采用USEARCH和mothur软件进行OTU聚类分析,采用Wilcoxon rank sum test方法进行α多样性分析,采用相似性分析(Anosim)进行β多样性分析,采用LEFSe方法进行物种差异分析。结果入组甲真菌病患者31例,男16例,女15例,按年龄分青年组(18 ~ 35岁)10例,中年组(36 ~ 60岁)11例,老年组(大于60岁)10例。α多样性分析显示,病甲组标本Shannon指数明显低于健康甲组(W = 290,P = 0.007),而Simpson指数明显高于健康甲组(W = 663,P = 0.010),病甲组细菌菌群的多样性及均匀度低于健康甲组,病甲在真菌菌群的多样性与健康甲无明显区别。β多样性分析显示,基于unweighted-unifrac距离矩阵分析结果,病甲组与健康甲组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的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菌群:R = 0.0052,P = 0.331;真菌菌群:R = 0.0036,P = 0.337);基于weighted-unifrac距离矩阵分析结果,病甲组与健康甲组在细菌菌群及真菌菌群的丰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在物种组成上,病甲组较健康甲组丰度显著降低的细菌菌群有拟杆菌门及变形菌门、β-变形菌纲、伯克氏菌目、罗尔斯顿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而芽孢杆菌纲、芽孢杆菌目、葡萄球菌属明显高于健康甲组。病甲组显著升高的真菌菌群有散囊菌纲、爪甲团囊菌目、未分类锤舌菌目、关节皮肤真菌科、黑团孢属、白粉菌属、铁艾酵母属、毛癣菌属、十字花科白粉菌、红色毛癣菌、合轴马拉色菌,而酵母菌纲-酵母菌目-酵母菌科、隐囊菌科、念珠菌、链格孢菌较健康甲组显著降低。结论甲真菌病患者病甲与健康甲细菌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度均有明显的差异,真菌菌群仅丰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某些真菌和细菌菌属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甲癣 微生物群落 RNA,核糖体,16S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内转录间隔区
  • 简介:地质记录表明在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生物灭绝事件,但对其成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作者试图通过对华北地台该时段广泛发育的核形石微组构和矿化过程研究,揭示微生物对灾变事件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核形石内富含细菌化石;包壳的微组构和有机矿化特征表明其形成于细菌硫酸盐还原(BSR)作用活跃的高碱度海水条件,密集的莓状黄铁矿微粒和异养细菌残余指示为缺氧环境;而沉积相分析显示核形石发育于浅海陆棚背景。研究认为,同期的核形石及其他可对比微生物岩不仅在华北广泛分布,在其他大陆和板块上也有良好记录,表明在这个生物灾变期浅海环境有广泛的微生物爆发,并可能与大火成岩省喷发、全球气温升高以及深部缺氧海水向陆棚侵进引起的浅海广泛缺氧相关。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广泛发育的微生物岩可能记录了底栖动物大量灭绝后,微生物在缺氧水体中的快速繁盛与生态扩张过程。

  • 标签: 早-中寒武世过渡期 核形石 有机矿化 草莓状黄铁矿 缺氧环境 华北地台
  • 简介:摘要:研究者对污水处理厂中用于氮和磷去除的微生物进行了从基因组学到生态学的综合分析,通过微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发现了与氮和磷去除相关的基因,同时比较了不同微生物的基因组差异。在微生物的生态学分析中,探究了群落结构、多样性、功能基因以及稳定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研究了微生物的氮和磷去除机制,包括氮和磷去除相关基因的鉴定,代谢通路和生物化学反应的分析。本文讨论了微生物的优化策略、应用价值和前景,以及存在问题和未来展望。

  • 标签: 污水处理厂 氮和磷 微生物群落 基因组学 生态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与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肠道微生物影响造血系统的发育,同时也影响血液肿瘤的预后分层。肠道微生物易位在血流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和血流感染影响血液肿瘤的治疗效果,使用益生菌和粪菌移植可恢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 标签: 微生物群 血液肿瘤 治疗 微生物群易位 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推动下,近年来研究发现特定微生物比例的变化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口腔中的微生物、胃肠道内菌群及胰腺内菌群等,其中口腔内牙龈卟啉单胞菌与胰腺癌风险呈正相关,这可能为胰腺癌的诊断提供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微生物与胰腺癌的多种治疗方式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可影响化疗效果,胰腺癌内的细菌可诱导免疫耐受,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多。

  • 标签: 微生物群 胰腺肿瘤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在剖析生物地域分异因素基础上,按空间尺度大小和分异因素的差异将陆地生物划分为大陆性、区域性、地方性三种尺度分异规律,地带性、经度省性、地带段性地区性、垂直带性、系列性、微域性七种类型的分异规律。

  • 标签: 陆地生物群 地域分异规律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人体的共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特别是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与人类相关微生物的研究。肠道微生物是人体最庞大的微生态系统。一方面,正常条件下,肠道微生物在维持宿主免疫平衡,促进营养物质代谢和维持肠道稳态中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肠道微生物失调与多种疾病有关,除影响肠道健康外,还影响肠外多种组织、器官。随着肠道微生物与大脑之间相互作用的"肠-脑轴"概念出现后,研究者提出肠道微生物与眼之间可能同样有"肠-眼轴"的存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物在眼科疾病,包括角膜病、葡萄膜炎、视网膜病,以及与系统性疾病相关眼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肠-眼轴的存在提供证据,并为未来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肠道微生物群/生理 眼科疾病 固有免疫反应 肠-眼轴
  • 简介:生物生长的测定,在生产和实验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可作为发酵过程中判断微生物生长状况和发酵进程的重要指标。常用的微生物生长测量方法有多种,一般分为测细胞数目和测生长最两大类。

  • 标签: 测量方法 微生物 生长 群体 发酵
  • 简介:山东临朐产出的中新统山旺组化石群,保存精美、属种分异度高。60多年来,经发掘和研究,目前已从约30余米的硅藻页岩沉积中报道了真菌、硅藻、介形虫、孢粉、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及遗迹化石等十几个门类的化石,共计400余属700多种。本文总结了化石与周围无机界的关系、化石的埋藏特征、形成原因以及相关古生态学问题——古气候、古温度、古纬度、古地形、山旺湖的水文性质、湖水的季节性变化与硅藻页岩的纹层、动植物群的营养结构以及山旺盆地的沉积历史。

  • 标签: 生物群 湖相沉积 古生态 山旺 中新统 山东
  • 简介:基于2005年4~9月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盘锦湿地优势植物芦苇的群落学特性。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峰值出现在7月,4~7月茎重与叶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地下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垂直变化,其中0~30cm的芦苇须根最大值出现在7月,根茎最大值出现在6月,30~40cm深度为生物量变化在垂直剖面的分界线;根冠比以7月为最低。分层营养物质在30cm以下积累。

  • 标签: 湿地 芦苇 群落生物量 根冠比 动态特征
  • 简介:摘要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耐药和不良反应依然是现代医学难题。研究表明肠道和肺部微生物的丰度、多样性和代谢产物等可用于辅助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监测。同时,肠道微生物还可以联合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作为综合治疗的手段,增强疗效并减轻其不良反应。微生物已在肺癌的诊疗中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微生物群 早期诊断 肺肿瘤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Ana M Valdes及同事探讨了通过饮食和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策略。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青藏高原“黑土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10-2011年度“黑土滩”T1、T2样地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黑土滩”样地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rtsGriseb.)、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中华羊茅(Festucasinensis)的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重要值和鲜重都呈下降的趋势,H、E和P都呈上升的趋势。其中,2011年度,T1样地的垂穗披碱草的相对高度、相对盖度和重要值分别较2010年显著降低了2.61倍、1.21倍和2.06倍(P〈0.05),H、E和P分别较2010年增加了43.22%、47.77%和19.33%,垂稳披碱草、草地早熟禾、中华羊茅和总鲜重分别较2010年下降了51.38%、10%、26.21%和12.16%。以上结果表明,短期围栏封育并不能显著改善“黑土滩”的群落结构,优良牧草并未显著增加。

  • 标签: “黑土滩” 生物量 多样性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微生物参与调节人体代谢以及炎症、免疫反应、肿瘤发生和发展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有证据表明,特定微生物的改变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影响患者手术、化疗及免疫治疗效果。本文通过综述微生物与胰腺癌的关系,旨在为进一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微生物群 胰腺癌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