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影像融合和三维表面重建影像后处理技术的术前模拟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21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头颅CT、3.0 T MRI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利用iPlan软件将所有影像学数据配准融合并重建出三维模型,根据模型评估AVM的位置、范围、与功能区的关系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位置,然后与术中所见进行比对,并在显微镜下切除AVM。术后行头颅MRI和DSA随访,同时检测患者的四肢活动、语言功能及视力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前模型的重建,其中20例利用模型在术中成功辨认AVM、功能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位置;1例因术野内无明显粗大的血管且脑内血肿造成脑沟受压,脑沟回形态不清晰,无法完成比对。术前模型与术中评估的符合率为95.2%(20/21)。21例患者中,AVM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例。5例因出血导致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中,4例于术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1例因出血导致偏盲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视野缺损有所改善。1例因术后再出血,出现肢体活动障碍,于2周后恢复正常。2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5.8±6.7)个月(3~25个月),行影像学复查均未发现再出血。4例癫痫起病的患者中有3例术后无发作,1例于术后3个月内仍有发作,经调整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发作停止。结论利用影像后处理技术有助于在术前对AVM的位置、范围、与功能区的关系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位置作出准确评估,可提高AVM的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神经外科手术 成像,三维 影像后处理 影像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非环状重度钙化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CAS手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中非环状重度钙化病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评估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支架内再狭窄/闭塞发生率。结果CAS手术治疗非环状重度钙化(钙化弧度>270°)病变226例次,技术成功率为90.26%。围手术期无死亡或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于球囊后扩时出现手术侧脑卒中,围手术期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为25.34%。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7.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轻中度再狭窄(<70%)的发生率为16.59%,重度再狭窄或闭塞(>70%)的发生率为3.22%。结论对于非环状重度钙化且合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高危因素的患者,通过采取积极的预扩策略和严格的支架选择及植入标准,CAS手术仍具有良好的疗效,围手术期死亡、心肌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较低,近中期支架通畅率满意。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钙化 缺血性脑卒中 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超早期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将83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发病7h之内)手术38例(超早期手术组)、延迟手术(发病7~72h)45例(延迟手术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并且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早期手术组有效率94.7%(36/38);延迟手术组有效率82.2%(37/4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7.53,P〈0.05)。超早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6%(12/38),住院期间病死率5.3%(2/38);延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2.2%(37/45),住院期间病死率17.8%(8/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手术治疗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康复疗效较好,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超早期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肱骨骺端减压治疗重度肩痛疗效。方法将120例顽固性肩痛患者(采取常规保守疗法无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简称软组织治疗组)仅给予肩周软组织治疗(肩部各功能肌群等软组织),根据病情不同需要采用痛点和神经阻滞、射频或银质针松解粘连或挛缩组织、物理疗法(肩关节松动术、肩部软组织手法和牵伸训练、各种理疗)等综合肩关节康复方法,实验组即骨骺减压组,病人给予肩周软组织治疗等综合康复方法,并行肱骨骨骺端减压,以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及改良)评分及肩关节ROM改善程度来评定疗效。结果骨骺减压组经肩周软组织松解联合肱骨骺端减压治疗重度肩痛后,第一天夜间可见疼痛缓解,VAS评分下降显著,治疗后1、2、3周ROM功能改善,而对照组肩痛及肩关节ROM改善弱于实验组。结论肩周软组织松解联合肱骨骺端减压可以治疗重度肩痛,迅速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病程缩短,可以解决难治性肩痛,疗效突出。

  • 标签: 重度肩痛 无血管性坏死 肩关节各功能肌群 肱骨骺端 骨骺减压
  • 简介:摘要H.pylori是多种胃部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但H.pylori的根除治疗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为抗生素耐药。为规范H.pylori感染的诊治和提高H.pylori感染根除疗法的根除率,国内外先后颁发了一系列共识。本文就《多伦多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共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Maastricht-Ⅴ共识》《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美国胃肠病学院共识》与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H.pylori感染初次治疗的内容进行对比与解读。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共识 抗生素耐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再通结合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中动脉闭塞的对比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在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50 例急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单纯血管内再通治疗,观察组进行血管内再通结合缺血后处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脑梗死体积以及手术前后的 NIHSS 评分之间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为 92% ,高于对照组的 64% , P<0.05 。观察组术前、发病 24 小时的脑梗死体积分别为 1.7±0.7 、 3.5±1.2 ,均要低于对照组,发病后的脑梗死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手术前后的 NIHSS 评分分别为 13.7±7.2 、 2.5±1.5 ,手术后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 P<0.05 。 结论:血管内再通结合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中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血管内再通 缺血后处理 急性脑中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智能水处理系统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的消毒效果以及其水样的具体毒性,致力于为口腔临床用水提供安全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方法:选择 5台以全智能水处理系统水作为供水来源的口腔综合治疗台为观察组,另选取 5台以市政水作为供水来源的口腔综合治疗台为对比组,最终对观察组安装前后口腔综合治疗台水样品的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对口腔综合治疗台管道进行彻底化的消毒之后,对比组的细菌在一周之内可以滋生到( 3.1±1.03) ×103CFU/ml,而观察组则在在< 100CFU/ml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用全智能水处理系统可以减少口腔水路的微生物感染,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用水。

  • 标签: 全智能水处理系统 口腔综合治疗台 消毒效果 细菌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提高对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发症的认识。方法选取曾在我院住院的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症患者共35例,并对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35例开腹手术并发症包括胆道损伤(横断、结扎、胆漏)21例,术中或术后腹腔大出血7例,残留胆囊或残留胆囊管结石4例,遗漏胆总管结石3例。结论外科医生必须要认识到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中隐藏的潜在危险性,要对患者的病情、详细病史以及术中的操作原则是预防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免除并发症的必要前提。

  • 标签: 开腹手术 胆总管结石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衰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低血糖的处理。方法研究我院在2010年8月至2015年80例肾衰合并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分析其血透中产生低血糖情况以及对应的饮食、药物使用干预的防控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有39例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48.75%,其中24例通过含糖饮食摄取得到缓解,15例通过葡萄糖静脉推注得到缓解,没有发生昏迷等严重情况,所有低血糖情况患者均得到了良好恢复。结论肾衰合并糖尿病患在血透中应该做好严密观察,发现低血糖情况要及时运用综合处理,降低血透风险。

  • 标签: []肾衰 糖尿病 血液透析 低血糖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程序员。主因反复面部结节囊肿性皮损5年余,于2015年1月12日就诊。患者5年前出现以下颌部为主的面部散在结节、囊肿,于外院诊断为重度痤疮,使用多种治疗(异维A酸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等口服,各种维A酸制剂及抗生素乳膏外用,中药内服等),效果欠佳,反复发作,近期皮损再次加重。患者既往体健。皮肤科情况:面部、颈部散在炎性丘疹,下颌及周围散在黄豆至花生粒大小红色结节及囊肿,部分融合,触之囊实性,浸润感明显(图1)。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 标签: 痤疮 重度 点阵激光 ALA-PD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栓预处理在AngioJet血栓清除术中的作用。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急性期单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术前经腘静脉置鞘小剂量溶栓药物预处理是否可进一步提高AngioJet血栓清除效率。结果经预处理后,实验组术中即时血栓清除率较对照组高(Z=2.446,P=0.014),血栓抽吸时间更短[(289.1±57.9) s比(342.3±75.2) s],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降低更少[(7.2±2.4) g/L比(11.4±2.1) g/L];术后随访3、12及24个月深静脉通畅率无差异,远期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无差异。结论经腘静脉置鞘小剂量溶栓药物预处理,可提高术中即时血栓清除效率,有效减少血栓抽吸时间及红细胞破坏。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RIPostC)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广东同江医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25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RIPostC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所有纳入患者均按指南接受常规治疗,RIPost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非患侧上肢4个循环的RIPostC,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4个循环的安慰治疗,1次/d,连续180 d。比较治疗180 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画钟试验、积木试验评分,梗死体积和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结果治疗后180 d, RIPostC组BI评分和mR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RIPostC组的治疗效果(93.7%,59/63)高于对照组(75.8%,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80 d, RIPostC组MMSE、MoCA、画钟试验、积木试验评分均较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80 d,两组梗死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RIPostC组病变侧脑血流量值/镜像侧脑血流量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给予RIPostC,能够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残障,改善认知能力,增加脑灌注,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脑梗死 肢体缺血后处理 Barthel指数评分 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 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 简介:目的分析法洛四联症(TOF)的病变特点,总结其手术治疗经验及术中所遇到的特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间实施的244例TOF手术情况,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TOF根治术236例(包括合并畸形的手术),其中根治术同时行双向格林手术、室缺补片打孔术、右室至肺动脉带瓣血管外通道术共5例,介入+根治(Hybrid)手术4例,非体外循环下体肺分流术8例。结果术后早期(30d内)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1.64%。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心功能衰竭2例,灌注肺、呼吸衰竭2例。其他主要并发症30例。随访1-13个月,晚期死亡1例,死于右室-肺动脉外通道堵塞。结论准确掌握手术指征,根据不同病变采取不同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法洛四联症 外科手术 心肺转流
  • 简介:摘要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症状,降低其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CRT的关键技术为经冠状静脉窦(CS)将左心室导线植入靶静脉,存在一定风险和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82岁患者在CRT术中因操作不慎而出现心脏静脉造影球囊破裂及相应处理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球囊 冠状静脉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影像融合和三维表面重建影像后处理技术的术前模拟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21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头颅CT、3.0 T MRI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利用iPlan软件将所有影像学数据配准融合并重建出三维模型,根据模型评估AVM的位置、范围、与功能区的关系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位置,然后与术中所见进行比对,并在显微镜下切除AVM。术后行头颅MRI和DSA随访,同时检测患者的四肢活动、语言功能及视力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前模型的重建,其中20例利用模型在术中成功辨认AVM、功能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位置;1例因术野内无明显粗大的血管且脑内血肿造成脑沟受压,脑沟回形态不清晰,无法完成比对。术前模型与术中评估的符合率为95.2%(20/21)。21例患者中,AVM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例。5例因出血导致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中,4例于术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1例因出血导致偏盲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视野缺损有所改善。1例因术后再出血,出现肢体活动障碍,于2周后恢复正常。2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5.8±6.7)个月(3~25个月),行影像学复查均未发现再出血。4例癫痫起病的患者中有3例术后无发作,1例于术后3个月内仍有发作,经调整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发作停止。结论利用影像后处理技术有助于在术前对AVM的位置、范围、与功能区的关系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位置作出准确评估,可提高AVM的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神经外科手术 成像,三维 影像后处理 影像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空气报警的原因分析与报警的处理。方法:通过安装CRRT管路前的检查、各个连接口的紧密度把握、静脉壶液面关注、静脉壶外表的光洁度、血流是否充足等方法做好提前预判。结果:通过以上方法,大大减少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空气报警频率和因空气报警导致强行被迫结束治疗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 空气报警 原因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中加强对并发症的处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8例恶性肿瘤老年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加强并发症的处理)和对照组(常规干预)各30人。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76%)低于对照组(29.71%),(P

  • 标签: 老年人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并发症 处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