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贫血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血液学异常,决不可将其视为老龄化的生理现象。在英国老年男性贫血的总患病率为20.1%,老年女性的患病率为13.7%。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老年人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病。但是,缺铁也是贫血常见的原因,所以应该检查及治疗。Joo-

  • 标签: 老年人 治疗 缺铁性贫血 常见 患病率 血检
  • 简介:股腘动脉闭塞是常见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自1964年首例采用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治疗股腘动脉硬化狭窄性疾病至今,股腘动脉的腔内治疗获得极大的发展[1]。欧洲及北美指南提出腔内治疗也可适用对某些复杂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rans-AtlanticInter-

  • 标签: 腔内治疗 腘动脉 再狭窄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支架植入 通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技术中的麻醉处理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患有直肠癌的9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麻醉处理,观察组则予以加速康复外科中的麻醉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两组组内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技术应用在外科手术中,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直肠癌 血液动力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1月,研究对象为我院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3例,所有患者行麻醉处理,选择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麻醉诱导使用对患者心血管功能抑制少的药物。快速静脉诱导麻醉维持选择芬太尼、异丙酚等,在手术过程中患者血压过高时使用硝普钠降压。结果:53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麻醉过程中无死亡病例,22例治愈,25例好转,未痊愈6例,患者家人自动要求出院,术后死亡3例,其中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脑水肿死亡1例。结论:要想提高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麻醉质量,选择气管插静脉复合全麻,手术中按高血压病人麻醉、神经外科麻醉,根据老年人麻醉的特点进行麻醉用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麻醉处理的安全性。

  • 标签: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麻醉处理
  • 简介:行为疗法的根本目标在于对人类行为的控制,以所谓适应的行为取代不适应的行为;表演疗法的目标在于鼓励人们对行为作出主动的选择,从而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开创人生的发展而摆脱旧有的情绪障碍。求治者在一种疗法中被当作“物”来修理,在另一种疗法中将得到引导,成为人生舞台上的演员兼编剧,不知他们需要哪一种。

  • 标签: 行为治疗 行为控制 行为选择 表演疗法 生活形式 行为主义
  • 简介:选择已开展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的三个县(区),通过定性研究和关键知情人深入访谈的方法,了解中国TB/HIV双重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处理效果并进一步完善机制;评价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和探索有效措施。研究发现,各机构负责不良反应监测处理,医生主动监测优于患者自我监测,监测项目和范围有限、患者吸毒行为、流动性大等不能保证监测处理效果。同时,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经济困难、吸毒行为、艾滋病的社会歧视等都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目前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处理需加强机构间沟通和参与,加强主动监测方式,扩大不良反应筛查项目和范围等。加强治疗初期督导、采取减免医药费用等使用提醒方式等可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 标签: TB/HIV双重感染 不良反应监测处理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38例高龄(>70岁)食管癌外科治疗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高龄食管癌手术切除3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31.7%)。围手术期死亡1例(2.7%)。结论高龄食管癌治疗以手术为首选,但应谨慎选择病例。精细化手术,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个体化围手术期处理可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提高病人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肿瘤 高龄 外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的正确处理方法,为日后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临床处理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102例重度烧伤病患,在采取及时治疗后和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采取药物涂抹进后行期残余创面处理)和观察组51例(在药物涂抹的基础上加用浸浴治疗治疗)两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0(97.74%),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1(80.39%),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现象发生,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取及时治疗后药物涂抹的基础上加用浸浴治疗机用于治疗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能够明显的减轻病患的症状,帮助病患有效的改善预后,从而有效的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重度烧伤 治疗方法 后期残余创面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治疗期间关于不良反应的临床管理和处理策略。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采取药物治疗的2000例患者进行研究。常规组未采取特殊管理措施。实验组针对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问题,由药剂师为主导开展临床管理和处理。分析对比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用药不合格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药剂师参与对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进行管理与处理能够明显提升整体用药效果,可以更好的保障药物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临床管理 处理策略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仲海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南通瑞慈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0)     【摘    要】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化疗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对策。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100例肿瘤内科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应用临床个性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严重程度、生存质量、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比较两组的患者治疗情况,可见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效果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实施个性化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为患者带来的负面情绪,有利于患者康复。  【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临床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其治疗失败前后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治疗失败病例12例,平均年龄84.5岁,其中Evans-Jensen分型ⅡA型3例,ⅡB型5例,Ⅲ型4例;Singh指数,IV级1例,Ⅲ级4例,Ⅱ级5例,Ⅰ级2例;非手术治疗2例,手术治疗10例,失败后8例获再次手术治疗,全部病例均获随访。结果8例获重行手术治疗,功能恢复良好,2例非手术治疗呈畸形愈合,2例死亡。结论高龄、骨质疏松、严重粉碎等不稳定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容易导致失败的内在原因,与非手术治疗不重视、术前、术中准备不充分、内固定的选择及操作技术不当、术后护理及指导功能不恰当等外在因素有关。充分认识其病理特点、准确地掌握适应证、高度重视非手术治疗、合理运用内固定技术、加强术后的护理工作、科学指导功能锻炼是降低对难治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失败原因 内固定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在惊恐障碍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将急诊就诊的30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加心理治疗组(B组)。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在治疗前后评定患者情绪变化,根据患者主诉病情是否好转来评定治疗是否有效。结果治疗后B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A组,B组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能有效缓解惊恐障碍的焦虑情绪,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惊恐障碍 心理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AO微型钢板治疗早期处理不当的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8例37处掌指骨骨折在畸形矫正,重新解剖复位后行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1~4.5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除5例因以前存在的伸肌腱粘连、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挛缩外,余13例手指关节屈伸正常。结论对处理不当的掌指骨骨折,在重新复位后用AO微型钢板治疗,术后早期活动,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骨折 掌骨 指骨 AO微型钢板
  • 简介:摘要烧伤是指由火焰、热液和各种化学物质、电源接触人体之后引起的损伤。基层医务人员早期的现场急救和创面处理,对烧伤患者今后的治疗、恢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会为后期治疗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

  • 标签: 烧伤 现场急救 治疗后期
  • 简介:<正>肢体动脉因各种原因出现管腔突然狭窄、闭塞或供血不足,导致肢体出现循环障碍被称为急性肢体缺血。急性肢体缺血性疾病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突然、原因复杂,时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心律不齐、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等,如不能及时诊治,将会导致截肢甚至死亡。临床上造成急性肢体缺血的主要原因是肢体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肢体动脉栓塞是由于循环在血液中的异常物体(即栓子,多数

  • 标签: 肢体缺血性疾病 预防与处理 急性肢体动脉缺血 动脉血栓形成 急性动脉栓塞 取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肿瘤内科治疗处理并发症的临床体验。方法根据处理方式存在的差异性,把我院2012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50例患者分成普通治疗组(以下简称普疗组)与特殊治疗组(以下简称特疗组),每组各25例。通过调查问卷和临床研究的方式,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处理并发症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发现,特疗组采用的全面监护治疗的方式比普疗组更安全、可靠,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降低肿瘤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采用全面监护的方式,有利于抑制患者压抑情绪、悲观、焦急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 标签: 肿瘤内科 并发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过程中常见问题和处理办法。方法2013-2018年我院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患者97例,其中男38例,女59例,年龄39-88岁,平均(55±4.9)岁;血栓位于左或右下肢,病程1-20d,平均(6.2±4.9)d;经彩超、D-二聚体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治疗,静脉置管,加用尿激酶治疗+腔静脉永久滤器植入。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常见问题有尿激酶溶栓可致纤维蛋白原减少9例;肝素过敏3例;穿刺点血肿及出血3例;机械吸栓后贫血2例;滤器取出困难5例。对尿激酶溶栓可致纤维蛋白原减少通过减少用药量、延迟用药时间、输新鲜血浆治疗;对肝素过敏患者抗过敏和华法林治疗;穿刺点血肿及出血预防是穿刺点8字缝合后加压包扎处理;对机械吸栓后可能贫血,术中控制吸栓时间和引流量,术后碱化尿液和输血治疗;对滤器取出困难患者采用导丝牵引法配合各种技巧取出下腔静脉滤器。通过系列有效治疗,全部患者治愈出院。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患者,在治疗中对出现的问题,我们采取相应治疗手段,患者完全治愈。现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总结如下。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肝素 机械取栓 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