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胚胎植入失败是目前辅助生殖技术面临的难题,而子宫内膜容受性又是影响胚胎成功着床的关键因素。尽管目前对子宫内膜在健康和疾病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控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许多临床证据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并导致不孕的机理仍有待进一步阐述。本文将对国内外有关妊娠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最新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 标签: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异位症 基因表达 胚胎着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检查基础上联合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10月为研究时限,纳入45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先以宫腔镜检查,然后予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并以手术证实结果为准,将宫腔镜检查结果与宫腔镜检查联合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探究在宫腔镜检查基础上联合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的价值。结果经手术证实45例患者均有子宫内膜病变,其中26例为子宫内膜增生,11例为子宫内膜息肉,8例为子宫内膜癌。以手术证实结果为依据,宫腔镜联合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100.00%、100.00%)高于宫腔镜检查(86.67%、86.67%),约登指数(2.22%)低于宫腔镜检查(13.33%),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有助于提升诊断符合率、灵敏度,价值可靠。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 病理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使用宫腔镜检查的诊断价值,给临床子宫内膜病变检查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对330例宫腔镜检查后行诊断性刮宫或子宫内膜活检病例进行分析,对患者接受宫腔镜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宫腔镜检查显示,患者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腺体增生、子宫内膜炎情况存在差异性;分泌期的内膜、子宫内膜炎和内膜癌患者其子宫息肉样病变的比例为29.7%、0.7%和0.0%。结论进行子宫内膜疾病检查时,使用宫腔镜后进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以提升检查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让患者的治疗更加的准确有效。

  • 标签: 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宫腔镜检查 子宫内病理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子宫内膜采集器在筛查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84例子宫内膜癌高危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采用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标本。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行诊断性刮宫的1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采集标本需要的采集时间、出血量、疼痛评分(VAS)、宫颈扩张率以及取材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采集标本需要的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减少,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取材满意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VS98.35%P>0.05);观察组患者的宫颈扩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89%VS9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细胞及组织具有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疼痛程度小的优点,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筛查。

  • 标签: 子宫内膜采集器 诊断性刮宫 子宫内膜癌 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及绝经时间对内膜癌的预测价值.方法127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内膜活检术前采用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比较良、恶性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平均内膜厚度,并对子宫内膜癌与内膜厚度及绝经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27例患者(良性病变115例、内膜癌12例)经阴道超声测量,内膜癌组的平均内膜厚度(14.3±7.3)mm大于内膜良性病变组(7.0±4.4)mm(P<0.01).其中内膜厚度≥10mm者内膜癌9例(9/45);内膜厚度≤5mm者无一例内膜癌.绝经后1~5年阴道出血者内膜厚度≤8mm、绝经5~15年阴道出血者内膜厚度≤6mm、绝经15年以上阴道出血内膜厚度≤5mm者发生内膜癌的可能性较小.结论内膜厚度及绝经时间与内膜癌的发生有相关性,随着绝经时间及内膜厚度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增加.超声测量内膜厚度可减少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内膜活检率.

  • 标签: 子宫内膜 绝经 子宫内膜肿瘤 出血 腔内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超声与病理学表现及超声提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指征。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09例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子宫内膜癌组101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的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声像图表现、子宫内膜病变内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及病理学表现:(1)子宫腔回声厚径:超声声像图示子宫内膜癌组101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4.60~59.00mm,平均(20.00±0.92)mm,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3.80~43.90mm,平均(12.53±5.71)mm,两组患者子宫腔回声平均厚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2,P〈0.01)。(2)子宫内膜病变血流动力学特点:子宫内膜癌组21例患者(21/101,20.79%)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5],31例(31/101,30.69%)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37例(37/101,36.63%)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内膜增生组77例患者(77/108,71.3%)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RI≥0.5),6例(6/108,5.56%)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17例(17/108,15.74%)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的检出率(20.79%,21/101)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71.30%,77/108),而子宫内膜病变呈低阻力及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的检出率(36.63%,37/101)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15.74%,17/101)。(3)子宫内膜病变病理诊断结果:两组209例患者(子宫内膜癌组101例患者中全切子宫88例,宫腔镜手术活检8例,诊断性刮宫5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患者中全切子宫11例,宫腔镜手术活检78例,诊断性刮宫19例)病理镜下示子宫内膜癌组49例(49/101,48.51%)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并存,其余病灶癌旁可见子宫内膜单纯�

  • 标签: 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样 子宫内膜增生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50例为息肉组,子宫内膜癌患者24例为癌变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女性30例为对照组,均给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及血流指标。结果癌变组患者子宫内膜与肌层界限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比例(17/24、18/24)高于息肉组(14/50、23/50)和对照组(8/30、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癌变组、息肉组、对照组。癌变组患者血管阻力指数为0.41±0.06、搏动指数为0.62±0.15,低于对照组、息肉组(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获得的子宫内膜厚度、回声、与肌层界限状态可用于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息肉的鉴别诊断,评估测得的组织内血流信号、血流阻力能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 标签: 子宫内膜 息肉 彩色多普勒超声,阴道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当前辅助生殖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胚胎反复植入失败仍是有待解决的难题,提高植入率的关键在于子宫内膜与胚胎发育的同步以及对胚胎具有最大容受性。由于种植窗时间存在个体性差异,故精准地判断胚胎植入的最佳时机是目前辅助生殖领域的难点及热点。以往的研究多通过经阴道超声、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子宫内膜活检等方法来判断子宫内膜种植窗的时间,但均存在一定的误差。近年来,现代分子基因诊断及微阵列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有学者也将其应用于子宫内膜容受性及种植窗的判断,并发现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价值。现就子宫内膜容受性阵列(ERA)的基本情况、临床应用、应用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为不孕症患者的个体化胚胎移植(pET)提供参考。

  • 标签: 子宫内膜容受性阵列 种植窗 子宫内膜容受性 个体化胚胎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内膜厚度与阴虚证、阳虚证的相关性,为薄型子宫内膜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临床研究思路。方法选取临床上比较典型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遵循阴阳序贯疗法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及内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多存在临床症候群不显,子宫内膜薄者,FSH、LH水平升高,雌激素低。结论循阴阳序贯法根据阴阳气血转化的特点,运用经典名方左归丸、右归丸对子宫内膜的改善具有一定的疗效,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薄型子宫内膜 性激素 左归丸 右归丸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增生是指子宫内膜在激素的调控下过度增生,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子宫内膜增生妇女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因素以及对其生存状况的影响。

  •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癌 影响因素 生存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进行宫腔镜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数量共56例,研究时间从2019年11月到2021年2月,以随机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数量分别为28例,其中对照组在检查和诊断时使用传统的宫腔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继续展开子宫内膜病变检查以及诊断,对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对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对照组阳性检出例数为17例,阳性检出率为60.71%;观察组阳性检出例数为27例,阳性检出率为96.43%,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明显更高,P

  • 标签: 宫腔镜检查 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子宫内膜病变诊断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诊断分为研究组(子宫内膜癌,35例)以及对照组(子宫内膜息肉,35例),均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超声表现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研究组35例患者,超声确诊31例,诊断符合率88.57%,对照组35例患者,超声诊断32例,诊断符合率91.43%且研究组存在宫腔积液,病灶不均匀回声以及内膜层以及肌层分界不清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癌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三年内,BelleliSpA将在迪拜、阿联酋为卡塔尔石油公司和壳牌位于Pearl的天然气制液体燃料装置(这套位于卡塔尔地岬拉斯拉法工业城的装置目前正在建造中)建造12个反应器。这些反应器采用厚壁和耐高压的容器用钢作为材质,从而满足了石油与天然气工业对优质反应器的需求.

  • 标签: 卡塔尔石油公司 天然气工业 PEARL 液体燃料 反应器 SP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活检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增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0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妇女,根据患者阴道是否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383例)与未出血组(21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子宫内膜活检和病理分析。结果出血组患者中,252例(65.80%)子宫内膜正常,与未出血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05),而98例(25.59%)患者为良性病变,与无出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8.62%)患者存在潜在恶性病变,与无出血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妇女,若无阴道出血症状,可不进行诊断性刮宫,但必须进行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对超声检查异常时,应立即进行内膜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

  • 标签: 子宫内膜活检 绝经妇女 子宫内膜增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下内膜息肉切除术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4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术式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20例患者接受常规的诊刮术治疗,研究组20例患者接受宫腔镜子宫下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下内膜息肉切除术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值得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下内膜息肉切除术 子宫内膜息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内膜增生不孕患者术后应用地屈孕酮临床效果。方法:实验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样本为来本院治疗的 9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内膜增生不孕患者,随机编号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46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对患者采用地屈孕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其痛经与盆腔痛评分低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间样本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内膜增生不孕患者时,对病人采用地屈孕酮治疗,疗效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内膜增生不孕 地屈孕酮 孕三烯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细胞心内膜作为新型生物材料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内膜层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分离新鲜猪心内膜,用包含DNase Ⅰ、RNaseA的Triton 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去细胞液进行消化,获得去细胞心内膜材料,并检测其形态学和力学特征。将去细胞心内膜内表面接种CD34+骨髓干细胞构建小口径血管,连接脉冲生物反应器,研究其在模拟动态状态下对细胞的黏附力。结果去细胞液可完全去除材料中的细胞成分,去细胞心内膜与新鲜心内膜弹性模量分别为(2.35±0.41) MPa和(2.13±0.36) MPa(n=3,P>0.0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了良好的力学顺应性。对CD34+骨髓干细胞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在脉冲生物反应器下培养,当灌注压为40 mmHg(1 mmHg=0.133 kPa)时脱落细胞数为(15.84±4.22)×102(n=3,P>0.05),对比10、20 mmHg时无显著增加,细胞在去细胞心内膜表面存留较好,并形成完整、融合的细胞单层。结论去细胞心内膜具有独特表面形态结构和良好的力学顺应性等特征,有利于提高其在动态血流下对CD34+细胞黏附和存留,可作为有用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内膜层材料。

  • 标签: 去细胞心内膜 小口径血管移植物 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