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在乡镇卫生院的急救处理方法及处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外伤患者在乡镇卫生院的急救处理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外伤在乡镇卫生院的急救处理和治疗方法。结果120例外伤患者中有118例患者经过急救处理脱离生命危险,成功率98.3%,2例外伤患者因为合并内脏受到严重损伤导致死亡。结论在乡镇卫生院给予外伤患者及时妥善的急救处理,不仅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更能为损伤严重的患者争取到足够的时间,为后续治疗做好准备。

  • 标签: 四肢外伤 乡镇卫生院 急救处理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面积皮肤脱套伤全厚皮片原位回植治疗最终效果。方法对我院26例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采用清创后全厚皮片原位回植修复术,查看术后疗效。结果本组26例患者回植皮肤全部存活18例,成活90%以上4例,成活80%以上2例,成活50%左右2例,经Ⅱ期再清创作邮票状植皮后痊愈。均随访2~16个月,平均6个月,26例患者皮片均成活,皮肤颜色正常,弹性良好,伤的色泽、外型、功能均恢复满意,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脱套皮肤修剪成全厚皮片原位回植术治疗大面积皮肤脱套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四肢 皮肤脱套伤 全厚皮片 原位回植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关节滑囊炎的效果。方法2008年4月~2011年3月,关节镜下滑囊切除术治疗关节滑囊炎17例,其中膝关节髌前皮下滑囊炎13例,肘关节鹰嘴皮下囊肿2例,股骨大转子滑囊炎2例。结果手术时间23~60min,平均32min。术后3~7d出院,平均4d。17例随访2-19个月,平均9.6月,1例外伤性髌前滑囊炎术后3周复发,余患者均愈合良好,皮肤无明显瘢痕,无明显疼痛和功能障碍。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较大的关节周围滑囊炎效果良好,体表切口小,恢复快。

  • 标签: 关节 滑囊炎 关节镜
  • 简介:近年来,血栓病尤其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大部分病例仅需周围静脉药物溶栓即可取得显著疗效。而经患静脉溶栓是周围静脉溶栓中疗效最确实的方法,通常采用足背静脉直接穿刺输液的方法完成。但由于下肢静脉有深、浅静脉分别回流的特点,经足背静脉输液往往造成浅静脉药物浓度高、深静脉药物浓度相对达不到要求的缺陷。

  • 标签: 四肢浅静脉血流阻断带 下肢深静脉血栓 溶栓 制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作为本次研究的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20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致伤原因、骨折部位、手术方式以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结果致病原因当中以机械伤、车祸伤为主,骨不连类型主要是以萎缩型、肥大型为主,占比相对于其他类型有明显优势,数据差异突出,统计学结果有意义(P<0.05)。滑膜型、肥大型、萎缩型患者均采用LCP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对于感染型患者采用局部切口、彻底切除死骨与感染病灶。20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结论陈旧性骨折的临床治疗必须根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保障手术方式的合理性以及治疗时效性,术后应当根据患者情况尽早开展系统康复训练,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治疗 四肢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接骨散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长管状骨骨折患者7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复位和手术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手术和复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接骨散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71.4%,p<0.05,差异统计学显著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71.4%,p<0.05,差异统计学显著。结论使用接骨散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步血压监测技术用于基层医院的作用。方法选取基层卫生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200例进行心血管疾病筛查及随访的受检对象,运用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或经校验的电子血压计进行单臂血压测量和运用VBP-9外周动脉测量仪进行同步血压测量,对比两种测量方式的血压监测结果,观察指标包括右上肢血压与右踝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与脉压差。结果同步血压测量右上肢血压的舒张压高于单臂血压测量。舒张压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脉压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同步血压测量右踝血压的收缩压高于单臂血压测量,收缩压差异显著(P<0.05)。结论同步血压监测技术用于基层医院,可获得更准确的血压检测结果,能降低高血压漏诊率。

  • 标签: 同步四肢血压监测技术 基层医院 作用
  • 简介:瘫痪患者1例,男性,23岁,因车祸致颈以下运动消失6h收入骨科,X片及CT提示C4椎体骨折,伤后13d在全麻下行C4椎体前路减压复位、置骨内固定术。术后第8天转入康复科,给予运动治疗、肢体气压治疗等。转入后第2天发热,体温37.5℃~38.5℃,血压降低,收缩压最低为90mmHg,疑有肺部感染,转入ICU,给予抗感染、抗真菌、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15d后病情平稳,又转入康复科,查体:体温38.4℃,血压90/56mmHg,心率70次/min,呼吸22次/min,双侧乳头平面以下痛觉减退,肋弓平面以下痛觉消失,双上肢肌张力低,双侧提肩胛肌肌力Ⅱ级,左侧肱二头肌肌力Ⅲ级,其余肌力0~Ⅰ级,双上肢腱反射对称(+)。

  • 标签: 四肢瘫痪 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病例
  • 简介:【摘要】目的:对长骨骨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随后判断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时间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长骨骨折患者72例,选择健康教育方式,比较护理后患者的VAS评分以及术后情况。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法医学鉴定案例结果分析,并且以分析结果应用在后期法医学鉴定中。方法:选择法医学鉴定的长骨骨折不愈合84例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选择时间段设置为2019年4月--2021年4月,并且使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法医学鉴定长骨骨折不愈合结果。结果:(1)对84例病人骨折不愈合统计中,有59例为医源性骨折不愈合,占比70.23%;其中内固定钢板松动19例,骨缺损8例,骨折间隙过大13例,内固物断裂10例,伤口感染不愈合9例。(2)对84例病人伤残鉴定结果中,10级伤残45例、9级伤残30例、8级伤残9例。结论:法医学鉴定长骨骨折不愈合过程中大部分由于医源性因素导致,并且可以根据相关的鉴定标准对骨折不愈合病人进行伤残评级。

  • 标签: 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 医源性 法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创伤骨折患者采取急性疼痛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加入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创伤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33例,急性疼痛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管理后效果。结果:实验组疼痛评分相比较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在创伤骨折患者护理中采取急性疼痛护理管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可缓解其疼痛,该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四肢创伤骨折 急性疼痛护理管理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骨折长骨骨折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长骨骨折患者66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3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则是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健康教育 四肢长骨骨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护理管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择选2021年01月~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创伤骨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参照组(n=34,实施常规护理)和管理组(n=34,基于参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两个组别。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疼痛感评分相比较参照组的评分更低,而护理满意度则要高于参照组,其组间差异具显著(P

  • 标签: 四肢创伤骨折 急性疼痛 护理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在城市范围内进行深基坑设计时,大部分项目面临场地狭小的问题,为了保证基坑安全,一般会设计水平内支撑来平衡基坑土侧压力,以保证基坑施工过程安全。钢支撑和钢筋混凝土支撑是如今建筑业常用的临时内支撑结构,随着地下主体结构的施工逐步进行内支撑拆除,本工艺主要针对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临时回顶支撑。钢筋混凝土临时支撑拆除时对卸载支撑体系承受力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回顶加固方法也有很多,包括钢管施工技术、工字钢马镫施工技术等,传统的钢管架体支撑成本高,工期长,施工不方便。本文介绍了新型拼装式型钢马镫支撑体系施工应用,施工操作简单,缩短工期,成本明显降低。

  • 标签: 钢筋混凝土内支撑 卸载回撑 拼装式型钢马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措施及效果。方法:于骨科内选取64例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达成研究目的,将64例患者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2例,于对照组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中则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据本次研究数据分析看,在术后6~48h,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从并发症发生情况看,观察组、对照组内分别出现2例、6例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骨折患者在术后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轻疼痛、预防并发症风险。

  • 标签: 四肢创伤骨折 疼痛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