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肿瘤,在中国城乡女性中发病率高。多种治疗方式大大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化疗成为乳腺癌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乳腺癌化疗药物的大量使用,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逐渐凸显,其中心脏毒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像学评估因为其无创、便捷的特点已经成为心脏功能评估的重要手段。利用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乳腺癌化疗相关心脏损伤,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成为影像科医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就乳腺癌化疗心脏毒性的相关研究及心脏损伤的评估方式进行总结,以期为乳腺科及影像科医师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化学疗法,辅助 心室功能 诊断
  • 作者: 万娇娇 易岂建(审校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
  • 简介:摘要病毒性心肌炎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依然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巨大的挑战。目前多认为病毒性心肌炎的发展包括两个阶段:病毒感染介导的直接损伤和由免疫反应引起的间接损伤。部分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迁延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诸多学者认为免疫反应是导致心肌严重损伤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该文将对病毒性心肌炎中免疫发病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 标签: 儿童 病毒性心肌炎 免疫机制
  • 简介:摘要世界上的五大恶性肿瘤中肝癌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第二位,更可怕的是,全球发病率数据与我国的统计数据表明肝癌的死亡率在逐年增加,且世界肝癌死亡率我国占了一半以上。最让我国患者绝望的是肝癌的治愈率极低,现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患病年龄逐渐降低,使得我国在治疗肝癌的研究上刻不容缓,而近年来研究有所突破。

  • 标签: 肝癌 分子靶向药物 治疗中的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农药慢性暴露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其富集的信号通路,探索其潜在致病机制和关键基因。方法于2021年7月,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下载与农药毒效应相关的高通量基因表达谱数据,样本来源为长期接触农药的美洲男性农场工人和其他行业工人,获取DEGs;利用R软件clusterProfiler包对所选择的DEGs进行GO、KEGG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采用STRING、Cytoscape等工具对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及可视化分析;借助MCODE及Cytohubba等分析得到基因功能模块,从而筛选出核心基因。结果共筛选出GSE30335数据集的DEGs 189个,其中上调基因101个,下调基因88个。GO、KEGG及GSEA结果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神经元投射发育调控、运动调节、核糖体蛋白合成等生物学功能及以帕金森病为代表的复杂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通路上。综合筛选发现,KLF1为农药暴露的核心基因,其差异表达倍数为0.456(t=-3.82,P=0.021)。结论长期农药暴露可造成接触人群多个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通过下调KLF1并经由其介导的一系列生物学途径参与神经系统的病理学改变。

  • 标签: 农药 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 生物信息学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关键基因
  • 简介:何首乌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材,主要用途为补益如补血、抗衰老、神经保护、肾保护等,在临床运用十分广泛。近年来,随着医药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何首乌的药理作用毒性均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何首乌的主要有效成分进行介绍,对何首乌的药理作用进行阐述,并对现有的关于何首乌的毒性进行简要介绍,对临床何首乌的使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何首乌 药理 毒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黄芩苷给药不同时间对大鼠肝肾的毒性作用,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实验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4月,将4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14只)和黄芩苷给药组(100、200 mg/kg,各14只),经口灌胃,1次/d,6次/周,于给药28、56 d后各组分别处死7只大鼠,称量肝脏、肾脏湿重并计算脏器系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其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检测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和肌酐(CRE)的含量。结果黄芩苷200 mg/kg组大鼠给药56 d后体质量、肾脏系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肾小球萎缩变小、肾小管明显萎缩且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肝脏未见明显异常。黄芩苷200 mg/kg组大鼠给药56 d后,血清中BUN、CRE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苷100 mg/kg组各时间点和黄芩苷200 mg/kg组给药28 d后各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黄芩苷给药对雄性大鼠有一定的肾脏毒性作用

  • 标签: 大鼠 黄芩苷 肾脏毒性 肝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葛根对酒精生殖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 方法:将 35只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小鼠分 5组实验组,每组 7只,依次分为空白组 (A组) 7只,白酒(酒精度为 45%)模型组( B组) 7只,三组治疗组 21只(先用葛根再用酒精组( C组) 7只,先用酒精再用葛根组 (D组) 7只,葛根与酒精一同使用组( E组) 7只,观察小鼠毛发、行为、粪便等一般情况,以及测量小鼠睾丸、精子质量的检测、精子细胞畸形率、精子活力检查以及评级。 结果:酒精组大鼠的睾丸 - 体重比明显降低( P<0.05),精子数目减少( P<0.01),精子活力下降( P<0.01);治疗组对酒精生殖毒性的抑制率明显强于酒精组,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中药葛根对酒精生殖毒性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够减缓酒精对生殖系统的毒害作用

  • 标签: 中药葛根 酒精 生殖毒性
  • 简介:本文报道六价铬对大肠杆菌的毒性作用。根据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规律性,实验观察不同浓度六价铬水中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以探讨六价铬的细胞毒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六价铬对大肠杆菌的毒性呈剂量反应关系,0.5ml/l六价铬是抑制、阻滞大肠杆菌生长的阈浓度,50mg/l六价铬显示了极强的细胞毒性

  • 标签: 大肠杆菌 细胞毒 六价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葛根对酒精生殖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 方法:将 35只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小鼠分 5组实验组,每组 7只,依次分为空白组 (A组) 7只,白酒(酒精度为 45%)模型组( B组) 7只,三组治疗组 21只(先用葛根再用酒精组( C组) 7只,先用酒精再用葛根组 (D组) 7只,葛根与酒精一同使用组( E组) 7只,观察小鼠毛发、行为、粪便等一般情况,以及测量小鼠睾丸、精子质量的检测、精子细胞畸形率、精子活力检查以及评级。 结果:酒精组大鼠的睾丸 - 体重比明显降低( P<0.05),精子数目减少( P<0.01),精子活力下降( P<0.01);治疗组对酒精生殖毒性的抑制率明显强于酒精组,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中药葛根对酒精生殖毒性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够减缓酒精对生殖系统的毒害作用

  • 标签: 中药葛根 酒精 生殖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豆醛暴露致雄性大鼠神经毒性作用,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19年7至10月,将24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5、4.5、8.5 mg/kg染毒组,每组6只,分别经口给予0.0、2.5、4.5、8.5 mg/kg体重巴豆醛溶液,每周5次,连续染毒90 d。染毒结束后,测量大鼠体重,麻醉解剖取大鼠大脑组织和肝组织。测定大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及肝组织乙酰胆碱(ACh)水平;检测大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5、4.5、8.5 mg/kg染毒组大鼠大脑组织中AChE活力明显降低,8.5 mg/kg染毒组大鼠肝组织中AC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4.5、8.5 mg/kg染毒组大鼠大脑组织中MDA水平明显升高,GSH水平和SOD、GSH-Px活力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2.5、4.5、8.5 mg/kg染毒组大鼠大脑组织中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4.5、8.5 mg/kg染毒组IL-1β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豆醛暴露可致大鼠神经系统损伤,可能与氧化平衡状态改变及上调大脑组织炎性因子表达等作用有关。

  • 标签: 大鼠 巴豆醛 乙酰胆碱酯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白细胞介素类 神经毒性 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癌中细胞黏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ADM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miRNA-148a对CADM1甲基化水平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6例卵巢癌患者,定量检测卵巢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ADM1基因CpG岛甲基化水平;使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ADM1基因mRNA和miRNA-148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DM1基因和DNMT1蛋白水平。使用不同浓度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cytidine,5-Aza)处理人卵巢癌SKOV3细胞,72 h后检测其CADM1 mRNA表达量。将miR-335-5p类似物(analog)、抑制物(inhibitor)和各自阴性对照分别转染入卵巢癌细胞系SKOV3,然后检测转染后的miR-335-5p表达量和CADM1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卵巢癌组织的CADM1-1岛的甲基化水平为(2.89±0.8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甲基化水平(1.86±0.68)%(t=4.936,P<0.001),卵巢癌组织的CADM1-2岛的甲基化水平为(3.12±0.9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甲基化水平(2.27±0.69)%(t=5.114,P<0.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卵巢癌组织CADM1-1岛和CADM1-2岛的甲基化水平与mRNA相对表达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15和-0.582,P均<0.001),且与CADM1蛋白表达量间也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21和-0.612,P均<0.001);卵巢癌组织中的miRNA-148a相对表达量为1.53±0.42,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中的miRNA-148a相对表达量2.59±0.73(t=6.113,P<0.001);不同浓度5-Aza处理后,SKOV3细胞CADM1基因在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高浓度组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浓度组(P<0.05);miRNA-148a对SKOV3细胞转染后,mimic组的miRNA-148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inhibitor组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而mimic组的DNMT1表达量和CADM1基因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inhibitor组的DNMT1表达量和CADM1基因甲基化水平显著升高(P<0.001)。结论在卵巢癌中,miRNA-148a可通过作用下游靶蛋白DNMT1,调控CADM1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从而影响CDM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参与卵巢癌的发病机制

  • 标签: 卵巢癌 miRNA-148a 细胞黏附分子1 DNA甲基化转移酶1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们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修复损伤组织的研究给予了更多关注,也越来越多地考虑用各种不同来源的MSCs治疗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具有多向分化和保护内皮细胞免受损伤的能力,是用于组织修复的种子细胞。相关研究表明hPMSCs移植对动物POF的治疗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hPMSCs并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中。本文讨论了hPMSCs治疗POF的可能机制,涉及抗炎和免疫调节、促进卵泡发育和血管生成、抗颗粒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可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胎盘 自身免疫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卵巢早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对抗氧糖剥夺中的作用和发挥抗凋亡中的分子机制,寻找HSP70发挥作用的靶点。方法应用转染的技术将质粒和小干扰RNA(siRNA)转染入H9C2细胞内来过表达和沉默HSP70在细胞内的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组(H/R组)、过表达组(H/R+HSP70)、过表达阴性对照组(H/R+NC)、沉默组(H/R+siRNA)、沉默阴性对照组[H/R+NC(siRNA)]。建立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模型。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的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过表达组的凋亡细胞及凋亡蛋白bax(1.97±0.01)明显低于单纯缺氧复氧组bax(2.15±0.03,F=356.2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沉默组的凋亡细胞和凋亡蛋白bax(6.09±0.17)明显高于单纯缺氧复氧组bax(2.15±0.03,F=356.2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过表达组STIM1的表达量(3.14±0.14)明显低于单纯缺氧复氧组(4.46±0.20,F=26.6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沉默组STIM1的表达量(8.58±0.24)明显高于单纯缺氧复氧组(4.46±0.20,F=26.6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SP70可能通过STIM1调节内质网钙失衡发挥抗凋亡作用

  • 标签: 热休克蛋白70 心肌缺血 凋亡 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
  • 简介:“确保群众安全,相机制服犯罪分子”是公安机关同严重暴力犯罪分子斗争的一条重要原则。如何理解和贯彻这一原则呢?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确保群众安全,相机制服犯罪分子原则的含义这条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确保群众安全;二是相机制服犯罪分子。“确保群众安全”是指公安干警在同严重暴力犯罪分子斗争中,发现群众的生命遇到危险时,首先要采取可靠措施保证他们的安全,不能让他们受到伤亡。这里的“群众”包括狭义和广义的群众。狭义的

  • 标签: 劫持人质 暴力犯罪分子 公安干警 制服 爆炸装置 导火索
  • 简介:摘要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炎症、自噬和氧化应激等非遗传生物因素在其发病和进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氧化性DNA损伤是RP中小胶质细胞激活和光感受器变性的关键调节因子,也是一种内源性抗氧化途径的突变,这些途径包括DNA修复、氧化应激的保护和抗氧化防御相关基因(MUTYH、CERKL和GLO1)的激活。暴露于氧化应激改变了微小RNA和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此外,P2X7受体的上调会引起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和活性氧,从而导致RP的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变。多途径分析表明氧化小胶质细胞激活可能引发神经炎症和变性的恶性循环,表明小胶质细胞可能是RP氧化应激的关键治疗靶点。(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41-346)

  • 标签: 视网膜色素变性 炎症 氧化应激 P2X7受体
  • 简介:摘要骨感染是一种因骨髓、骨皮质、骨膜或其周围组织感染所致的骨破坏、骨缺损性疾病,发病率高,患者症状重。治疗该疾病困难,常导致病情迁延难愈。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骨感染的治疗目的在于减少感染所致骨缺损、控制感染、重建缺损组织、促进骨愈合,从而恢复骨稳态。为认识骨感染所致骨损伤及骨愈合的机制,笔者从骨感染所致骨稳态失衡入手,对骨感染所致骨形成相关通路受抑制、骨吸收相关通路激活和调节骨稳态的常用药物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减少骨感染所致骨缺损及促进骨愈合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骨髓炎 骨重建 骨坏死 骨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Circ)_101237调控肝癌细胞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行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Circ_101237表达水平。采用sh-Con和sh-Circ_101237慢病毒感染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建立sh-Con组和sh-Circ_101237组细胞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Circ_101237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Circ_101237的靶基因。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中Circ_101237表达水平(1.01±0.18)明显低于肝癌组织Circ_101237表达水平(2.09±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60,P<0.05)。sh-Con组细胞吸光度值(A)、细胞克隆形成数量、划痕愈合率和侵袭数量[(1.97±0.09),(164.67±14.40)个,(62.50±5.51)%,(130.83±25.18)个]明显高于sh-Circ_101237组细胞A值\细胞克隆形成数量、划痕愈合率和侵袭数量[(1.33±0.18),(111.33±9.07)个;(28.63±6.84)%,(92.33±14.0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82、7.675、9.444、3.270,P<0.05)。Circ_101237与miR-490-3p存在连续互补结合位点。sh-Con组细胞miR-490-3p表达水平(0.99±0.14)明显低于sh-Circ_101237组细胞miR-490-3p表达水平(2.17±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0,P<0.05)。miR-NC+sh-Circ_101237组细胞A值(1.01±0.13)明显低于miR-490-3p抑制剂+sh-Circ_101237组细胞A值(1.6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3,P<0.05)。miR-NC+sh-Circ_101237组细胞划痕愈合率[(27.41±5.15)%]明显低于miR-490-3p抑制剂+sh-Circ_101237组划痕愈合率[(49.19±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3,P<0.05)。miR-NC+sh-Circ_101237组细胞侵袭数量[(90.83±9.87)个]明显低于miR-490-3p抑制剂+sh-Circ_101237组细胞侵袭数量[(122.33±11.0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7,P<0.05)。结论Circ_101237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通过miR-490-3p调节着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

  • 标签: 环状RNA 肝癌 微小RNA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科学家很早就发现尼古丁能够影响细胞内的转运机制并进而使人对其产生依赖最终导致抽烟上瘾。因此,彻底了解这一过程有利于帮助人们戒除烟瘾。另外这一机制可能还有助于对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的研究。

  • 标签: 尼古丁 分子机制 烟瘾 细胞 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