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溶性维生素对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抗平衡及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Treg/Th17)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基于此,观察组加用脂溶性维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抗平衡及Treg/Th17细胞平衡。结果治疗后,两组IFNG-γ、IL-1β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IL-10、TGF-β、Treg/Th17水平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脂溶性维生素治疗,可有效调控患儿/抗平衡及Treg/Th17细胞平衡,利于患儿转归。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脂溶性维生素 促炎/抗炎平衡 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平衡
  • 简介:目的:探究CIN或宫颈癌患者阴道菌群、宫颈局部T细胞亚群以及血清因子的组成,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HPV阳性且病理活检确诊为CIN或宫颈癌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HPV阴性且宫颈活检正常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初诊时留取阴道分泌物、宫颈分泌物及脱落细胞、宫颈组织标本,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法(TCT)检测宫颈病变程度,采用悬滴湿片法检测滴虫,革兰氏染色检测霉菌、淋球菌和乳酸杆菌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因子IL-2、IL-4、IL-10、IFN-γ和TNF-α。结果:两组患者在解脲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率以及乳酸杆菌的阴性感染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其感染率也存在明显差异,而其它病原体感染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照组、CINⅠ-CINⅢ以及宫颈癌患者的宫颈分泌物中CD4^+T细胞表达率呈下降趋势,而CD8^+T细胞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CD4^+/CD8^+的比值呈下降趋势;在对照组、CINⅠ-CINⅢ及宫颈癌患者的血清IFN-γ和IL-2水平呈下降趋势,IL-4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TNF-α和IL-10的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增加、乳酸杆菌的减少、CD4^+T细胞表达减少可能促进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

  • 标签: 人乳头瘤状病毒 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阴道菌群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的临床疗效,进行疗效分析。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2月,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将针灸替换为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40.0%、愈显率72.5%高于对照组20.0%、42.5%,无效率10.0%低于对照组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者病程、年龄低于未获得治愈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的临床疗效较好,但疗效受病程、年龄影响,需及早就诊。

  • 标签: 面神经炎 面瘫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不明,性细胞因子表达失调可能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目的:研究IBS患者血浆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8、IL-13的表达。方法:选取42例IBS患者和20名对照者,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IL-6、IL-18、IL-1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腹泻型IBS组血浆IL-6和IL-18水平、便秘型IBS组血浆IL-18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腹泻型和便秘型IBS组血浆IL-1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感染后IBS(pIBS)组血浆IL-6、IL-1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IBS组和非pIBS组血浆IL-1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IBS患者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感染因素影响了腹泻型IBS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促炎细胞因子可作为IBS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细胞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schemic,ACI)患者性反应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高海拔(3400m)ACI患者40例(高海拔ACI组)、中度海拔(2260m)ACI患者48例(中度海拔ACI纽)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IL)的IL-1β、IL-2、IL-6和IL-8和TNF-α的水平.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高海拔对照组(30例)和中度海拔对照组(40例).结果不同海拔地区ACI组TNF-a、IL-1β、sICAM-1和IL-8水平显著高于各对照组;高海拔ACI组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中度海拔ACI组比较,高海拔ACI组血清TNF-α、IL-1β、IL-6和sICAM-1水平明显增高(P<0.01).除高海拔对照组TNF-α水平高于中度海拔对照组(P<0.05),两对照组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IL-2在4组间变化不大.ACI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TNF-α、IL-1β和IL-6呈正相关(γ=0564,P<0.01),而与IL-2和IL-8无相关性.结论在高原ACI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由TNF-α、IL-1β、IL-6和IL-8介导的性反应,sICAM-1参与脑缺血的发病过程.随着海拔增高及慢性缺氧加重,性反应增强,导致脑组织损伤加重的倾向.

  • 标签: 脑梗塞 胞间粘附分子1 细胞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 高海拔
  • 简介:摘要报道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收治的4例化脓性汗腺,年龄20 ~ 45岁,均为男性,皮损表现为腋窝、臀部、腹股沟的窦道、脓肿、瘢痕,Hurley分期Ⅱ~Ⅲ期。既往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中药等多种治疗方案,改善均不明显。予静脉滴注英夫利西单抗5 mg/kg,第0、2、6周各1次,后每间隔8周1次;或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第0、2周各80 mg/次,后每间隔2周40 mg/次。2例静脉滴注英夫利西单抗后出现输液反应,改用阿达木单抗。3例达到化脓性汗腺临床反应(HiSCR),1例无效。

  • 标签: 化脓性汗腺炎 生物制剂 治疗 英夫利西单抗 阿达木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CT评分和炎症因子的重症急性胰腺(SAP)预后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28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乌司他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测定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D-二聚体水平;治疗第3天进行腹部CT检查,评估修正CT严重指数(MCTSI)和胰腺外炎症CT评分(EPIC)。根据入院后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94例)和死亡组(34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P预后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回归模型,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死亡组CRP、PCT、IL-6、IL-8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生存组;治疗后,死亡组IL-6、IL-8和TNF-α水平均高于生存组。生存组MCTSI和EPIC评分均低于死亡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RP >140.7 mg/L、D-二聚体>2.00 mg/L以及治疗后IL-6>31.28 ng/L、IL-8>31.04 ng/L、TNF-α>31.04 ng/L和MCTSI>8分均是S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8.939(1.792~44.575)、6.369(1.368~29.640)、8.546(1.664~43.896)、5.239(1.108~24.769)、4.808(1.126~20.525)、18.569(3.931~87.725),均P<0.05〕。模型1(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构成)的C-index低于模型2(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及MCTSI构成;0.988比0.995);模型1的平均绝对误差(MAE,0.034)和均方误差(MSE,0.003)均高于模型2(0.017、0.001);阈值概率在0~0.66或0.72~1.00时,模型1的净收益均低于模型2;阈值概率在0.66~0.72时,模型1的净收益高于模型2。此外,模型2的C-index高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急性胰腺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0.995比0.833、0.751);模型2的MAE(0.017)和MSE(0.001)均低于APACHEⅡ(0.041、0.002),模型2的MAE低于BISAP(0.025);模型2的净收益高于APACHEⅡ和BISAP。结论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及MCTSI构成的SAP预后评估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精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且优于APACHEⅡ和BISAP。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CT评分 炎症因子 预后 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对慢性温和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致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对照组(nCMS+Nal组)、CMS+生理盐水组(CMS+Nal组)、CMS+氟西汀组(CMS+Flu组)、CMS+丹参多酚酸组(CMS+Sal组)、CMS+氟西汀+丹参多酚酸组(CMS+Flu+Sal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接受持续21 d的CMS造模。CMS造模21 d后,按照分组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0.9 %生理盐水(10 mg·kg-1·d-1)、氟西汀(20 mg·kg-1·d-1)、丹参多酚酸(40 mg·kg-1·d-1)、氟西汀(20 mg·kg-1·d-1)+丹参多酚酸(40 mg·kg-1·d-1),连续21 d,给药期间,后4组大鼠继续给予CMS干预。分别于基线水平(第0天)、造模后(第21天)、干预后(第42天)进行强迫游泳和糖水偏爱实验评估抑郁样行为,之后处死大鼠取前额叶皮质和海马,采用RT-qPCR检测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88,MyD88)mRNA的水平。采用Luminex技术检测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行为学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子指标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做相关分析。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基线水平、造模后和干预后五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的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18.238, 6.921,7.591,均P<0.05)。造模后,与nCMS+Nal组相比,CMS+Flu、CMS+Sal、CMS+Flu+Sal和CMS+Nal组4组大鼠体质量降低、糖水偏爱率降低、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增加(均P<0.05);干预后,与CMS+Nal组相比[体质量(350.15±41.65)g,糖水偏爱率(52.95±11.13)%,静止不动时间(91.40±15.22)s],CMS+Flu、CMS+Sal、CMS+Flu+Sal和nCMS+Nal组大鼠体质量更重[(378.21±30.78)g,(385.12±43.19)g,(391.41±31.21)g,(402.33±18.67)g,均P<0.05]、糖水偏爱率高[(69.30±15.56)%,(68.12±10.99)%,(71.18±9.51)%,(75.47±11.55)%,均P<0.05],而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降低[(68.81±21.74)s,(66.10±25.51)s,(63.53±22.32)s,(71.21±21.41)s,均P<0.05]。干预后,CMS+Flu组、CMS+Sal组、CMS+Flu+Sal组三组间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和静止不动时间两两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CMS+Flu组、CMS+Sal组、CMS+Flu+Sal组和nCMS+Nal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中TLR4 mRNA、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CMS+Nal组(均P<0.05)。在前额叶皮质部位,CMS+Flu+Sal组的TLR4 mRNA(0.715±0.358)、MyD88 mRNA(0.739±0.233)表达均低于CMS+Sal组(1.943±0.606,1.815±0.897)(均P<0.05)。大鼠前额叶皮质与海马部位TLR4 mRNA的表达水平与MyD88 mRNA水平、TNF-α水平、强迫游泳静止不动时间呈正相关,与糖水偏爱率呈负相关(前额叶皮质r=0.915,0.041,0.027,-0.178;海马r=0.810,0.070,0.011,-0.153;均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改善CMS导致的大鼠抑郁样行为,这可能与其抑制脑内TLR4/MyD88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性反应有关。

  • 标签: 抑郁症 慢性温和应激 Toll样受体4 髓样分化因子88 免疫炎性反应 丹参多酚酸 大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米诺环素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米诺环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CRP水平值(1.05±0.31)mg/L、TNF-α水平值(2.14±1.69)pg/ml、IL-17水平值(5.14±1.56)pg/ml、PD(1.01±0.65)mm、BI(0.53±0.21)、AL(1.04±1.36)mm、牙龈出血率(4.00%)、牙周炎症发生率(2.00%)、牙龈形态恢复率(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米诺环素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血清因子

  • 标签: 米诺环素 侵袭性牙周炎 血清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软脂酸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炎症细胞因子CRP、TNF-α“及iNOS的影响。方法:培养鉴定原代大鼠VSMCs,使用不同浓度的大黄素(1、10、50μmol·L^-1)预孵育VSMCs24h,再以浓度为100μmol·L^-1的软脂酸刺激24h,使用RT—PCR、westernblot分别测定VSMCsCRP、TNF-α/、iNOS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浓度为50μmol·L^-1的大黄素预孵育大鼠VSMCs24h后,与软脂酸组相比,CRP、TNF-α、iNOS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性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素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软脂酸诱导的大鼠VSMCs因子的表达,可以通过抗而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标签: 大黄素 软脂酸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中因子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TIA患者和39例对照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mer,D-d)、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TIA相关的单因素分析显示TIA患者血CRP、D-d、MMP-9和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IMP-1与是否患病关系最密切。结论血中因子在TIA后都有不同程度升高,它们参与了TIA的病理生理过程,与TIA密切相关。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功能训练对膝骨性关节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0例膝关节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进行单纯物理因子理疗与物理因子理疗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功能训练肌力提高,增强了关节稳定性,有利于疗效巩固和降低复发。

  • 标签: 物理因子理疗 功能训练 膝骨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观察IL-17、IL-22等细胞因子在PIA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方法:构建不同时间点的PIA模型,分别在D6、D12、D26和D70收集脾脏、滑膜及踝关节,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IL-17、IFN-γ、IL-22等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相关受体和转录因子在脾脏和滑膜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脾脏中,IL-17在D6和D26均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IFN-1在D6和D26有增高的趋势,在D70表达显著升高;IL-22在D6、D12以及D70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在滑膜中,IL-17、IL-17F以及IFN-γ的mRNA在D26组显著升高,而IL-22的表达在D70组显著上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17、IL-21、IL-22以及IL-22R1在PIA模型中的表达部位。结果提示,在PIA踝关节中,IL-17主表达于浸润的性细胞上;IL-21和IL-22类似,不仅表达于浸润的性细胞中,在增殖层关节软骨或者修复过程中的新生软骨上也有表达;IL-22R1在PIA大鼠增生的滑膜的A型细胞和B型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在PIA大鼠模型的脾脏及关节滑膜中,IL-22均主在疾病的慢性期升高更明显。

  • 标签: IL-22 类风湿性关节炎 Pristane诱导的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桑白皮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8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及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桑白皮汤,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IL-8、IL-10、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桑白皮汤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可能与二者联合可降低患儿体内的因子有关。

  • 标签: 阿奇霉素 桑白皮汤 支原体肺炎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胫骨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钛板固定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7年9月~2020年7月纳入78例胫骨骨折患者开展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出39例患者采用常规解剖钛板固定术式(甲组),另外39例患者则采取锁定钛板固定术式(乙组),评估两组疗效及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乙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优于甲组(P<0.05)。结论:锁定钛板固定术式在胫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合理应用具有显著疗效,并有效降低因子水平。

  • 标签: 锁定钛板固定 胫骨骨折 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母亲孕期被动吸烟(passivesmoking)与母亲外周血清及脐带血清中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调查79名孕产妇的一般人口学、妇产科学特征及在孕期的被动吸烟情况,采集孕产妇外周静脉血及脐带静脉血,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chemotacticprotein-1,MCP-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solubl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VCAM-1)。在控制年龄、孕周、婚姻状态、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孕产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产次、胎儿性别等?昆杂因素后,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孕期被动吸烟暴露与母亲血清及脐血清中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79名调查对象中46人(58.2%)报告其在孕期有被动吸烟暴露,28人(35.4%)报告被动吸烟暴露平均每天为1~15min,18人(22.8%)报告被动吸烟暴露平均每天超过15min。在控制混杂因素后,与非暴露者相比,每天平均暴露1~15min者母血清中IL-1β(OR=3.00,95%C/:1.10—8.14)和CRP(OR=4.10,95%C/:1.47~11.47)水平升高,平均每天暴露超过15min者母血清IL-6(OR=5.19,95%C/:1.56—17.29)和TNF-α(OR:6.87,95%C/:1.97~23.96)水平升高。与非暴露者相比,平均每天暴露超过15min者脐带血清IL-1β(OR=0.21,95%CI:0.07~0.59)水平降低。结论母亲孕期被动吸烟暴露对母亲和胎儿的性反应有所不同,对母亲的性反应影响较大,对胎儿的性反应影响较小。

  • 标签: 烟草烟污染 孕妇 血清
  • 简介:摘要骨关节(Osteoarthritis,OA)是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由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开始表现为无菌性的关节炎症类及滑膜,病程进展损伤关节软骨,严重者极大的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存质量,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而临床治疗也大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很难阻止OA的进程。细胞因子在OA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是关键性因子之一,而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作为研究对象也是近些年针对OA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以了解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

  • 标签: 骨关节炎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滑膜 关节液 关节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