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伤寒论》在《内经》、《素问》等基础上创立了理、法、方、药齐全的辩证论治体系。本文从八纲辨证;扶正祛邪,因势利导;组方严谨,疗效精专;预防性医疗阻断法;试探疗法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使得对《伤寒论》有了更深的理解。

  • 标签: 伤寒论 辩证论治
  • 简介:刘渡舟教授注重经典,对《伤寒论》的研究穷其一生,他携古采今,上追溯岐黄之术,下探究诸家之言,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形成自己独特的经方思想、教学理念及诊疗风格,刘老注重经方,不歧时方;善抓主症,兼重兼证、变证;熟读经典,学用相结,灵活、拓展,为我国著名的伤寒论研究大家。本文对刘老研究经方的六经实质论,主证论,水气论学术思想进行总结。

  • 标签: 刘渡舟 经方思想 六经实质论 主证论 水气论
  • 简介:摘要:在临床实践中针对药物的具体疗效进行评估判断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做好药量的精准管控工作,在经方用量等方面需要在张仲景的用药用药量与现代规定的药物常用量之间进行相应的权衡,而这也是十分重要的焦点问题,为患者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基本条件。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伤寒论》经方用量问题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药典剂量呈现出更加良好的疗效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伤寒论》 经方用量 相关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非伤寒沙门菌肠炎儿童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耐药性等情况。方法:收集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肠炎590位患儿的粪便标本,经细菌培养、分离得到48株(48例)非伤寒沙门菌,并以此48例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为监测对象,并对检测对象致病菌在医治期间的耐药性进行药敏试验,记录48例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的一般资料、流行病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型、药敏结果等情况。结果:在本研究中儿童非伤寒沙门菌感染肠炎发病率为8.14%,根据研究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非伤寒沙门菌感染阳性组(48例)和非伤寒沙门菌感染阴性组(542例),对两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发现,阳性组患儿出现发热(37.95%)、呕吐(52.08%)、血便(33.33%)的概率均较阴性组(2.95%、20.48%、1.11%)高,而糊状便(50.00%)低于阴性组低(p<0.05);在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中,男女比例约为1.087:1,秋季患病率较高(41.67%),且以0-5岁儿童较多见(91.67%),其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患病人数最多(54.17%),其实验室检查中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降钙素原出现异常,其百分比分别为64.58%、64.58%、60.42%、70.83%、39.58%。在本研究中共有55株耐药株出现,以SMZ耐药率最高,两种血清型耐药率比较,对SMZ的耐药性具有差异性(P<0.05),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舒普深、特治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童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病率约为8.14%,临床症状多以发热、呕吐、血便、糊状便较常见,其男女比例约为1.087:1,秋季患病率较高(41.67%),且以0-5岁儿童较多见,对SMZ、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舒普深、特治星、美罗培南等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 标签: 非伤寒沙门菌 肠炎 儿童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2011-2020年普洱市伤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普洱市2011-2020年的伤寒发病情况。结果 2011-2020年,全市伤寒疫情整体流行呈现出下降趋势,局部地区有波动。报告病例以散发为主,全年均有报告,5-10月为流行高峰。人群分布以10岁以下散居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5%)、农民为主。结论 普洱市伤寒发病率逐年下降, 与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人居环境改善、居民健康素养逐步提升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伤寒 流行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广泛耐药伤寒沙门菌感染在国内尚鲜见报道。现报道1例从巴基斯坦旅行归来的患者,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血培养提示伤寒沙门菌,药物敏感试验提示为广泛耐药伤寒沙门菌菌株,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氟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等5类抗菌药物耐药,予亚胺培南和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旅行带来的输入性细菌耐药问题需引起国内临床医师的重视。

  • 标签: 沙门菌,伤寒 发热 腹泻 广泛耐药 输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寒住院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伤寒住院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疗效及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3.3%(P<0.05)。实验组治疗依从性9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结论针对伤寒住院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可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依从性,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健康教育 伤寒患者 疗效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型副伤寒流行原因,为减少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防控科学依据。方法流行病学调查、社会调查、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结果2014年8-10月砚山县报告副伤寒病例556例,发病率为117.0524/十万,发病数超过本地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38倍。结论砚山县甲型副伤寒疫情是由于多因素所致外环境受到污染,人群进食污染的食物而发病,早期控制措施不力,导致全县甲型副伤寒流行。

  • 标签: 甲型副伤寒 流行原因 分析
  • 简介:本文通过探讨张仲景《伤寒论》中“试探”思维的应用在避免误诊中产生的作用,分析后世医家关于临床误诊的原因以及试探法的应用,认为仲景试探思维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中医临床思维体系,正确地掌握及使用“试探法”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的准确性,对中医临床思维体系的构建亦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试探法 《伤寒论》 误诊 应用
  • 简介:摘要《金匮要略》重在论述内伤杂病,中风病属于其中之一。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提出中风病名,并提出中风病的“四分法”,但并末针对“四分法”提出相应的治法方药,究其原因主要是中风病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疾病,对其所处的不同阶段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难以一概而论。所以仲景只留下了一个“四分法”的框架,给后人留下了充分发挥的余地。那么我们如何更好的利用“四分法”指导我们对中风病进行认识呢?《伤寒论》重在论述不同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机理,而对疾病本身的种类区分不是很明显。换言之,《伤寒论》可以用于分析世间的一切疾病,中风病也不例外。《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源于《伤寒杂病论》,为仲景所著。其中的思想表述,条文之间的互文见义,病因病机的认识有很多相通之处。我们只有充分利用《伤寒论》的优势,用《伤寒论》丰富“四分法”的框架。《伤寒论》中诸多症状的描述,病因病机的认识,与中风病所处的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颇有相似之处,而《伤寒论》中提出了相应的治法治则,可以极大的丰富中风病的“四分法”,对其在临床上发挥对中风病的指导意义,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 标签: 中风 伤寒 临床
  • 简介:柯雪帆教授长期专注于《伤寒论》的教学与研究,且善于总结《伤寒论》的临床经验,提出新见解;同时认为《伤寒论》编次顺序应尊重宋版,要重视《伤寒论》经典价值,提倡逐字体会《伤寒论》。在研究中,发掘出了《伤寒论》中医腹诊体系和仲景药物剂量换算规律,还于细微之处解读出仲景医德观,并进行了仲景学说与日本汉方医观点的比较研究。

  • 标签: 柯雪帆 学术思想 《伤寒论》
  • 简介:摘要通过对20例伤寒性肝损害的发热、黄疸、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结论伤寒性肝损害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对发热伴有肝功能异常的病人应特别注意是否存在着伤寒性肝损害的可能。

  • 标签: 伤寒性肝损害 误诊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通州市属苏北沿海地区,近年来伤寒发病率上升幅度较大.为探讨伤寒流行因素,掌握流行规律,有效地落实防治措施,现将通州市1954~1997年伤寒疫情与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伤寒 流行病学分析 通州市 寒疫 流行病学调查 疫情
  • 简介:发病情况孙疃镇某养猪场,饲养猪只400余头,以30-50kg的育肥猪为主,还有少量母猪、公猪和仔猪。5月初,猪群突然大量发病,到我站门诊部就诊时发病134头,死亡31头。经诊断后,淘汰病猪23头,治愈78头,死亡2头。

  • 标签: 猪肺疫 猪副伤寒 混合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咽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及重要的证候鉴别诊断依据。中医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往往通过对症状的本质及其他兼症,综合分析疾病的本质,立定治法治则,然后组方用药。对于咽痛论述最为精妙,治法最为严谨的莫过于《伤寒论》《温病条辨》,两者在治疗上虽不完全一致,但通过对其咽痛症及方药的梳理,分析组方特点,两者均应遵循“整体——局部”“治咽必理咽部气血津液”的原则。

  • 标签: 咽痛 经典 闭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寒论中各经口渴不同的病因病机病症及其在临床中如何应用。方法举例分析伤寒论中各经不同口渴及其病因病症。结果伤寒论中六经除太阴经外都论及口渴。结论根据各经口渴对应不同的病因,临床中应采取不同的治疗。

  • 标签: 伤寒 口渴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