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五经论口渴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伤寒五经论口渴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李莹莹

李莹莹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山东省淄博市256400

摘要:目的探讨伤寒论中各经口渴不同的病因病机病症及其在临床中如何应用。方法举例分析伤寒论中各经不同口渴及其病因病症。结果伤寒论中六经除太阴经外都论及口渴。结论根据各经口渴对应不同的病因,临床中应采取不同的治疗。

关键词:伤寒;口渴;应用

一太阳病:

1.太阳温病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条之渴就是由于外感温热之邪,邪正相争,热邪损伤津液,津液不足,欲饮水自救而出现口渴,其治法当参照后世温病学的治法银翘散、桑菊饮以辛凉解表益阴为主。[1]

2.太阳膀胱蓄水证

2.1《伤寒论》“太阳病……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2.2“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

2.3“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名为水逆。”

太阳为寒水之经,太阳膀胱腑气不利,气化功能失常,造成津液输布异常,津液停聚为水饮,而身体津液敷布不足,所以口渴,此是主水不足,客水泛滥。临床口渴常伴小便不利,舌淡胖苔水滑。[2]

李克绍医案(《伤寒解惑论》):王某,男,7岁,1975年7月12日就诊。患儿多饮多尿,在当地诊断为“尿崩症”治疗无效。诊见神色、脉象无异常,唯舌色淡有白滑台,象刷一层薄薄不匀得的浆糊似的。因思此证可能是水饮互结,阻碍津液输布,所以才渴欲饮水,饮不解渴。因于五苓散方。服两剂,7月14日其家人来述症状减轻。又与原方两剂,痊愈。按语:舌苔白滑是辩识水气内停得一个主要特征。

二少阳病

《伤寒论》第276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伤寒论》第100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或渴,或腹中痛……小柴胡汤主之,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天花粉四两。”

少阳病口渴一方面是由于少阳枢机运转不利,津液难以输布,“服小柴胡汤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既然汗出而解”,服小柴胡汤后,少阳枢机利,津液输布正常,口渴症状消失,就是此类。另一方面也与少阳郁火热伤津有关,所以小柴胡汤去半夏加天花粉。

三阳明病

1阳明经症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阳明经本燥标阳,两阳交尽,阳气最盛。阳盛多伤津液,故口渴。治当直清里热,兼益气生津,方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病案:<<刘渡舟验案精选>>孙某某,女,3岁。出麻疹后,高热不退,周身出汗,一身未了,又出一身,口渴唇焦,饮水不辍,舌苔薄黄,切其脉滑数流利。辩为阳明气分热盛而充斥内外,治急当清热生津,以防动风惊厥之变。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6克,炙甘草6克,粳米一大撮。服一剂热退渴止而愈。按语:临床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2.阳明湿热:“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此条口渴,是阳明病热邪不解,与太阴脾湿相合,湿热郁于中焦,热不得外泄,湿不得下行,湿热阻碍津不上承,导致口渴。

3.阳明蓄血:“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此必衄血”“病人胸满,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为有瘀血。”此条口渴是热入营血或淤血内阻所致。病人口燥咽干,但饮水量少。治疗以清热凉血或活血化瘀为治则,犀角地黄汤或抵当汤类加减。

四.少阴病

1少阴热化

1.1“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为水火之脏,少阴热火为少阴水不足,所以表现为口干、口渴。

少阴热化的口干口渴,多伴有不寐,难以入睡,心烦,舌质红,少苔或无苔。

笔者病案:某女46岁,口干二月,夜间口干明显,伴心烦,入睡困难,舌质红,少苔,脉细,给予黄连阿胶汤10剂口干心烦症状消失,睡眠较前好转。

1.2“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此条之口渴,系有少阴热化,耗伤津液,津液本不足,[3]加之水气不化,水热互结,津不上承所致。治当清热利水育阴,方用猪苓汤。

2少阴寒化

《金匮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少阴寒化,肾阳气不足,不能蒸腾津液以上腾,又不能行气化以摄州都,故为消渴不止,下为小便频多。

临床多表现饮多尿多伴畏寒神疲腰酸,舌淡,脉沉。

病案:<<刘渡舟验案精选>>李某某,男,56岁。

患乙型肝炎一年,近日自觉口渴喜饮,小便色白频数量多。尿愈多而渴愈甚。经查血糖高,尿糖(+++),舌红,脉沉细无力。辩为消渴病之下消,为肾阳虚,气化无权津液不化之证。治以补肾温阳化气为法。附子4克桂枝4克熟地3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党参10克。服药七剂,口渴明显减轻,小便次数减少,又服30剂,渴止,小便正常,血糖尿糖降至正常。按语:《景岳全书.三消干渴》说:“又有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活,则有降无升,所以直入膀胱而饮一溲二,以致泉源不滋,天壤枯涸者,是皆真阳不足,水亏于下之消证也。”

五.厥阴病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之。

“厥阴病特点为寒热错杂,厥热盛复。两阳交尽,相火来复,所以消渴。”

吴雄志老师认为厥阴消渴为夜间渴,因为厥阴经欲解时为凌晨1-7点,

笔者医案

刘某,女68岁2015年8月6日就诊,患者自一年前出现夜间口渴,近一月加重,查血糖正常,夜间渴醒,特别凌晨1点之后能渴醒3-4次,白天反不口渴,来诊。刻下夜间消渴,舌根苔黄腻,脉关弦无力。辩为厥阴病消渴,治以乌梅丸加减。乌梅20克黄连6克黄柏6克当归10克党参10克干姜6克附子6克细辛3克川椒5克木瓜10克生地10克,水煎服,服药4剂后,口渴减轻,夜间起夜喝水2次,又服用8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参考文献:

[1]冯兴志.黄元御对《伤寒论》重视胃气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1):132-133.

[2]周本善.临证治病顾护胃气——《内经》胃气理论的临床运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09)

[3]张秀芬,任小娟.论《伤寒杂病论》保胃气思想及临证意义[J].四川中医.2013(0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