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加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BP以及DB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患者SBP以及DBP水平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缬沙坦 硝苯地平控释片 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射波刀对70岁及以上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肿瘤放疗中心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或影像学诊断的70岁及以上大肝癌患者82例,男58例,女24例,年龄70~85(75±4)岁,中位肿瘤直径6.7 cm(5.0~10.0 cm),均接受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1、2、3年肿瘤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FS)、局部控制率(LC)和总生存率(OS)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中位PFS为10个月,客观缓解率为64.63%(53/82),疾病控制率为85.37%(70/82),治疗后1、2和3年的PFS分别为39.0%(32/82)、22.1%(18/82)和17.1%(14/82),1、2和3年LC分别为95.1%(78/82)、92.3%(76/82)和92.3%(76/82),1、2和3年的OS分别为68.3%(56/82)、48.8%(40/82)和31.7%(26/82)。9例患者出现放射性肝损伤,无因放射性肝损伤死亡病例。Cox回归分析显示甲胎蛋白水平是影响OS的独立风险因素(HR=2.304,95%CI 1.118~4.747,P<0.05)。结论射波刀治疗70岁及以上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LC和OS高,疗效较好,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少。

  • 标签: 肝肿瘤 放射疗法 计算机辅助 射波刀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翼状胬肉单纯切除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老年人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126例131眼翼状胬肉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A组60眼采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治疗,B组71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结果A组治愈55眼,复发5眼,治愈率91.7%;B组治愈69眼,复发2眼,治愈率97.2%χ2=5.785,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人翼状胬肉,在防止胬肉复发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优于翼状胬肉单纯切除组。

  • 标签: 翼状胬肉老年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奥沙利铀联合替吉奥肢囊方案针对晚期肝癌临床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的探讨.方法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6例晚期肝癌患者,均经细胞学和影像学证实,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奥沙利铂+替吉奥胶囊方案;对照组23例: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结果对照组ORR为8.7%,DCR为55.5%;TTP为2.3月,MST为8.8月,半年PFS率为34.7%;观察组ORR为13%,DCR为56.5%;TTP为3.1月,MST为9.7月,半年PFS率为39.1%;观察组疗效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消化道反应、血液学毒性反应均高于观察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毒性、肝肾功能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铀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对晚期肝癌显示较好抗肿瘤效果,而口服给药的替吉奥胶囊对于不能耐受长期静脉化疗的病人可以选择.

  • 标签: 奥沙利铂 替吉奥胶囊 氟尿嘧啶 晚期肝癌 化疗
  • 作者: 李娇红程锦楠李小刚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12-22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究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左旋多巴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帕金森病量表(UPDRS)的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率是80%,总有效率是9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率是55%,总有效率是82.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5%;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UPDRSⅣ评分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可较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UPDRSⅣ评分和HAMD评分,减少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为该病患者的治疗提供较为科学的临床价值。
  • 简介:主要运用实验法,探讨不同太极拳运动强度在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病过程中体现的自身特点,为防治高血压病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经过12周的太极拳运动,中强度与小强度太极拳运动对于研究对象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显著影响。小强度与中强度太极拳运动对于身体形态均有显著的影响。中等强度对于腰围、臀围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建议体质较弱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可以采用小强度的太极拳运动进行防治。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以采用中强度的太极拳运动进行防治。

  • 标签: 太极拳运动 原发性高血压 运动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缓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自拟缓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6例(治疗组),与月月舒颗粒治疗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81.48%,其在止痛起效时间和远期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缓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疗效。

  • 标签: 自拟缓痛汤 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腹腔肠系膜间隙入路与结肠旁沟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左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PH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及甘肃省其他5家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70例手术治疗左侧PH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包括男43例、女27例;28例行经腹腔肠系膜间隙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42例行经腹腔结肠旁沟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围手术期结果。结果7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完成,肠系膜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短于结肠旁沟入路组[(26.7±8.8)比 (38.9±7.1)min,P<0.001)],失血量少于结肠旁沟入路组[45(30,50)比 50(40,60)ml,P=0.042],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1.0)比 (4.5±1.0)d,P=0.669)]。术后1个月复查,患者电解质及醛固酮肾素比值均正常,53例(75.7%)患者血压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经腹腔肠系膜间隙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

  • 标签: 腹腔镜 肠系膜入路 结肠旁沟入路 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淤积型肝硬化(PBC)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90例PB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2种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血清ALT、AST、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反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ALT、AST和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LT、AST和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PBC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淤积型肝硬化 熊去氧胆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灶直径在3~5 cm的原发性肝癌(HCC)射频消融(RFA)后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及适合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9月丽水市中心医院100例临床或病理诊断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9例、女11例,年龄18~80(57±11)岁,巴塞罗那(BCLC)分期为B期及部分C期患者,所有患者均行RFA治疗,对照组(RFA,n=67)根据影像学检查予随访观察;联合组(RFA+125I,n=33)序贯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OS)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差异。结果末次随访时间为2017年12月30日,两组资料中位随访时间38(6~55)个月。联合组PFS明显长于对照组[(23.0±4.7)比(12.0±1.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联合组中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有延长趋势[(42.0±7.9)比(38.0±2.8)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4)。进一步亚组分析提示,RFA后有残留存活病灶联合粒子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PFS时间分别为18和9个月(P=0.025),而消融后病灶坏死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两组中位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灶直径在3~5 cm的HCC RFA后联合粒子植入可延长PFS。

  • 标签: 肝癌 射频消融术 125I 近距离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同时开展中医护理干预方案。随访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血压与体重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半年后随访观察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体质量指数控制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方案有利于强化治疗效果,稳固血压波动,合理控制体重指数,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中老年患者 中医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整对比剂的使用浓度和注射速率,探究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最高的对比剂使用参数。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比较三组对比剂参数所得出图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并根据不良反应评分标准进行分级。结果:A、B、C三组的图像诊断符合率存在明显变化,C组最佳,A、B、C三组均存在差异,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他两组相比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满足诊断要求、可以获得合格的图像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尝试使用高浓度和适宜速率的对比剂进行CT增强扫描,才能有效的提高CT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 标签: CT增强 对比剂速率和浓度 原发性肝癌诊断
  • 简介:摘要:高血压患者通常会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等症状,甚至会并发心脑血管、肾脏等器官的病变,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尚未有根治高血压的方法,患者需终身服药,易产生负性情绪,如焦虑、烦躁等,极易降低治疗依从性,故实施有效的护理尤为必要。本文就优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汇报如下。

  • 标签: 连续性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自我保健意识 血压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效果和VAS评分。方法从2017年4月~2018年11月被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中随机拣选120例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形式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保守组60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使用VAS疼痛测量表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反应,同时根据情况评估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反应明显低于治疗前,评价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有效率为98.3%,高于保守组患者83.3%,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采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脊柱压缩骨折 球囊扩张 椎体后凸成形术 治疗效果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机软件的肝脏三维重建在精准肝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9月17日至2020年12月20日术前在肝脏三维重建指导下进行决策的复杂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术前的增强CT/MR数据,在 IQQA®-3D Liver系统中进行肝脏三维重建,测算患者肝脏体积,描述肿瘤的大小、位置,与肝内胆管、门静脉、肝动脉及下腔静脉之间的关系,进行术前决策,制定治疗方案。对比实际手术方案与三维重建指导下规划的手术方案的符合程度。结果共1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6~75岁,肝功能Child-Pugh A级6例,B级4例。门静脉变异5例,肝动脉变异5例。10例患者通过三维重建测算的实际肝脏体积的范围和M(Q1,Q3)分别为895~2 477 cm3和[1 444(1 001,1 854)]cm3,结节体积为7~1 808[133(50,566)]cm3,结节占肝脏体积比0.8%~73.0% [11.0(3.3,32.7)]%,可疑病灶个数1~7个。最终6例行手术治疗,3例化疗,1例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三维重建的肝脏解剖情况和肿瘤的位置情况与术中基本一致。围手术期无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病例。结论三维重建在精准肝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癌的术前评估中,能够提高治疗的合理性和术者对患者肝脏解剖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

  • 标签: 肝肿瘤 精准肝切除 三维重建 肝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B11基因V444A突变与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肝胆病中心2017年10月至 2019年6月确诊的164 例福建籍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男91例,女73例,年龄(46.0±13.0)岁]和 164 名同一地区健康对照人群[男99名,女65名,年龄(43.8±16.7)岁]为研究对象。采用 TaqMan-MGB 探针方法对ABCB11基因V444A SNPs 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计算上述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采用Pearson χ2检验对所检出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进行关联分析;logistic 回归分析各基因型与肝胆管结石患病相关性。结果两组人群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人群中V444A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所选人群具有代表性(P=0.161);V444A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共检出T、C 2个等位基因,TT、TC、CC 3个基因型,病例组中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4%和71.6%,对照组中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5.4%和64.6%,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病例组中TT、TC、CC的基因型频率为5.5%、45.7%、48.8%,对照组中TT、TC、CC的基因型频率为14.6%、41.5%、43.9%,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V444A位点基因型与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风险的多因素分析发现该位点TC型杂合突变可能增加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患病风险。结论ABCB11基因V444A突变可能是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 标签: ATP结合匣式转运子 基因 V444A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 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