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咽鼓管扩张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类疾病手术方法。它主要针对咽鼓管软骨部进行扩张,具有创伤小,易于操作,有效率高且无严重并发症等特点,正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咽鼓管扩张术的工作原理、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标签: 球囊 咽鼓管 手术
  • 简介:对于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tubedysfunction,ETD)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咽鼓管咽口的咽鼓管扩张术(balloondilationeustachiantuboplasty,BET)目前已成为治疗阻塞性ETD的新技术。目前的资料显示BET应用简单可行、安全,已使很多患者受益。BET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今后应开展多中心的研究,统一手术适应证及疗效评估的标准,建立随机对照,并进行长期观察,才能较为全面的评价BET对ETD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咽鼓管 球囊扩张
  • 简介:摘要总结了17例患者鼻窦扩张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鼻窦扩张术与现行经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在手术过程及预后方面的不同之处;术中针对新的手术方式对原有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做适当改进以适应手术需要。鼻窦扩张术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者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鼻窦球囊扩张术 慢性鼻窦炎 蝶窦 护理策略
  • 简介:咽鼓管功能障碍为耳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表现为耳闷胀感、耳鸣、眩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临床治疗方法繁多,疗效不一,特别是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疗效较差。咽鼓管扩术作为新方法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就咽鼓管扩张术相关解剖生理、手术操作、适应证、疗效评估标准等方面予以综述。

  • 标签: 咽鼓管 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适应证 咽鼓管功能评估
  • 简介:摘要:扩张训练是治疗麻痹最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中,我们在不断探索和进化扩张训练操作方法以解决不同吞咽问题,此病例个案作为扩张训练改善麻痹临床案例第一手资料,可以抛砖引玉,让我们探索更多更好的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方法。

  • 标签: 吞咽障碍,球麻痹,球囊扩张训练,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咽鼓管扩张术(ballooneustachiantuboplasty,BET)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1例咽鼓管功能性闭塞(均为单侧)患者,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咽鼓管导管吹张法治疗,20例)和治疗组(BET治疗,21例)。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行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不适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生的不适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BET操作简便、术后效果好、反应轻、复发率低、给临床治疗咽鼓管功能性闭塞提供了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咽鼓管 咽鼓管功能性闭塞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咽鼓管导管吹张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单和双宫颈扩张与促宫颈成熟用于足月妊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分娩有引产指征应用子宫颈扩张的孕妇116例,其中应用单组58例,双组58例.观察两组护理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结果:两组孕妇使用前后宫颈成熟度评分,引产成功及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和双两种子宫颈扩张促宫颈成熟用于足月妊娠均安全、有效,但临床应用中要掌握使用指征.

  • 标签: 子宫颈扩张球囊 妊娠 引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06例使用CRB子宫颈扩张孕妇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11年8月15日~2012年8月15日使用CRB子宫颈扩张孕妇进行护理。结果阴道分娩49例其中因为怀疑胎儿宫内窘迫钳产5例;剖宫产57例,其指征为孕妇及家属要求为28例,活跃期停止为3例,其余指征为怀疑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1分钟9~10分;5分钟10分。结论使用CRB子宫颈扩张孕妇的护理重点是放置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放置前准备,放置后做好健康宣教,加强胎心音及宫缩的观察。

  • 标签: 子宫颈扩张球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割治疗高压扩张失败的狭窄闭塞人工血管内瘘(AV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高压扩张狭窄闭塞AVG病变失败(残留狭窄>50%)后续采用切割治疗的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狭窄闭塞位置,术后即时、3、6、12个月通畅率及技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共32例患者,其中主要狭窄病变位于人工血管静脉吻合口27例(84.38%),静脉吻合口合并人工血管穿刺点2例(6.25%),静脉吻合口合并动脉吻合口2例(6.25%),头静脉弓1例(3.13%)。切割联合高压治疗成功30例,技术成功率93.75%(30/32),另2例(6.25%,静脉吻合口端闭塞)经切割、高压扩张后使用覆膜支架。切割破裂发生2例(6.25%),无切割相关性血肿或动脉瘤发生。随访(9.4±0.8)个月,治疗后3、6、12个月初始通畅率分别为90.63%(29/32)、59.38%(19/32)、28.13%(9/32),辅助通畅率分别为100.00%(32/32)、84.38%(27/32)、65.63%(21/32)。结论高压开通AVG狭窄闭塞病变失败可采用切割提高内瘘寿命,其3、6个月通畅率、安全性较高,但中长期通畅率的进一步提高有赖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 标签: 切割球囊 高压球囊 人工血管内瘘 狭窄 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扩张用于促宫颈成熟的价值。方法:2019年2月-2020年8月本科接诊足月妊娠产妇64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宫颈扩张法,对照组用缩宫素。对比顺产率等指标。结果:对于顺产率,试验组75.0%,比对照组50.0%高,P<0.05。对于剖宫产率,试验组25.0%,比对照组46.88%低,P<0.05。对于产程时间,试验组(6.19±1.83)h,比对照组(9.72±2.04)h短,P<0.05。对于Bishop评分,引产后:试验组(

  • 标签:
  • 简介:伴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和负担。传统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为卧床休息、佩戴支具、镇痛药物治疗、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疼痛缓解较慢且复位效果不佳,容易因长期卧床而发生各种并发症,常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OOK宫颈扩张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乌苏巿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有引产指征,宫颈评分≤4分的孕妇200例,同等条件下自愿选择COOK宫颈扩张引产的100例为观察组,选择缩宫素引产10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引产方式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放置12小时后宫颈评分、阴道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差异。结论COOK宫颈扩张促宫颈成熟引产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OOK宫颈扩张球囊 缩宫素 促宫颈成熟
  • 简介:目的探讨电刀内切开联合扩张治疗输尿管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6年3月我院应用电刀内切开联合扩张治疗输尿管狭窄469例的临床资料,术中通过逆行、顺行或者逆行+顺行三种途径置入安全导丝后,先使用电刀内切开输尿管狭窄段全层,再使用21F扩张扩张,留置双J管,定期复查随访评估手术效果。结果469例中采用逆行途径370例,顺行途径50例,顺行+逆行途径49例。术中1例因移植肾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内切开大出血中转开放手术,止血成功,现长期更换支架管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电刀切开术后出血5例,保守治疗成功。术后1年获随访381例,275例(72.2%)一次手术治愈;106例出现狭窄复发,其中57例行2-5次腔镜下狭窄段扩张后治愈,5例改作开放手术治愈,13例改用金属网状支架植入术治愈,17例长期定期更换双J管,8例长期留置肾造瘘管,6例行患肾切除术。结论电刀内切开联合扩张治疗输尿管狭窄是安全、可靠、有效的,特别对于狭窄段较短、程度较轻和患肾功能较好的病例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电刀内切开 球囊扩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因动静脉内瘘狭窄行扩张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1例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行扩张术,术中透视下导丝引导超高压至狭窄部位,逐级扩张。术后进行阶梯穿刺法,尽量避开狭窄病变部位,同时进行宣教等护理工作。结果21例血液透析患者术后进行血透治疗血流量均≧250ml/min,平均(270±27.55)ml/min。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血液透析治疗,扩张术后内瘘使用>6个月以上。结论耐心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效提高术后治疗效果。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球囊扩张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常规扩张与切割相结合的“复合扩张”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的扩张效果和中期疗效。方法在导丝通过闭塞段后,首先应用常规进行预扩张,然后行动脉造影,对预扩张后仍有重度狭窄的部位进行切割扩张扩张后再次造影评价疗效。术后一年随访,通过下肢CTA检查结果与单纯常规扩张和血管内支架相比较,评价复合扩张的中期治疗效果。结果在常规长扩张后,长段闭塞的股浅动脉显露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狭窄,最严重狭窄处多位于闭塞段的近端,远端和内收肌管的一处严重狭窄处平均长度为1.5-3cm,狭窄段程度为83%,这一段狭窄应用常规扩张效果不明显,在严重狭窄处经切割扩张后狭窄程度明显减轻狭窄度为30%,切割扩张后再次应用常规长扩张后动脉造影显示闭塞段较为均匀,一致得到扩张,但严重狭窄段扩张程度仍较差。严重狭窄处由于完全闭塞到首次扩张后平均为狭窄83%。切割扩张后平均为狭窄37%,再次常规扩张(后扩张)后平均狭窄为0。本组治疗没有发生动脉壁撕裂,穿孔出血合并症。一年后下肢动脉CTA显示复合扩张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常规扩张,与血管内支架比较扩张效果相似。结论常规长与切割相配合的“复合扩张”可以有效地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中期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扩张,血管内支架效果相似,但长期疗效及闭塞后再次介入成功率和再次中长期通畅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