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对于消化内科患者实施人文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300例消化内科患者依照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人文护理模式(150例),B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150例)。结果A组消化内科患者满意度91.33%明显高于B组82.00%,(P〈0.05)。结论人文护理在消化内科患者中实施,患者满意度可以明显得到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人文护理 消化内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唑啉用于选择性剖宫产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产科收治选择性剖宫产病例120例,依照不同给药方案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头孢唑啉预防感染,观察组术后断脐即刻静脉滴注头孢唑啉2.0g一次,术后不再使用,对照组患者用药至术后48小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体温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0.15±0.01)d显著短于对照组(1.16±0.37)d(P<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产褥病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孕妇新生儿结局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预防性使用头孢唑啉预防感染(的效果)与使用时间无明显关系,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并不会降低术后产褥病发生率。

  • 标签: 选择性剖宫产 头孢唑啉 感染 用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新生儿,将其按双盲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鸟巢式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新生儿出暖箱时间、睡眠时间、血氧饱和度、体温、体质量增长、胃肠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观察组出暖箱时间、体温波动均小于对照组,睡眠时间、血氧饱和度、体质量增长均高于对照组。(2)观察组呼吸暂停次数、喂养不耐受、硬肿、皮肤溃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观察组首次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短于对照组,排便次数、进奶量增加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价值较高,可将新生儿出暖箱时间缩短,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鸟巢式护理 新生儿 应用
  • 简介:目的了解碳酸锂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以"碳酸锂""不良反应""心"为检索词,检索1985年1月至2014年12月国内医药期刊关于碳酸锂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8篇,病例8例,其中男3例,女5例。结论临床使用碳酸锂应注意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监测血锂浓度和心电图等,及时停药及对症治疗,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碳酸锂 心血管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泌尿系结石合并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泌尿系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8月住院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将其尿液培养中分离出的276株病原菌进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监测。结果结石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9.1%,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占12.0%,铜绿假单胞菌占10.9%,肺炎克雷伯菌占8.7%,屎肠球菌占7.6%,奇异变形菌占3.3%,真菌占1.1%。结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主要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临床医生应当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 泌尿系结石合并感染 病原菌 分布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经前期综合征患者,观察选择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经前期综合征患者13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68例):临床选择多虑平+谷维素进行治疗;B1组(观察组68例):临床选择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经前综合症疗效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经前综合症疗效方面,B1组优于B2组患者明显(P<0.05);在HAMA分值下降的幅度方面,B1组高于B2组患者明显(P<0.05);B1组与B2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均未表现出疾病并发症的情况。结论:针对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临床选择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案进行治疗,在提高疗效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意义,凸显此种方案治疗经前期综合症疾病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柴胡疏肝散 加减 经前期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及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及外踝骨折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8.0~11.5周(平均9.4周),术后无浅表伤口并发症,无一例腓肠神经损伤、畸形愈合、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并发症。术后采用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共100分,其中疼痛占40分,活动步行功能占60分。本组优1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80%。结论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及外踝,显露清晰、复位准确、固定稳定,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后踝 外踝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ICD-10国际疾病分类中,因产科情况的复杂性导致了第十五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的编码相对难度较大、也较易出现编码错误。为了提高编码准确性,对产科涉及医学知识进行了简述,并就产科编码在日常工作中出现频率较高且较易出现问题的几类疾病,进行了相对详细的阐述,以期帮助编码员了解产科编码特点,较快找到所需资料,最终提高编码准确性。

  • 标签: ICD-10 十五章编码 常见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认知行为疗法与常规治疗护理对强迫症患者的作用效果,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强迫症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YBCOS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1%,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YBCOS评分、强迫性思维评分以及强迫性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YBCOS评分、强迫性思维评分以及强迫性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YBCOS评分、强迫性思维评分以及强迫性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作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强迫症 临床效果 YBCO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猝死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实践。方法调取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科收治的48例超声心动图和增强CT明确显示升主动脉受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其中10例术前猝死,作为实验组;其余38例未发生术前猝死,作为对照组。摘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身体质量指数(BMI)、血脂相关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等数据,查阅相关文献,列出与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猝死关系密切的变量。先将各变量用单因素分析以P<0.25为标准进行筛选,将筛选出的变量进一步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以P<0.25为标准,筛选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变量有BMI、血清总胆固醇、夹层累及主动脉窦部及假腔血栓化四个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中,BMI和夹层累及主动脉窦部两个因素与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猝死呈正相关,而假腔血栓化与术前猝死呈负相关趋势。结论临床医师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救治中应快速准确评估BMI、夹层累及主动脉窦部及假腔血栓化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和最佳手术时机。

  • 标签: A型主动脉夹层 术前猝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调剂工作质量,保证发出的药品质量合格,安全有效。方法统计我院门诊药房2016年一月到六月发药差错登记,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结果通过从医生、药师、病人、收费处等方面,查找原因,针对性地制定措施,使发药差错明显减少。结论通过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减少了药房的发药差错,提高了工作质量,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让病人用正确的药,正确地用药,从而提高病人的用药依从性,防止用药差错。

  • 标签: 门诊药房 发药差错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研究组(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手术室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原因10例颅脑伤中枢衰竭,2例心脏呼吸停止复苏无效,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结论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采取手术室急救护理,抢救有效率明显提高,效果满意。

  • 标签: 手术室 急救护理 低血容量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科2013-2015年收治的15例登革热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治,为登革热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5例我科收治登革热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治疗效果及预后等方面。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输入性病例,临床表现典型,有发热、皮疹、关节痛、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等,均予抗病毒、护肝、升白细胞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对有流行病学史,有发热、皮疹、血白细胞下降等患者均应排查登革热,一般轻型患者经对症处理,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腹部外伤患者进行救治的方法措施及临床效果,以期更好的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腹部外伤患者共120例的各项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手术治疗。结果本组共治愈112例,死亡8例,治愈率为93.3%。其中,观察组治愈59例,治愈率为98.33%,对照组治愈53例,治愈率为88.33%,两组患者治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是治疗腹部外伤所造成脏器损伤的首选方法;早期明确诊断以及术中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 标签: 腹外伤 手术 肝破裂 脾破裂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腹腔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为降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5例腹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于确诊后12h内,采集其腹腔引流液中段标本,进行菌种培养分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致病菌对主要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165例腹腔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45株。革兰阳性菌77株(31.4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革兰阴性菌168株(68.57%),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敏感(≥90%),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敏感(≥9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敏感(≥90%),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敏感(≥9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西丁敏感(≥90%)。结论:通过对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类型及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可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奠定基础。

  • 标签: 腹腔感染 细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与研究组(68例)。对照组予以单纯丹红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长春西汀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介素-6(IL-6)降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长春西汀 急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护理后HAMA和HAMD评分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3个月头痛发作天数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疗效的提升具有明显作用,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慢性紧张型头痛 护理干预 疗效
  • 简介: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有着重要病因上的关联。我国Hp成人中感染率达到40%~60%[1]。由于耐药率的上升,其根除率已降低到80%以下[2]。改进其方案一直是研究的方向。本文在2012年共识基础上,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果胶铋餐后序贯与非序贯给药做了临床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四联疗法 慢性活动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果胶铋 根除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变态反应、泌尿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及循环系统反应;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有多种疾病、药物不合理联用、服药后短时间饮酒、药物用量与用法及自身质量问题等。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因素较多,用药过程中应做好预防工作,制定药物临床用法及用量规范,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江西省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接受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和阿奇霉素单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93.3%,对照组患儿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66.7%,对照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6.5±2.3)d,住院时间(14.1±4.8)d,住院费用(1402.5±60.2)元;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3.5±2.2)d,住院时间(8.9±4.3)d,住院费用(1110.5±42.6)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阿奇霉素 小儿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