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加热疗治疗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近期疗效和耐受性。方法66例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观察组采用同步放化疗加热疗。比较两组临床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7.88%)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热疗可提高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可作为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的辅助方案。

  • 标签: 放化疗 热疗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给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后对其运动症状改善的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观察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焦虑及抑郁、认知障碍、幻觉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4、5.680、7.904,P<0.05)。治疗后患者肢体疼痛、肢体痉挛、不宁腿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71、4.137、6.950,P<0.05)。治疗后,患者出汗、口干、流涎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尿频尿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患者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普拉克索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减轻疼痛,改善抑郁焦虑,减少下肢痉挛、不宁腿综合征等发生,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盐酸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异位妊娠患者行甲氨蝶呤+米司酮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所接收的异位妊娠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分别为39例。单一组仅行甲氨蝶呤治疗,联合组则在甲氨蝶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米司酮,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血β-人绒毛膜促腺激素(β-hCG)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盆腔包块消失时间。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37例(94.87%)优于单一组28例(71.79%),联合组β-hCG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盆腔包块消失时间优于单一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行甲氨蝶呤+米司酮联合治疗,能够缩短患者β-hCG以及盆腔包块的恢复时间。

  • 标签: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异位妊娠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的方法效果。方法选定儿科门诊接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门诊接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时段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均进行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临床特征、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特征相比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不明显,治愈率低,临床应加强对患者营养干预,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以此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征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我院324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neu型及basal—like型。观察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互关系,比较各型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期。结果: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年龄分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关,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患者随访11~72个月,无病生存期与年龄分组、组织学分级无关.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分子分型相关。不同分子分型患者间的无病生存期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能准确反映患者的预后,LuminalA型预后最好,而HER2/neu型预后最差。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低血糖引起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低血糖新生儿患者为研究组,以及同时其在我院接受治疗,检查结果健康的92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危险因素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糖进行对比。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显示,胎龄、妊娠期糖尿病、体质量、喂养时间、以及血糖水平等均是新生儿低血糖因其脑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临床上EEG检查结果多有异常,且患儿的MRI检查顶枕部皮层有受累表现,且患儿多表现出现惊厥症状。结论对新生儿的各项指标进行密切的关注,包括患儿的EEG检查以及MRI检查结果,惊厥、血糖值等,对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症状进行预防和尽早控制,根据患儿的情况对患儿用药,可有效减少新生儿低血糖导致的脑损伤几率以及情况,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脑损伤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2015年--2016年皮肤性病门诊性传播疾病(STD)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STD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86例STD门诊就诊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特征进行了登记分析。采用统一的自制心理测试量表对86例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与86例一般皮肤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门诊中5种常见性病就诊人数呈上升趋势。心理评测结果显示,性病患者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等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人际关系等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D发病整体呈上升趋势。我们应该加强STD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努力控制STD的传播和蔓延,提倡安全性行为。

  • 标签: 皮肤性病门诊 性行为 流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治疗结果,比较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FD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年龄≥4岁的90例体检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6岁组和≥6岁组,统计FD发生率,比较2组中FD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FD患儿发生率为22.12%。<6岁和≥6岁患儿的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餐后饱胀、早饱、呕吐和腹泻的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D在小儿人群的发生率较高,并且在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中的临床表现有差异,FD的发生与社会精神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和Hp感染等有关。

  • 标签: 小儿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1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治疗前患者均行CTA(CT血管造影诊断)后实施显微外科治疗,以枕下入路,其中12例患者行手术夹闭,6例孤立术式,切除及血管端吻合术式2例。结果CT血管造影为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主要诊断方案,其中合并小脑动脉畸形者4例,漏诊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未出现死亡病理,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2例,并发脑积水患者2例,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好转,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时间(3.10±1.10)年,未再次出血,其改良mRS评分为(4.82±1.02)分。结论CT血管造影对于诊断小脑后下动脉端动脉瘤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且于诊断后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预后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小脑后下动脉远端 动脉瘤 临床特征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X线表现及腰椎关节突关节含水量的MRI特征,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8月~2009年1月诊断的53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腰椎正侧位片及MRI资料,全部病例均为单节段滑脱(L4椎体前移),X线片上无椎体变形、旋转及侧方移位,除外退变性患者。腰4前移的百分比用侧位X线片上腰4椎体后缘相对于腰5椎体后缘前移的距离与腰5上终板宽度的比值乘以百分之百表示。通过轴位MRIT2像分析腰4-5关节突关节的含水量。腰4-5关节突关节含水量值通过轴位MRIT2像上双侧关节突关节高信号区(即关节面及关节腔内的关节液)宽度的总和与双侧关节突宽度总和的比值来表示。结果在53名患者中,43名患者的MRIT2像出现关节突关节高信号,而MRIT2像未出现关节突关节高信号的10名患者的侧位X线片均出现轻度椎体前移(<Ⅰ度)。MRIT2像出现关节突关节高信号的43名患者的关节突关节含水量平均值和腰4椎体前移百分比分别为0.14和18.1%。统计学结果为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T2像腰椎关节突关节含水量值与X线上的椎体前移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MRIT2像腰椎关节突含水量增多应高度怀疑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存在。

  • 标签: 腰椎 退变 关节突含水量 腰椎不稳 MRI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酒精性肝硬化和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特征,并总结其防治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32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作为酒精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32例作为肝炎组。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差异经分析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肝炎组,临床特征中肝肿大、黄疸、肝掌、蜘蛛痣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肝炎组,脾肿大、腹水发生概率明显低于肝炎组,肝炎组患者GGT、AST/ALT、ALP均明显低于酒精组,两组患者的胆石症、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情况明显高于肝炎组,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肝炎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酒精性肝硬化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时,需结合二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结果的差异针对性的采取防止措施,缓解患者疾病进展,改善生命质量。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乙肝肝硬化 临床特征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与传统手术方法对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9月4日~2018年1月12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分别采用传统手术方法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icsurgery,VAT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19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3%;对照组中,痊愈15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5.9%(P<0.05)。结论在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中应用胸腔镜技术,比传统手术效果更为理想,胸腔镜微创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对术后恢复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 传统手术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就基础治疗(对照组,n=30)与茵陈蒿汤加味治疗(观察组,n=30)对血脂、肝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脂、肝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血脂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茵陈蒿汤加味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细胞肺癌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6年2月-2017年3月来我院实施治疗的病患中选取51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6例病患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进行治疗,而B组25例病患仅给予培美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所有病患均已完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无1例死亡病例出来,其中A组PR、SD、PD各为3例、19例、4例,B组PR、SD、PD各为1例、16例、8例,对比两组病患的DCR,A组为84.62%,B组为68.00%,数据有较大的差异,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细胞肺癌病患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法进行治疗能够帮助病患控制病情,病患的耐受性也较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 顺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和手术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筛选我科室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115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手术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手术组治疗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联合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12个月的DASH指标。结果手术组患者接受治疗后1个月的DASH评分明显高于手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一年进行DASH评分比较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患者包括尺偏角、桡偏角、腕掌屈度、腕背伸度、前臂旋后、前臂旋指标明显优于手术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案近期疗效中手速治疗具有完全的优势,但是根据长期的随访结果,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老年患者由于年纪较大,容易合并多种其他疾病,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应结合患者的实际骨折情况以及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等选择治疗术式。

  • 标签: 手术 非手术 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A-EPOCH治疗初诊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37例经病理确诊的初诊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使用DA-EPOCH方案行6-8个疗程化疗后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具体为依托泊苷(VP-16)50mg/m2,多柔比星(ADM)或吡柔比星(THP)10mg/m2,长春新碱(VCR)0.4mg/m2持续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4天,环磷酰胺(CTX)750mg/m2静脉滴注第5天,地塞米松15mg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5天,21d为1个疗程。结果37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1%,骨髓抑制及神经毒性为主要不良反应。结论DA-EPOCH方案治疗初诊霍奇金淋巴瘤缓解率高,安全性好。

  • 标签: DA-EPOCH 非霍奇金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ECG)ST段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3例急性心肌梗死但心电图(ECG)显示ST段抬高的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心电图演变过程,并统计患者ST段抬高程度、动态、持续时间与临床症状间的关系。采用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增强CT等相关性检查明确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导致心电图ST段抬高的其他因素。结果本组5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变异性心绞痛14(26.4%)、心肌病11例(20.8%)、左室室壁瘤9例(17.0%)、左束支传导阻滞8例(15.1%)、急性心包炎8例(15.1%)肺栓塞3例(5.7%),在心电图方面随着疾病的不同出现各自的特征表现。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主要特征在于ST段抬高,但导致此心电图征象的并不仅仅是急性心肌梗死唯一疾病因素,还包括变异性心绞痛、心肌病、左室室壁瘤、左室支传导阻滞、急性心包炎、肺栓塞等,此类急性心肌梗死病因均可导致患者出现心电图ST段抬高的演变。

  • 标签: 非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特征 ST段抬高 原因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酮对异位妊娠的影响。方法对27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8.31%(43/89),单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占51.69%(46/89),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酮治疗;以治愈率、输卵管通畅率、血β-HG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二次用药率、不良反应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输卵管通畅率均大于对照组,血β-HG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二次用药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酮可作为治疗异位妊娠的理想保守疗法之一,在提高疗效、加快病情转归方面较单用甲氨蝶呤具有显著优势,且安全性尚可,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使用。

  • 标签: 异位妊娠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过程中,评价应用康莱特姑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晚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缓解率为64.0%,显著低于联合康莱特治疗的实验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康莱特姑息治疗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如生理及心理维度、环境领域等,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中骨髓抑制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4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康莱特姑息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病情,并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应广泛推广。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康莱特 姑息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核白内障应用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在眼科治疗的白内障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诊治顺序和个人治疗意愿均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患者应用接受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常规组患者接受我院常规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月、术后3月,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比较,出现明显差异,研究组患者角膜散光度低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该病患者可采用本手术治疗办法。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