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双下肢无力为首发表现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原因不明的双下肢无力及低钠血症入院,双下肢肌力Ⅲ级,血钠124.7mmol/L,次尿钠146mmol/L,给予补钠治疗后血钠不上升,给予托伐普坦片15mg1/隔日,血钠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果患者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提示后纵隔占位,经电子气管镜检查+活检病理结果诊断小细胞肺癌。结论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如遇原因不明的低钠血症合并双下肢无力者要警惕肺癌等恶性肿瘤的的可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粘液样纤维肉瘤的病理切片进行观察,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起病理进程。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友谊医院病理科2012—2016年期间诊断的2例粘液样纤维肉瘤。对其病理切片进行观察,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粘液样纤维肉瘤的具体病理特点。结果患者镜下观察发现大量粘液样基质中,肿瘤细胞较稀疏分布,细胞呈梭形或星形,轻度异型性;可见假脂肪母细胞HE400×。结论粘液样纤维肉瘤的病理特征除间质广泛粘液样变,还包括异型性较小的星芒状细胞的特征,瘤组织呈触角样或蜘蛛网样浸润至皮下脂肪及横纹肌组织,局部侵袭组织的恶性生物学能力变强等特征,为临床上的诊断、鉴别提供依据。

  • 标签: 躯干肢体 粘液样纤维肉瘤 病理学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恶性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近年来发现MDS细胞的基因组DNA存在异常甲基化,研究表明50%以上的MDS患者存在抑癌基因如p15的高甲基化,可能采用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地西他滨(decitabine,5-氮杂-2’-脱氧胞苷,商品名为dacogen)是一种2’-脱氧胞苷类似物,特异的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可逆转DNA的甲基化过程,激活沉默失活的抑癌基因。2006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其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SFDA)2009年批准地西他滨免临床试验直接上市。目前该药在国内尚未展开大范围的临床应用,中国人应用地西他滨是否安全、有效,仍有待探索。我科室用地西他滨治疗1例MDS-RAEB-II,共11个疗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并作文献复习。

  • 标签: 住院患者 跌倒危险因素 分析和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artagener综合征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Kartagener综合征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并通过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结合相关检查,诊断为Kartagener综合征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在抗感染的基础上加强心衰治疗,患者症状改善后出院。结论远期的Kartagener综合征患者可合并肺源性心脏病,需注意对症处理。

  • 标签: Kartagener综合征 肺源性心脏病 内脏转位 支气管扩张
  • 简介:1、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在万方医学网以阿奇霉素为全部字段,儿科、不良反应为关键词,选取开始年份为2014,结束年份为2014进行检索,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文献报道患儿应用阿奇霉素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率较高。结论儿科医师需重视阿奇霉素应用的资料分析与利用,给予合理、有效、针对性的药学监护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最新治疗和预后。方法结合我科收治的1例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伴全身多处转移临床资料,查阅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ARMM分为无色素性和有色素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大多数发生于50岁以上女性,主要临床症状为肛门部肿块或疼痛、便血等,肿瘤距肛缘几乎均<7cm,易误诊为痔疮、直肠癌等常见疾病。免疫组化HMB45、Vimentin、S-100具有临床诊断意义,早期易发生血源性转移或淋巴道转移,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分期、有无远处转移、手术或治疗方式等因素影响患者的生存率,预后极差。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病因尚不明,误诊率可达80%以上。目前首选治疗为手术治疗,生物治疗和免疫治疗为术后首选辅助治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肛管 直肠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 免疫组化 误诊
  • 简介:摘要晚期胃癌在我国较常见,本文介绍一例晚期胃癌,经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术前化疗,肿瘤降期,术后病理证实,肿瘤萎缩凋亡。术后化疗继续化疗、随访,患者获得良好疗效,验证了S-1及其联合方案在胃癌的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中的作用,值得临床更大样本的研究来探索和验证。

  • 标签: 胃癌 替吉奥胶囊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加深对肺硬化性血管瘤(PSH)尤其合并转移性结节的认识,丰富诊治经验。方法对华西医院1例PSH合并转移性结节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PSH是肺实质的一种良性增生性病变,女性多见,常无临床症状及体征,少数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胸闷、发热。对极少部分出现向对侧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胸膜转移的PSH,应注意与周围性肺癌、肺错构瘤、结核球等鉴别。外科手术及胸腔镜下取病变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常用的PSH确诊手段。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PSH的方法。对于有转移倾向的PSH或未能切除的病灶需进行随访。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具有潜在恶性及转移倾向,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对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的鉴别诊断均应包括PSH。手术切除及随访是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肺硬化性血管瘤 转移性结节 组织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及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的l临床病理、影像学及基因检测的特点,观察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结合文献对MELAS的临床病理、基因学和影像学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患者反复多次发病,被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后脱髓鞘病变、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多发性脑梗塞等,后经血乳酸、头颅MRI、线粒体DNA3243位点突变检测确诊为MELAS,并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结论MELAS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特点和病理、基因检查,神经影像学对病理损伤范围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此类患儿进行适宜的综合康复治疗可以缓解病情的发展,对脑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 标签: 线粒体脑肌病 乳酸酸中毒 脑卒中样发作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前列腺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相对少见,为进一步明确这类患者的特征,我们检索1993—2012年CNKI、万方、PUBMED数据库,共检索前列腺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26例,结合本中心此例患者,共计27例,对27例患者进行分析。

  • 标签: 前列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在上尿路结石梗阻并尿脓毒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5月我科住院期间上尿路结石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6例,女性52例;肾结石15例(单侧8例,双侧7例),输尿管结石52例(单侧35例,双侧17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11例。明确诊断为尿脓毒血症后立即抗感染及输液补充血容量防治感染性休克,急诊行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管引流术或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待患者一般情况稳定和感染控制1周后行二期碎石术。结果78例患者行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入双J管成功48例,输尿管导管逆行置入22例,失败8例在超声引导下成功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术后1~72小时体温、血压、尿量逐渐恢复正常。术后3~5天血常规恢复正常、肾功能不全明显好转。尿脓毒血症症状得到控制,尿路感染控制,患者一般情况稳定1周后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或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治疗,结石完全清除治愈。结论上尿路结石梗阻引起尿脓毒血症起病进展快,症状重,需及时干预治疗。确诊尿脓毒血症后及时进行抗感染、补充血容量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同时急诊行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管引流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是急诊处理上尿路结石梗阻合并尿脓毒血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联合二期碎石术能完整清除结石,临床效果满意,可有效防治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 标签: 上尿路结石梗阻 尿脓毒血症 输尿管镜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