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增强扫描对脑实质结核和脑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从2019年1月开始,至2020年12月为止,选择在上述时间段内我院接受治疗并确诊为脑实质结核的患者25例以及脑转移瘤患者25例,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或者是正是治疗前通过颅脑常规MRI扫描、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的影像学检查,并对最终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对患者的脑实质结核以及脑转移瘤病灶你的DWI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以及MRS的Cho/NAA,并将其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25例脑实质结核患者均表现为多发性,呈现出比较均匀的结节状强化状态比例为33.76%,表现出环形强化伴实性中心比例为58.01%,同时还有7.79%呈现出环形强化伴液体中心。25例脑转移瘤患者中表现为单发性为8例,为多发性的患者17例;表现为均匀结节状强化比例为4.22%,为不均匀斑片状强化的病灶组织8.45%,环形强化病灶组织比例为87.33%。脑实质结核rADC值及Cho/NAA均低于脑转移瘤(P<0.05)。结论:对于出现脑实质结核和脑转移瘤的患者通过磁共振增强的方式进行诊断能够较明显的显示出患者所出现的病灶组织的形态于大小,DWI以及ADC的最终值能够反映出上述两种疾病的病灶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情况,更加有利于临床进行的疾病诊断于鉴别。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实质结核 脑转移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乳腺X线摄影与3.0T磁共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到2021年10月前来我院进行检查的疑似乳腺癌患者共计有156例,对其进行乳腺X线摄影与3.0T磁共振两种方式进行检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过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为137例,良性肿块19例;磁共振诊断出良性和恶性分别为21例、135例;行钼靶摄影诊断良恶性分别为25例、131例;3.0T磁共振对于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比乳腺X线摄影更高,相关数据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乳腺X线摄影 3.0T磁共振 乳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接受的66例乳腺疾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均开展DCE-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结果差异。结果 DCE-MRI的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准确率与病理结果接近,P>0.05。结论 乳腺疾病患者以DCE-MRI进行良恶性鉴别的准确率与病理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疾病误诊或漏诊风险较低,达到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磁共振 动态增强扫描 乳腺疾病 良恶性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MRI影像技术对肝癌介入综合治疗术后肿瘤活性评估价值。方法:电脑程序随机抽选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肝癌介入综合治疗术治疗的肝癌病人112例进行研究,均在术后接受DSA、CTMRI检查用以评估肿瘤活性,分析结果。结果:MRI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介入术后CTMRI检查肿瘤活性均存在较高使用价值,不过MRI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更相近,值得推广。

  • 标签: CT MRI 肝癌 介入综合治疗 肿瘤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CTMRI在骨折或骨肿瘤精准定位与评估方面的优劣,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72例骨折或骨肿瘤患者,分别进行CT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显示骨折线、骨肿瘤范围、周围软组织和血管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CTMRI在显示骨折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 CT优于MRI。但MRI在显示骨肿瘤范围、周围软组织和血管情况方面优于CT(P<0.05),MRI能更准确地判断骨肿瘤的性质、侵犯程度和转移情况。结论 CTMRI在骨折或骨肿瘤精准定位与评估方面各有优劣,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 标签: CT MRI 骨折 骨肿瘤 定位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CTMRI诊断价值及对准确率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脑梗死者进行研究,共计80例,研究开始时间是2019年1月,结束时间是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在入院以后,采用CT诊断、MRI诊断,不同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分析。结果:MRI诊断病灶大小、病灶数量的检出情况均高于CT诊断,差异P

  • 标签: 脑梗死 CT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采用x线、16排螺旋CTMRI进行应用,比较诊断效果。方法:通过选取治疗时间在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70例。患者年龄在55-75岁之间, 选取x线、16层螺旋CTMRI诊断,做好诊断结果分析。结果:通过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确诊情况比较,采用CT确诊率、敏感性、特异性在79.9%、81.3%、78.1%,MRI整体确诊率、敏感性、特异性在88.9%、88.9%、89.4%。通过对不同股骨头病变分期下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其中CT中I期、II期、III期患者分别为0例、19例、40例,经MRI诊断,I期、II期、III期患者分别为10例、26例、3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4.93%、38.81%、46.27%。结论:通过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MRI诊断,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效果明显。

  • 标签: 螺旋CT MRI s线 早期股骨头坏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心脏血管造影诊断被确诊,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其均行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将检查结果与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与心脏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比较接近,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发现患者的平均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以及心输出量分别为(55.28±12.86)%、(56.53±4.38)mL和(3.72±1.28)L/min。结论: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应用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能够对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指导依据,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心肌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内耳磁共振水成像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共50例,对全部患者均采用耳石复位手术治疗,在术前对患者分别采用CT技术以及内耳磁共振水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将获取的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确认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查准确率,内耳磁共振水成像高于CT诊断(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内耳磁共振水成像进行诊断的效果极为确切,能够有效为患者确诊,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内耳磁共振水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女性盆腔囊实性病变诊断中CTMRI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7例盆腔囊实性病变患者开展研究,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对比CTMRI诊断检出效果。结果以手术结果为标准,CTMRI女性盆腔囊实性病变诊断检出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女性盆腔囊实性病变临床诊断中CTMRI均有良好诊断检出效果,均可为患者后续治疗的开展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 标签: 女性盆腔囊实性病变 CT MRI 临床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肝癌后,应用MRICT早期诊断癌肿残留及复发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11~2021.12这段时间,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选取58例展开研究,根据不同检查方式分为2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CT检查、MRI检查,对2组患者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于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临床应用MRI检查的效果准确性更高,利于早期发现癌肿残留与复发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MRI CT 介入治疗 肝癌 癌肿残留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磁共振成像对于诊断急性胰腺炎临床价值,并进行对比,探究急性胰腺炎最佳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1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CT组和磁共振组,将两组患者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诊断效能(诊断特异度及敏感度)、两组患者诊断影像改变情况(胰腺体积改变、胰周渗液、胰周结构改变、胰腺轮廓改变等)。结果磁共振组诊断准确率为98.59%,高于CT组的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测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组敏感度高于CT组;磁共振组发现胰周渗液、胰周结构改变、胰腺轮廓改变高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C在CT表现为不均匀液体密度,MRI呈不均匀信号影,增强扫描坏死组织无强化,但其周边组织可有不同程度强化改变。随访显示ANC可完全吸收或形成WON,并与多个影像因素相关。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CT MRI
  • 简介:【摘 要】目的: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效果实施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接收的9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后各项指标状况。结果:98例脑梗死患者中,1级、2级、3级分别为20例、35例、43例;与康复前相比,康复后各级患者健侧、患侧FA明显降低;且康复后患侧FA由1级至3级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健侧FA评分由1级至3级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P

  • 标签: 脑梗死 运动功能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3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1周后接受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测办法颅内动脉瘤检出率;比较两组对颅内动脉瘤参数检出情况。结果:手术检查发现37例患者共计41处颅内动脉瘤,经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出率为92.68%,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97.56%相近(P>0.05)。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中,瘤体最大横径、顶颈距、颈宽水平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相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在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诊为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患者,时间选择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先后予以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对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患者的I级、II级、III级、IV级的诊断准确性进行对比。结果:磁共振成像检查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患者的I级、II级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CT检查的数据指标,P<0.05,差异性显著;磁共振成像检查与CT检查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患者的III级、IV级的诊断准确性数据指标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患者,可以获得显著的诊断应用价值,能够为早期骶髂关节炎患者提供可靠的诊治方向。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强直性脊柱炎 早期骶髂关节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肝硬化结节选择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联合诊断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肝硬化结节患者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者收集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60例患者均接受DWI和SWI联合检查,并将检测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病灶共计67个,病理结果证实肝硬化再生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小肝癌分别为39例、17例、11例,联合检查结果证实,肝硬化再生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小肝癌分别为37例、16例、10例,联合诊断和病理结果诊断准确率差异较小。结论 肝硬化结节选择DWI和SWI联合检查通过分析信号变化,能够准确定性疾病,特别对于无法接受传统影像学检查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重视及推广运用。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肝硬化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检查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中枢神经系统平扫的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数列表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进行3.0TMRI扫描仪与1.5TMRI扫描,对比2组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结果:3.0TMRI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检查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组ADC与PSR指标相较于参照组更低,而其他CBV、CBF、MTT、PH指标均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平扫中,应用3.0TMRI扫描仪的总体效果明显高于1.5TMRI扫描仪,因而在临床之中可以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3.0TMRI设备。

  • 标签: 医用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图像质量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纤维束成像(DTT)诊断脑胶质瘤分级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胶质瘤患者为对象。接受DTI及DTT检查,分析其诊断胶质瘤分级的价值。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FA值高于高级别胶质瘤(P0.05)。12例低级别胶质瘤中白质纤维束的整体形态多数较为完整,白质纤维束表现为受压、偏移8例,部分中断4例。18例高级别胶质瘤中白质纤维束明显破坏。结论  磁共振DTT及DTI有助于评价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同时可清楚的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

  • 标签: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成像 脑胶质瘤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