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咳嗽为临床内科常见病症,且临床诊治非常复杂。薛伯寿教授认为治疗咳嗽应“治病求本,气机为先”,临证之时善从肝治肺,擅从疏解少阴、少阳枢机入手诊治咳嗽。通过分享薛伯寿教授应用四逆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愈咳嗽1例,展现中医药在治疗咳嗽过程中的显著优势,也体现余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辨证精准、擅抓主症的特点,以期为咳嗽的临床治疗提供中医临床诊疗思路。

  • 标签: 咳嗽 四逆散 小柴胡汤 少阴枢 少阳枢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瘤/甲状腺淋巴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  Lymphoma)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体会及预后等。方法 通过回顾学习我科诊疗的1例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瘤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瘤很罕见,术前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漏诊,治疗以手术及放射治疗等局部治疗为主,结合化学治疗。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瘤发展缓慢,生存期相对长,在临床诊治当中发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无痛性肿块,尤其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时考虑本病的可能性,术前肿物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明确肿物性质,规范化治疗。

  • 标签: 甲状腺 淋巴瘤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 简介:翻转课堂模式(theflippedclassroommodel,FCM),又名反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教学过程“翻转”的新型教学方式.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由教师课堂讲授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1].翻转课堂模式将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的自主学习,课堂时间用于完成练习、汇报讨论、答疑解惑.近几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在国外流行起来,这一教学模式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2-3].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授课,学生回家做作业不同,“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流程予以调整,由“教-学”模式变成“学-教”模式.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是针对具体的病证“求本”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思维模式的建立则需要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中注重强化中医思辨能力.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由伤寒、金匮、湿病三个专业组合而成,是最具中医本体特色的中医骨干学科,处于深化基础理论、引领进入临床的重要地位,只有学而深思善辨,才能用而灵活变通.“翻转课堂”引入中医课堂,对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质量与思辨能力大有裨益.笔者以伤寒学引入“翻转课堂教学为例,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教”模式的构建作初步的探讨.

  • 标签: 伤寒学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根据《黄帝内经》历代等经典著作文献学习,充分认识到祖国医学这个伟大宝库所孕育着《光明的窗口》眼科。她在祖国一血不断发展的伟大母亲怀抱的抚育下,眼科的理论体系充实完善,不断腾飞,在其生理解剖学的发展上临床应用中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祖国医学 中医眼科 生理解剖
  • 简介: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穆勒博士曾说:“如果你能为自己的全身细胞提供充足的活性蛋白,就能全面激活细胞免疫,避免各种疾病发生,让身体机能恢复年轻状态,健康有活力。”图为被称为“昆虫活性蛋白之父”的夏文水教授在大学演讲。

  • 标签: 蛋白 活性 昆虫 健康 秘密 生病
  • 简介:病毒性脊髓炎(virusmyelitis)是指由肠道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直接感染引起的脊髓炎,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设备及技术问题,病毒分离和其他病原学检查受限制而难确诊,常被诊为脊髓炎、非特异性脊髓炎、脊髓病、脊髓灰质炎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为横贯性损害表现,可为类似亚急性联合变性表现,如进行性痉挛性截瘫、共济失调、尿失禁,也可合并周围神经损害表现及大脑各部分的损害表现。

  • 标签: 病毒性脊髓炎 清热利湿 通利经脉 加味二妙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患者女性,16岁,反复右上腹部间歇性疼痛十余年,近两月加重,查体腹部膨隆,右上腹可扪及包块,质软,边界清晰,有明显压痛,巩膜重度黄染,肝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B超显示:胆囊12.1cm×4.8cm,肿大,壁0.5cm,

  • 标签: 超声医学 胆石症 肝胆外科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其治疗多依据"热者寒之"的原则,用寒凉药物清热。张文风教授治疗长期高热患者时,在辨证审因的同时注重因人、因时制宜,主张临证时不应"见热清热",要诊断出引起发热的根本病机,从而辨证论治。长期高热患者1例,主症高热持续不退,究其病机为肝气不舒、气郁化火,故运用"火郁发之"之法,收效甚佳。

  • 标签: 持续高热 火郁发之 瘿病 经验介绍
  • 简介:我们2007年11月份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ICU实习期间接触了一例猝死后行心肺复苏术的病例,在经过了26天的积极抢救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目前患者已经成功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 标签: 猝死 中西医结合疗法 破格救心汤 临床分析
  • 简介:采用一次性肩关节外展外展扳法治疗肩周炎1例,现报道如下。1病案举例此病例为随访3年病例,所示时间以患者入院时为参照。患者,女,46岁,护士,患者因右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半年,加重5天入院。患者自诉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右肩部前内侧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伴右肩关节活动受限,夜间翻身移动肩部时疼痛剧烈,

  • 标签: 肩周炎 一次性肩关节外展 扳法
  • 简介:目的:该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sVCAM-1)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中医舌色和患者年龄的关系,从黏附分子角度探求慢乙肝中医舌色的病理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并与150例健康人作为对比,观察患者的舌色并记录其他四诊信息,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并记录患者肝功能、病毒指标和肝脏B超检查结果,所有数据输入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慢乙肝患者以黯、紫舌多见,随年龄增大、病程延长,黯、紫舌明显增多,50岁后,患者以紫舌为主,提示舌色与患者病程密切相关;紫舌患者较淡红舌、黯舌患者血清sVCAM-1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紫舌的形成机理与血清sVCAM-1增高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舌色有一定的演变规律,血清sVCAM-1的升高是形成慢乙肝紫舌的病理基础之一。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舌色 紫舌 黏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