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整形美容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心理及满意度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50例局麻整形美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VA 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VA 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研究组患者的总分评分(231.12±45.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86.21±30.25)分。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有利于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乳腺癌患者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择期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理情况和手术耐受性。结果通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耐受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手术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手术耐受性,促进临床治疗的开展。

  • 标签: 术前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手术耐受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8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指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NRS评分。结果:研究组心理健康状况指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心理健康状况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择期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理情况和手术耐受性。结果通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耐受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手术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手术耐受性,促进临床治疗的开展。

  • 标签: 术前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手术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8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指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NRS评分。结果:研究组心理健康状况指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心理健康状况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恶性肿瘤放疗病人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遵循硬币法将62例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受治于我院的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验证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结局。结果:护理后验证组患者的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度评分较参照组患者更高,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有效提升恶性肿瘤放疗病人的心理调节能力,使之不良情绪得到更好改善。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恶性肿瘤 放疗 心理调节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联合中医辨证施护对肝癌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时间段内,选取本院接收的98例肝癌患者,分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疗法结合激励式心理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针刺疗法结合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水平,并比较两组的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抑郁和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抑郁和焦虑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有16例患者完全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对照组中仅有5例患者完全缓解。结论:针刺疗法结合激励式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中风偏瘫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该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疗法 激励式心理护理 中风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取106例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行一般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将两组的试验前后的心功能以及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在护理干预后,试验组的心功能以及心理状态均优于试验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

  • 标签: 心理护理 冠心病心力衰竭 心理状态及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于手外伤患者术前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并针对其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本项研究选取研究对象为我院某阶段收治的行手外伤手术的患者,时间段设定为2020年7月-2021年10月,入组研究总人数为58例。研究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其中纳入对照组中的29例术前施以常规护理;纳入观察组中的29例于常规施护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研究重点是对两种施护方案效果的统计和对比。结果:于术前1h对两组入组研究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测定,对比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于术后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再度测定,结果显示均有降低,但相较而言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更低一些,且组间对比结果出现差异性(P<0.05)。结论:在手外伤患者术前施以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以此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相关工作开展期间积极引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手外伤患者 术前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心理护理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焦虑状态、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2月84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加积极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焦虑状态、认知功能、帕金森病护理总有效率。结果:护理前两组心理焦虑状态、认知功能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分显著升高,心理焦虑状态均显著降低,而其中实验组蒙特利尔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理焦虑状态低于对照组,P<0.05。帕金森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积极心理护理效果确切,有利于进一步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焦虑和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积极心理护理 帕金森病患者 心理焦虑状态 认知功能 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初产妇进行围产期规范化心理护理对分娩疼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之间选取我院分娩产妇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进行围产期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以及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在焦虑(SAS)得分和疼痛视觉得分无明显差异,数据无可比性(p>0.05);护理后干预组在焦虑(SAS)得分和疼痛视觉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疼痛程度以及心理状态都优于对照组,P<0.05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初产妇进行围产期规范化心理护理可以降低分娩疼痛感,减少产妇不良情绪,有助于产妇顺利生产,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围产期 规范化心理护理 初产妇 疼痛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接收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共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别护理后的HAMA、ADL评分。结果:护理前分析患者的HAMA及ADL评分可见两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护理后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HAMA明显更低,ADL评分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同时又可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 标签: 慢性 荨麻疹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改善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7月—2021年12月我院收入的艾滋病患者中挑选研究对象78例,并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评价两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对比,观察组更高,P<0.05。护理后两组SF-36中八个方面的评分对比,观察组均更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改善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方面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艾滋病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社会因素对离退休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以收诊的230名老年离退休人员为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与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不同受教育水平、职业、收入、居住面积、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离退休中老年人心理健康评分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离退休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房屋居住面积、公益活动参加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心理健康水平,要想保证中老年离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就需要积极的鼓励其参与社会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相关人员的心理健康评分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社会因素 离退休中老年人 心理健康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矮小症患儿心理状态的应用效果。方法:探究目标是我院内患有矮小症的儿童,病例数量共有72例,病患入院时间均为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期间内。此次我院会采用投掷硬币的方法,以自由分配做基础,公平、合理的原则随机进行分组。本次将矮小症患儿分为两个小组,一个是对照组,一个是观察组,本院将对这两组患儿采用有差异的护理方案。结果:在护理前,对两组患儿进行相关数据评测,如在患儿心理情绪方面,生活资料能力方面等,在两组评分方面,数据差异(P>0.05)无明显区分;当护理结束后,对观察组患儿在认知功能评分、MOSA评分、心理情绪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更好(P<0.05)。结论:在临床矮小症患儿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一定程度降低患儿不良情绪,因此可被大力推广和实践。

  • 标签: 心理护理,矮小症,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神经内科运转过程中,心理护理措施的应用方式以及其所产生的干预效用。方法:利用便利抽样法完成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神经内科患病样本收录工作,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心理组,完成两组样本干预前,干预后各项心理指标的收录工作并对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心理组样本干预后的心理状况评估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运转过程中,积极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为患病群体提供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建议进行进一步探索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心理护理 心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