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对机械通气新生儿通气时间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间接收的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中选择7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护理时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缩短通气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利于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机械通气 新生儿 通气时间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无创模式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0例,按照入院号码奇偶数进行分组,入院号为奇数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治疗;入院号为偶数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呼吸机辅助通气无创模式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无创模式治疗急诊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重症急性左心衰竭 呼吸机辅助通气无创模式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过不同通气模式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年11月2023年11月牡丹江市红旗医院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简称合并症)中随机择取56例进行观察,采用数字表达法分组,两组各自计入28例。观察组予以适应性压力支持通气治疗,对照组予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9%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1.4%,两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采用适应性压力支持通气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对血氧指标、肺功能水平改善效果十分理想,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适应性压力支持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无创呼吸机不同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無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采用ST通气模式;观察组采用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AVAPS)通气模式。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经皮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经皮血氧饱和度、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43、5.466、17.765、19.838,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不同通气模式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可取得理想疗效,但AVAPS通气模式效果更佳。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腹腔镜临床手术后机械通气不同模式对于病患循环与并发症相关影响。方法 :将本院 2018年 9月 -2019年 10月收治已接受了腹腔镜临床手术后 100例病患纳入研究对象范围,运用随机分组法将该 100例病人平分成两个研究小组,即为采取容量控制的通气模式( VC)常规组( n=50)、采取压力调节之下容量控制的通气模式( PRVC)研究组( n=50),观察两组效果。结果:两组在 MAP与 HR的变化量数据对比差异性无统计意义, P< 0.05;两组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不同模式对RDS(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撤机成功率、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RDS患者86例,研究时段从2015年8月—2018年8月,分组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主,分试验组(43例,采纳nSIMV-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对照组(43例,采纳nCPAP-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动脉血气指标、撤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PaO2、OI指数以及撤机成功率显著较对照组高,治疗后PaCO2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创正压通气采用nSIMV模式,可有效提高RDS患者撤机成功率,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降低其并发症率与提升护理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2.86%,对照组为17.14%,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率,并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 并发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实施机械通气、鼻胃管过程中应用安全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之间收治的儿童患者之中随机选取200位实验对象,他们均需要接受机械通气鼻,将这些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性、平均性等原则进行分组探究,其中一组病人选择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称之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选用安全护理模式,称之为实验组。之后综合对比两组病人的肠道并发症发病概率、气管插管堵塞情况等,同时以组别为单位调查统计病人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应用安全护理模式对儿童实施机械通气鼻饲,其中发生阻塞管、肠道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0、3;而对照组应用普通模式机械通气鼻喂养患者,出现阻塞管、肠道并发症的人数分别为3、6。通过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概率以及阻塞管的概率等都要远小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可参考性。通过统计两组病人家属的护理满意情况可知,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71%,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42%,从这组数据的比较情况可知,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更高。结论: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应用安全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增强鼻饲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并发症的出现,除此之外家属对护理也非常认可。

  • 标签: 安全护理模式 儿童重症监护病室 鼻饲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早期分级呼吸重症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早期分级呼吸重症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不同的干预效果。结果 撤机成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模式 早期分级康复训练 呼吸重症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不同面罩通气模式在小儿麻醉诱导期间对患儿气道峰压和胃进气的影响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行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共44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22例(接受手动控制通气)和研究组22例(接受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对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气道峰压以及面罩通气前后胃窦区面积、胃进气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儿不同时间点(T1、T2、T3)气道峰压均较参照组低;研究组患儿通气后胃窦区面积明显小于参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儿面罩通气期间胃进气发生率9.09%(2/22)明显低于参照组45.45%(10/22),组间差异明显(X2=7.333,P=0.007)。结论 小儿麻醉诱导期间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通气效果优于手动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可有效减少和减低患儿胃进气发生率及其气道峰压;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麻醉诱导 面罩通气 气道峰压 胃进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ICU行机械通气患者中开展营养序贯护理工作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院内的64例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营养序贯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NRS营养评分、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将两组护理后相关数据信息输入到统计学系统中处理后,观察组整体NRS营养评分、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等相关数据信息均明显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

  • 标签: 营养序贯护理模式 ICU机械通气 营养状况 免疫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营养序贯护理模式对ICU行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ICU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营养序贯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营养序贯护理模式对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力,提升患者各营养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营养序贯护理模式 ICU行机械通气患者 营养状况 免疫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俯卧位通气干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挑选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接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6例,作为研究样本。按照系统分配法将患儿划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应用俯卧位通气干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了解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7.67%)比对照组(86.05%)更高(P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干预护理模式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通气模式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间收治的58例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29例。参照组采取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先有创后无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H值、PaO2与PaCO2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PaO2与PaCO2水平均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通气模式重症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ABCDEF模式护理在ICU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01-2022.12期间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进行ABCDEF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护理效果及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ICU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实施ABCDEF模式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

  • 标签: ABCDEF模式护理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康复综合护理小组干预模式对慢性呼吸衰竭行无创通气患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来我院慢性呼吸衰竭行无创通气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7)与试验组(肺康复综合护理小组+常规护理;47),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康复综合护理小组干预模式效果更好。

  • 标签: 肺康复综合护理小组 慢性呼吸衰竭行无创通气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赋能心理模式对肺炎感染后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间就诊的肺炎感染后机械通气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赋能心理模式护理的60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将采用常规心理护理的60例患者设定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检查量表(PCL-17)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A、HADS-D)评分、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CSQ)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CL-17、HADS-A、HADS-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1月,两组患者PCL-17、HADS-A、HADS-D评分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深度、睡眠潜伏期、夜间觉醒、重回睡眠、睡眠质量、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1月,两组患者睡眠深度、睡眠潜伏期、夜间觉醒、重回睡眠、睡眠质量、总分评分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上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赋能心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后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睡眠状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赋能心理模式 肺炎 机械通气 创伤后应激障碍 睡眠